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围型肺癌干性胸膜转移的多层螺旋CT影像学诊断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08-18
/ 2

周围型肺癌干性胸膜转移的多层螺旋CT影像学诊断分析

王欣

(泰安市中心医院分院(设备科)山东泰安271000)

【摘要】目的:分析在周围型肺癌干性胸膜转移患者中应用多层螺旋CT诊断的效果。方法:搜集在我院治疗并且经病理确诊为周围型肺癌干性胸膜转移患者35例,全部患者都采取多层螺旋的CT进行诊断,观察诊断的情况。结果:在35例患者中,27例患者为原发灶病理学的类型,有26例为腺癌、3例患者为腺鳞癌,剩余8例患者是非小细胞癌,分类不够明确。结论:在周围型肺癌干性胸膜转移患者中应用多层螺旋CT诊断,能够准确诊断出病灶类型,值得应用。

【关键词】周围型肺癌;胸膜转移;多层螺旋CT

【中图分类号】R44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7)22-0018-02

【Abstract】ObjectiveToanalysisinperipherallungcancerdrypleuralmetastasisinpatientswiththeeffectoftheapplicationofmultisliceCT.MethodsCollectedinourhospitaltreatmentandthepathologicdiagnosisofperipherallungcancerdrypleuralmetastasisinpatientswith35cases,allpatientstakingmultisliceCTdiagnosis,observationofdiagnosis.ResultsIn35casespatients,27patientsfortheprimarytumorspathologicaltype,thereare26casesofadenocarcinoma,3patientsforglandscalecancer,therestisasmallcellcarcinoma,8patientsclassificationisnotclear.ConclusionsInpatientswithperipherallungcancerdrypleuralmetastasisintheapplicationofmultisliceCT,canaccuratelydiagnosethelesiontype,isworthyofapplication.

【Keywords】peripherallungcancer;Pleuralmetastasis;MDCT

肺癌胸膜转移主要包含干性的胸膜转移(drypleuraldissemination,DPD)与湿性的胸膜转移(wetpleuraldissemination,WPD)。恶性的胸腔积液显示有湿性胸膜的转移,干性的胸膜转移主要指的是非小细胞肺癌没有胸腔积液胸膜转移,干性的胸膜转移时肺癌的IV期,临床治疗以全身治疗为主[1]。然而,由于没有胸腔的积液,术前诊断容易出现漏诊的情况。相关文献中指出,应用螺旋CT诊断,可以提高肺癌患者胸膜转移诊断准确率,螺旋CT的扫描诊断准确率高达90%。

1.研究资料和诊断方法

1.1研究的资料

搜集2016年2月—2017年2月在我院治疗并且经病理确诊为周围型肺癌干性胸膜转移患者35例。全部患者都经过病理证实是非小细胞肺癌,其中,有10例为手术治疗患者,有6例为纤维支气管镜治疗患者,有19例患者为CT引导下穿刺治疗患者。本次行胸膜病灶的穿刺患者与手术治疗患者都经病理证实是胸膜的转移,没有行穿刺或是手术治疗的患者,与肺癌病史结合分析,诊断是胸膜转移。所选患者年龄段在33~78岁之间,年龄的平均值是(56±2.19)岁;有20例患者是男性,有15例患者是女性。7例患者原发灶的长径小于20毫米,有23例患者原发灶的长径在20毫米~30毫米之间,5例患者原发灶的长径超过30毫米。全部患者都实施螺旋CT的扫描,分析患者影像学的表现。

1.2诊断的方法

35例患者都实施螺旋CT的扫描,通过PHILIPSICT机进行螺旋的扫描,其扫描条件为120kV与200mAs,初始采集的层厚是0.63毫米,重建的层厚是5毫米,螺距为1.5。而增强扫描具体如下:静脉团注80毫升~100毫升非离子型的对比剂碘葡胺,剂量为1.5mL/kg,每秒钟注射2.5毫升,经过肘静进行高压的注射。在扫描的过程中,患者需要保持空腹,取患者平卧位,屏住呼吸,然后扫描,其扫描的范围从肺尖到膈顶。将常规厚层的图像传到工作站处理,即重建横断面的薄层;重建的参数为:PHILIPSICT,其层厚为1.5毫米,间隔为0.75毫米或者是2毫米,间隔为1毫米。

