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例外伤性小儿颅内血肿观察和护理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12-22
/ 2

32例外伤性小儿颅内血肿观察和护理

李康

李康(广西藤县人民医院广西梧州543300)

【中图分类号】R473.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12)34-0325-02

【摘要】目的观察小儿头部外伤后合并颅内血肿的症状和体征,探讨临床护理措施;方法对32例颅内血肿患儿的观察和护理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治愈32例,治愈率达100%;结论观察病情是协助医生诊断,及时手术,提高疗效的重要环节,加强护理,了解观察特点掌握病情变化,是治愈患者的重要保证。

【关键词】外伤颅内血肿观察病情护理

小儿颅脑损伤与成人相比有许多不同点,如病情进展快,症状不典型,易致颅内压升高,脑疝形成,死亡率高,尤其是学龄前儿童和婴幼儿神经系统的发育尚未完善,进行经神系统检查有一定困难,不象成人那样容易发现病灶部位,而且复杂多变,因此对小儿颅脑损伤后的颅内血肿的早期观察及护理,对患儿的治疗和康复有着重要的意义。现就我院2005年1月-2011年12月收治小儿颅脑外伤89例,其中CT检查或手术探查确诊为颅内血肿的32例护理观察体会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32例小儿颅内血肿患儿中男25例,女7例,年龄最小为2岁,最大13岁,其中2岁-10例,5岁-23例;受伤原因:高处坠落伤12例,车祸16例,打击伤4例;血肿类型:硬膜外血肿14例,硬膜下血肿13例,脑内血肿3例,多发性血肿2例;合并症:颅骨骨折12例,颅底骨骨折3例,复合伤2例(脾破裂、骨盆骨折、股骨骨折)。其中32例均采取手术治疗并成功,治愈出院。

2.临床观察及护理

2.1术前观察和护理

2.1.1注意意识的改变:脑外伤病人入院后应首先注意观察有无意识障碍及意识障碍的程度、发展趋势,这是早期诊断颅内血肿发现脑疝的重要环节。意识障碍进行性加重,瞳孔改变及肢体活动障碍或出现锥体束征是早期诊断颅内血肿的依据。小儿颅内血肿原发性脑栓塞[1]多较经微,硬膜外血肿时典型的中间清醒期要比成人少见,但血肿如在短时间形成增大,发生脑疝时,则可出现意识进行性加重。因此病情观察过程中必须严密观察,认真分析和及时向医生报告。如1例因头部击伤患儿,入院时躁动不安、谵妄,进而现现嗜睡昏迷,右瞳孔散大,对侧肢体活动减弱,报告医生紧急开颅,清除硬膜下血肿,5周痊愈出院。

2.1.2观察颅内压增高症状:小儿颅内血肿局部症状轻微而全脑症状轻重[1]。如表现剧烈头痛,频繁呕吐后迅速转入昏迷,应警惕颅内血肿的存在,及时通知医生。对有持续昏迷病儿更应注意生命体征变化,有无昏迷加深,以便及时进行诊治和手术,避免脑疝发生,加重病情变化。本组病人曾有2例于入院时神志清,轻度头痛,入院1小时头痛加剧并出现频繁呕吐进而转入昏迷状态,经应用脱水剂等降颅压处理症状无缓解,立即通知医生并行开颅探查清除血肿50ml,避免脑高发生。

2.1.3生命体征观察:在成人颅内血肿出现脑受压时,常表现为脉搏慢、呼吸慢、血压升高,即“二慢一高”的特点在小儿常不典型。因为小儿代血溶曦相对较成人为少,故在发生颅内血肿时易发生代血容量休克,表现为面色苍白,躁动不安、呼吸急促、心律加快,脉搏细弱等。当颅内血肿量较少颅内压不高时,生命体征可能相对稳定,当血肿量增加而失代偿,颅内压增训时则有生命体征的改变,如脉搏快、血压可轻度升高,甚至低低。当表现上述症状时应警惕有休克的发生或颅内血肿的存在,病情危急,应立即通知医生进行抢救和处理。本组病人于入院时我们均采取尽快建立良好的静脉通道,给予一定量的液体,快事静滴脱水剂(20%甘露醇),必要时术前输血;同时提高血氧饱和度,予鼻导管给氧,避免休克的发生。

2.1.4观察瞳孔变化及有无肢体瘫痪情况:颅内血肿引起的瞳孔散大是由于血肿逐渐增大,颅内压升高致小脑幕切迹疝压迫动眼神经麻痹所致[2]。如一侧瞳孔进行性散大,对光反射消失说明已经出现脑部,更应及时进行处理。本组病例在护理过程中发现一位患儿一侧瞳孔进行性散大,对光反应消失,及时通知医生进行抢救,使病人转危为安。

