浅谈小学音乐基础知识教育与创新意识的培养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01-11
/ 2

浅谈小学音乐基础知识教育与创新意识的培养

余乐燕

温家宝总理在教育工作会议上说过:“教育要走改革创新之路,全面提高全民族的素质和创新能力。”创新是人类社会发展和进步的永恒主题。创新不仅是科研机构和高等学府的首要任务,也是基础教育面临的重要任务。小学生正处在创新教育启蒙阶段的关键时期,如何在各学科教学中不失时机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这是必须认真面对并积极研究解决的问题。

音乐是开启人类智能的一把钥匙,音乐学科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上比其他学科具有更大的优势与作用。这是因为音乐充满想象力,学生在艺术欣赏、演唱、演奏中能展开想象的翅膀自由飞翔,而小学音乐教育更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最佳时机。要想创新,首先要使学生有扎实的音乐基础知识。创新并非异想天开,而是在扎实的音乐知识基础上,运用创造思维,举一反

三,有所发现、有所创造。其次,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如果仅有扎实的音乐基础知识,而不去思考,不去进一步想象,那么这种知识只是死知识,没有生命力。但是如果只有丰富的想象,而没有扎实的音乐基础知识,那么要想创作新的音乐作品只是一句空话,是空中楼阁,没有根基。可见,音乐基础知识的教育与创新意识的培养之间的关系是何等密切。

音乐基础知识教育的任务就是给学生打基础,传授学生乐理知识,如歌曲中出现的种种音乐符号的名称、含义、作用,介绍各种乐器的名称、音色和特点(如二胡内弦的音色丰满、柔和,外弦音色明亮、刚健;月琴的音色清脆明亮;琵琶音域宽广,具有丰富的表现力等。)以及最基本的演奏方法。除了传授基本知识外,还要对学生进行基本能力的培养,如发声、歌唱、表演、演奏、欣赏。音乐基础教育的核心,就是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如问学生是否可将十六分音符“5653”用八分音符“53”来代替,单声部的乐曲是否可以改编成两声部的乐曲等等,让学生去想象,让学生为新歌词谱曲,或根据原曲谱填词,以培养他们的创造能力。当然,我们不能要求小学生有什么重大的创作,但至少我们可以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培养他们创造性地学习。使他们认识世界上的一切都在变化,都在发展,包括人对音乐的认识,对世界的认识,所以必须有创新意识,创新是一个硬道理。只有从小培养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长大了,掌握、积累的知识丰富了,就能够在事业上有所创新。如何在小学音乐基础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我认为必须抓好以下几个环节。

1在发声训练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发声训练是每节音乐课开始阶段必须使用的教学方法,目的是锻炼学生的声带,训练学生的发声方法,烘托音乐课的气氛,使学生尽快进入角色,为本节课其它教学环节奠定基础。有效选择能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练声曲,在试唱几遍后,可要求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大胆发挥想象力,能举一反三,创造不同情绪与风格的新练声曲。例如:简单短小的一条练声曲,学生通过识谱后很快学会了。如何使这条发声曲唱得连贯、圆滑呢?学生通过联想和试唱,添加了连音线,产生了一条优美连贯的新练声曲,随即有学生唱出跳跃的感觉,加上了跳跃的断音记号的新练声曲又产生了。当学生创造的新的练声曲得到肯定时,就能体会到成功的喜悦,从而大大激发了学生创造的热情。与此同时,学生真正理解了这些音乐符号的作用和唱法,巩固了相关的音乐知识和技能。在创新动机的诱导下,音乐教材中的许多练声曲,学生都会去尝试着改动,一改以往几条练声曲唱整整一个学年的局面,使每一堂课的练声曲都有所不同。

2在节奏创作上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节奏是组成旋律的要素,它是由许多相同或不同时值的音符组成。以往教学是事先让学生读会歌曲的节奏,然后学曲谱。但实际上学生是“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没有达到教会学生的目的。而今改变教学形式,突出重点,先把歌曲中的重点节奏提出来让学生读,提供创造的机会。例如:第八册《摘草莓》一歌,十六分音符的节奏:

学生很快学会了节奏,随即鼓励他们进行再创造。颠倒次序,重新排列组合,创造出几种新节奏。这样,学生的思维活跃,既解决了基础教育的重点和难点,又学以致用,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3在歌词内容创作上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歌词表达的是歌曲的内容,作者的情感。以往歌词的教学是学生先学唱,教师后讲解,纯粹是灌输式教育。现在,注重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提倡根据自己的理解改歌词,填到旋律中。例如:第八册第七课《摘草莓》一歌,学生通过学唱、理解后,教师要创造机会让学生创作,改歌词。并告诉学生改的歌词字数必须与原歌词相仿,看谁创造得好。顿时,教室里都是咬文嚼字的词作家。他们用歌声倾吐自己愉快的心情,有的学生不仅创作的歌词好,而且很押韵。再如,第八册《畲家孩子多快活》一歌的歌词:学生把它改为《我校学生多快活》,这样一改,比原先的歌词更加贴近学生自己的生活。在歌词内容创作上,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要注重表扬和肯定,给学生自信,使学生敢于表现内容,并发展到善于表现内容。

4在音乐作品欣赏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音乐欣赏教学中运用延迟评价,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所谓延迟评价,它是智力激励法的一条原则。当一个问题提出后,学生便会说出许多答案与设想,当他们的答案有所差异时,教师应认真倾听,不要过早地对学生的回答做出评价。否则会打击其他学生发言的积极性,限制了他们的思维,使其过于急切揣摩教师的结论,使自己的答案与教师的答案接近,以求好的评价。欣赏是一种意会多于言表的体验,很多时候没有惟一、确定的答案。例如,第八册《骏马奔驰》(民乐合奏),让学生边欣赏边想象骏马奔驰的场面,然后畅谈感受,教师应认真倾听、少做评价。

5在配乐器和表现形式上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根据不同风格的乐曲选择适合的打击乐器。节奏优美的抒情歌曲,选用三角铁、碰钟、铃鼓等等,《愉快的梦》就是这个类型的歌曲。当一首歌曲确定后,让学生自己选择打击乐器,自己设计伴奏类型,让学生交流自己设计的意图及好处。唱歌时要学生用表情和动作为歌曲进行律动表演,在即兴自编动作表现歌曲情节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例如《祖国祖国多美丽》,要求学生用肢体语言展现歌曲的主题思想。

我国基础教育有优良传统,重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传授与训练,这个传统要继承和发扬,但更应重视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教师要不断更新教学观念,除旧创新,接受新思想、新事物。例如,课堂教学中流行音乐的恰当引入;精心备课,挖掘一切可以发挥学生创新意识的创新点。从音乐教学的具体内容出发,扎扎实实地上好每一堂课,抓住每一个可以利用的教学环节,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就一定能够在实践中不断创造出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新局面。

作者单位:浙江省嵊州市逸夫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