1.3观察的指标

通过两名副主任与高年资主治回顾分析影像学的表现,分别观察非叶间与叶间胸膜,即膈胸膜、肋胸膜与纵隔胸膜。观察的内容包含:有没有显性的胸水;有没有胸膜的结节;有没有胸膜的增厚情况。同时对胸膜增厚的情况、胸膜结节位置、个数与大小,集中分析影像学的表现特点。同时按照影像学的表现分型,分成大结节型,即脏层胸膜的结节(长径)大于5毫米;小结节型,即脏层胸膜的结节(长径)小于5毫米;条带型,即脏层胸膜不均匀的增厚或是带状;混合型,有两种及以上的类型。

2.结果

2.1原发灶和胸膜关系

有20例患者原发灶和胸膜关系比较贴近,有12例患者存在胸膜的牵拉症,5例患者和胸膜无关。

2.2原发灶病理的类型

原发灶病理经过手术、纤维支气管镜与CT引导穿刺证实,在35例患者中,27例患者有原发灶病理学的类型,有26例为腺癌、3例患者为腺鳞癌,剩余8例患者是非小细胞癌,分类不够明确。

2.3干性胸膜的转移影像学表现

全部胸膜病灶都处在病变的同侧,有33例患者有脏层胸膜的结节者。有10例患者为非叶间的胸膜结节,7例患者为肋胸膜、2例为纵隔胸膜、1例患者为膈胸膜,以大结节即长径大于5毫米较为常见,长径在3毫米~15毫米之间,肺结节的界面比较清晰。30例患者为叶间胸膜的结节患者,小结节比较常见,沿着叶间胸膜排列,呈现出串珠样。全部病例叶间胸膜的结节数量不少于7个。在35例患者中,有20例伴有胸膜增厚,其中,14例为不均匀的增厚,6例为带状增厚。

在35例胸膜转移的患者中,有4例为大结节型;有10例为小结节型;有3例患者条带型有20例为混合型。

3.讨论

由于肺癌有较强的侵袭性,非小细胞肺癌的胸膜转移发生率比较高,相关研究中指出,胸膜肺癌中胸膜转移的发生率接近37%[2]。其中干性胸膜的转移因为没有显性的胸水,其漏诊率比较高,这就需要及时进行术前检查。近几年,多层螺旋CT逐渐变成胸部影像学的检查主要方式,这种诊断方式空间的分辨率比较高,可以检出微笑胸膜的转移灶。本次研究中显示,在35例患者中,27例患者有原发灶病理学的类型,有26例为腺癌、3例患者为腺鳞癌,剩余8例患者是非小细胞癌,分类不够明确[3]。按照过去文献报道可以得出,干性的胸膜转移影像学的表现主要包含:不均匀胸膜增厚、叶间胸膜、带状增厚与其他脏层的胸膜结节。肺纤维灶、肺内的淋巴结、肉芽肿以及矽肺结节和干性胸膜转移的影像学表现比较相似,患者详细接触史与病史对于鉴别疾病类型比较有利。

【参考文献】

[1]侯唯姝,殷焱,程杰军.能谱CT成像在鉴别周围型肺癌和肺炎性肿块中的价值[J].中华放射学杂志,2014,48(10):832-835.

[2]胡伟,杨镇洲,李显敏.老年周围型肺癌增强CT临床分期与术后病理分期的关系[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6,36(19):4808-4809.

[3]韩文广,王红梅,周永.多层螺旋CT对局灶性机化性肺炎与周围型肺癌的鉴别诊断[J].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2016,24(02):106-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