2.2术后观察和护理

2.2.1严密观察意识、瞳孔及呼吸、脉搏、血压的变化:小儿颅内血肿术后可因术中失血,大量脱水等原因造成血容量不足而出现休克;另一方面,颅内血肿病人,特别是硬膜下血肿病人常伴有不同程度脑损伤和脑水肿以及可能并发其它部位的血肿。因此术后仍可出现颅内压增高,甚至出现脑疝症状,需要进一步处理,因此术后仍需严密观察。本组病例均于术后72小时内按医嘱给予每小时测T、P、R、BP一次,密切观察意识瞳孔的改变并进行及时处理,之后根据病情适应调整。

2.2.2保持呼吸道通畅:随时保持呼吸道通畅是抢救过程中一项重要的措施。有意识障碍的患儿易出现呼吸困难,且由于小儿气管较细,咳嗽反射差,重症患儿往往无力将痰咳出,致大量呼吸道分泌物潴留;外伤后体内免疫力降低,易并发呼吸道感染,中毒性休克等并发症发生。因此对昏迷,易并发呼吸道感染,中毒性休克等并发症发生。因此对昏迷和全麻术后的患儿我们均把头部偏向一侧,并仔细观察,发现候头有痰鸣声时,即及时吸痰,以防止因分泌物堵塞而造成窒息甚至死亡。必要时行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本组4例曾因伤情及防止因缺氧而造成脑水肿的加重,于早期施行气管切开。

2.2.3气管切开的护理:注意吸痰管不能过粗,一般幼儿用10号,儿童用12号。吸痰管前端光滑,不能过硬。每15-30分钟在气管内注入糜蛋白酶、庆大生理盐水5-10ml,这样可以将痰液稀释便于吸出;一人一管并每天更换氧管及吸氧管一次,清洁消毒气内套管一次,由于及时作气管切开关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本组无肺部并发症。

2.2.4严格控制出入量:颅脑损伤病儿早期突出的总是是脑水肿,术后2-3天脑水肿达高峰,所以,必须严格控制出入水量,以减轻脑水肿降低颅内压。输入的液体、电解质量应按患儿具体年龄、体重计算,一般液体量按100ml/kg/d计算,控制输液速度幼儿15-20滴/分,儿童30-40滴/分;及时有效地进行脱水疗法,脱剂60滴/分;有计划穿刺并注意保护篾这,防止其漏入皮下以免引起组织坏死,小儿肾功能不全易引起电解质紊乱,要准确执行医嘱,记录出入水量。本组病例由于术前术后都建立特别护理记录,详细准确地记录24小时出入量,并按上输液原则进行输液,避免了因输液不当而致的脑水肿加重,颅内压升高等症状。

2.2.5颅脑术后头部往往置有引流管,需定时挤压引流管,防止血块堵塞致引流不畅,对引流液的性质、量要作详细记录,并及时报告医生。本组1例因术前脑脊液渗出,术后头部置管2条,观察过程中发现于术后第2天头部肿胀明显,病情危重,引流管引出液量很少,估计为引流管堵塞,立即报告医生,经挤压引流管及生理盐水冲洗后引流出较多脑积液和血性液体,防止颅内感染,挽救了患儿生命。

2.2.6预防并发症护理:由于患才意识障碍,咳嗽反射差,卧床时间长,低抗力较成人差,易发生各种并发症。因此,在护理过程中应重视预防各种并发症的护理,每日口腔护理2次,留置尿管时每天膀胱冲洗一次,及时合理地翻身,更换头位和体位,并协助叩背振奋痰,一般每1-2小时翻身一次,检查受压部位有无红肿,每日温水擦浴2次,以保持皮肤清洁,保持床辅整洁和平整,敷料渗血要及时更换,由于坚持以上护量措施,本组病例均无并发症发生。

2.3恢复期护理

小儿颅内血肿术后一旦渡过危险期,预后是良后的。为一促进患儿的恢复,我们在后期的护理过程中重视恢复期的护理。如应用血管神经营养药物,以兴奋神经机能,加强脑细胞代谢作用,促进脑循环;在功能训练上指导家属配合对患儿行再认训练,如重新认字、认物、回忆亲人及名字等,教病人唱歌、看小儿读物等记忆功能恢复的训练。这些对颅脑损伤患儿的康复不可缺少的。本组病例通过加强恢复期护理绝大部分病儿至出院时无明显脑外伤后遗症。

3.小结

3.1小儿颅内血肿病情进展快,症状不典型,要加强观察随时警惕颅内血肿的发生,发现病情变化及时手术治疗是抢救成功的关键;术后加强各项护理措施,特别是保护呼吸道抢救过程中的重要环节。

3.2小儿神经系统处于发育阶段,对颅脑损伤耐受性比成年人好,颅骨骨缘闭合不及成年人紧密可缓冲部分颅内压[3],因此只要严密观察,精心护理,疗效比成年人好,康复快,后遗症少。所以说小儿颅脑外伤病情极其危重濒临死亡,也应采取积极抢救与护理。

参考文献

[1]宁红岩,韩德荣.25例外伤性小儿颅内血肿的护理体会.实用护理杂志,2007(4):205.

[2]谭爱平.外伤性颅内血肿8例护理体会.实用护理杂志,2004(1):23.

[3]刘钦.外科学.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3:220-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