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重情感因素促进教学效率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0-20
/ 1

注重情感因素促进教学效率

何志军

山东省博兴县乔庄镇中心学校256503

一、注重教师自身对学生的情感影响,激发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

1.教师不要歧视学生,对所有学生都要有爱心。学生“亲其师方信其道”,如果学生厌恶甚至憎恨教师,那么对其所教学科也自然没有学习热情。教师要关心关爱学生,尊重信任学生,满腔热情地对待每一个学生,尤其是对差生更要倾注更多的爱。要时时给学生以微笑、期待和赞许,与学生进行直接的感情交流,让学生感到教师可信、可亲、可敬,从而对语文学习也产生喜爱之情。

2.教师绝不能体罚学生,对学生不仅要有爱心,还要有耐心和恒心。体罚是一种“伪教育”。具有专制主义思想的教师总希望令行禁止,最难容忍的就是学生对自己期望的违背,一旦稍有违背,就会毫不宽容地对学生进行讽刺挖苦、辱骂体罚,还美其名曰“恨铁不成钢”“打是疼,骂是爱”。结果,他自己痛快淋漓,却在学生身心留下了创伤。这些教师也许并不缺乏对学生的爱,但我们应清醒地认识到,语文学习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不能指望能有立竿见影的效果,因此语文教学过程中不仅需要老师要有爱心,更要有耐心和恒心。语文学习中教师任何一点对学生的粗暴、愤怒都可能葬送学生对教师的好感,从而使学生彻底失去对语文学习的兴趣。

3.教师要时刻保持乐观向上的精神、热烈高涨的情绪,绝不把个人的情绪带进课堂,以免影响学生。教师不是“圣人”,也有七情六欲,难免遇上心情不好的时候,但作为一名好的教师应在进入教室前调整好心态,酝酿好感情,抛弃一切“杂念”,进入教室的一瞬间就要进入一个“演员”的状态,并尽力确保整个教学过程的情绪饱满。这是教师能否进入“角色”调动学生情感、能否“演出”成功的前提。

4.教师要抛弃在教学过程中主宰一切、决定一切的旧观念,真正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充分发扬教学民主,让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因而,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自我学习、自我发现。特别是学生在讨论过程中思维出现障碍或错误时,更要多方引导、启发,尽量让其自己完成学习过程,使其充分享受获得知识的喜悦和成功的快感,从而增强学习的自信心和积极性。通过这样的学习过程,学生不仅能重新认识自我,也会更加佩服教师,从而在语文学习中表现出更大的学习和参与热情。

二、课堂教学中采用各种方法激发学生情感,增强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

1.要抓好课堂教学的开头,激发学生热爱语文学习的情感。“良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激发学生学好语文的热情,就要上好新生入学的第一节语文课:精心设计开场白,灵活地选择教学内容,采用聊天式的教学方式,讲故事,说典故,谈轶事,读美文,纵横几万里,上下几千年,用丰富的新颖的内容吸引学生,用灵活多样的形式打动学生,把学生引入广阔的语文天地,给学生良好的“第一印象”,从而产生学好语文的持久动力。

2.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促进阅读和写作能力的提高。丰富的情感体验是学生阅读和写作的心理基础。从学习对象上看,作者“为情而造文”,特别是优秀的文学作品,都倾注了作者强烈的思想感情。学生只有具备了丰富的情感体验,才可能借助语言与作者沟通,透过字里行间,看到作者内心感情世界,进而理解课文。从学生本身看,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也是欣赏的主体,语文学习是在鉴赏中实现的,而生活经历,尤其是感情经历,又影响着鉴赏和学习的效果。再者,写作教学更需要培养学生的情感,学生如果没有丰富细腻的情感,就不可能写出真挚感人的文章来。

因此,教师要教育学生热爱生活、观察生活、积累生活、感受生活,指导学生善于发现生活中的感人之处,深切体味,从而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提高生活感受能力。

3.培养学生积极健康的情感,促进阅读和写作能力的提高。语文学科的特点就是发散性和可塑性强,学生个人的态度、情绪、心境、审美情趣甚至人生观、价值观等无不影响着语文的学习效果。语文教师必须坚持“文道统一”的原则,既要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开发智力,又要塑造学生美好的心灵以促进语文学习。要教育学生时刻以积极的生活态度、乐观向上的精神面貌、高尚的审美情趣面对生活和学习。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素质,正确认识社会、人生和自我,这对于学生阅读和写作是至关重要的。

三、充分利用教材、教学语言中的情感因素,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

情感总是由一定的客观事物引起的。语文教材中,情景交融的诗歌、富有诗意的散文、引人入胜的小说、催人泪下的剧作占相当比例,都蕴含着浓郁的感情因素,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有助于学生产生积极的情感、形成崇高的人格。同时,心理学研究结果表明,青年学生的内心是一片汹涌的大海,从来没有平静过,他们渴望丰富的情感体验、强烈的感情共鸣、适时的情感发泄。因此,语文教师要善于利用教材中的情感因素,采用朗读引发、研读体味、情景再现、情境体验、背景穿插、烘托渲染等教学方法,激起学生内心的感情波澜,使之与作者产生共鸣,进而理解课文、发展情感。在教学中,教师还要充分发挥语言的激情作用。教师的教学语言要生动形象,具有激发性和感染力,点燃学生心中的情感之火;要讲究轻重缓急的节奏、丰富多彩的内容、抑扬顿挫的语调、富于变化的语气、引人入胜的语境;要富于美感,“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并配合适当的体态语言,以激昂的情绪,饱满的精神,奕奕的眼神,把有声语言和无声语言结合为主体语言,声情并茂,拨动学生的心弦,引起学生的感情共鸣,使学生与作者的感情相沟通。这样既有助于理解,又有利于学生情感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