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中应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1-05-15
/ 2

语文课中应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

邱正新

邱正新(福清第二中学福建福清350300)

【摘要】针对现在有些学生存在着庸俗低俗的审美情趣的问题,提出什么是审美情趣以及教师在教学中要关注学生的审美快感,提高学生审美认识价值和审美教育价值,发展学生审美创造力,培养学生的健康的审美情趣,塑造学生的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

【关键词】审美情趣;审美快感;审美认识价值;审美教育价值;审美创造力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提出要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那么什么是审美情趣呢?《教育大辞典》是这样解释的:“人的审美是一种精神的需要,是对美的事物和现象的期望与追求。所谓审美是对美的事物和现象的观察、感知、联系、想象,乃至理解、判断等一系列思维活动”。

由上可见,审美情趣指的是人的感受美、欣赏美、理解美和评价美的高雅情感活动。它可以体现了一个人的价值取向以及人格的修养。推而广之,是否有高雅健康的审美情趣关系到不仅仅是做人的问题,它还关系到一个社会、甚至一个国家前途命运,这绝不是危言耸听。

那么,语文课中应如何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呢?

1.利用多媒体视听工具,让学生产生审美快感。审美快感则是一种精神的愉悦,是人的一种高级情感活动。青少年学生心理多是感性的,他们对事物的观察、感知、联系、想象,乃至理解、判断等一系列思维活动首先基于审美快感上,即获得一种精神的愉悦,然后才能去学好知识。学生这种愉悦情感期待一旦被激活,就会马上进入情感的体验中。于是我们老师要切实让学生先入为主,在上课时充分利用多媒体视听工具,让学生欣赏感受自然界的环境美与文学意境美。如教师在上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时,可以先播放古筝乐曲《春江花月夜》及《唐之韵》中的《春江花月夜》的视频。那美仑美焕的春江、花、月、夜的景色,那典雅、轻快、细腻、流畅的曲调,那男女相思的离愁别恨,一下就抓住学生的心,激活学生的情感,让学生产生审美快感,获得精神的愉悦。

2.通过文学作品中的人情风俗的描写,认识人情美,感悟人性美。提高学生文学审美认识价值。

文学的审美认识价值包括对客观世界和自然现象的认识;对创作主体的认识等。

客观世界的认识即学生通过阅读文学作品来了解社会现实:

如唐代白居易的乐府诗(讽喻诗):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卖炭翁》)

从这些诗中我们可以引导学生认识当时社会的现象,形成文学审美认识价值观——白居易诗中揭露封建社会穷兵黩武、横征暴敛的罪恶以及关怀民生疾苦的悲天悯人的情怀。

对创作主体的认识可以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文学名著来提高对作家所塑造的创作主体(创作主体即作品中的人物形象)的认识。

沈从文说:“我要表现的本是一种‘人生的形式’,一种‘优美、健康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沈从文的《边城》为我们展现的是优美的祖孙情、父子情、兄弟情、邻里情、官民情。那种淳朴的民风、那种危难时互相帮助的精神、那种不谈功利不贪金钱的美德、那种互相守望的爱情、那种对不经意间造成自己家庭灾难后的对方的宽容谅解的博大胸怀。学生读了《边城》之后会从作家创作主体即人物形象中去认识人情美,感悟人性美,就会提高提高学生文学审美认识价值。

3.通过引导学生阅读文史经典,净化灵魂,影响思想,塑造学生的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提高文学作品的审美教育价值。

经典之所以成为经典,是由于她深刻地思考了和表达了人类生存的基本问题,经典中有着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深厚文化底蕴,当前我们语文课尤其要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加强对民族文化的学习与吸收,以塑造学生的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

文史经典对人的一生品格思想影响巨大。苏东坡文学成就巨大,品格思想令人敬佩,苏东坡这些人格思想的形成是与他长期受到我国传统文化经典长期浸染有关。据说:苏十岁时母亲程氏教他念《后汉书》,读到《范滂传》时,(范滂博涉经史,好为文章,官至太子詹事,清廉爱民,除奸惩恶,后被贪官污吏污为“党锢”而被杀。)他感慨很深,并对母亲说:“我长大如作范滂,你能舍得我去死而作滂母吗?”程氏说:"你如果真能像范滂一样,我难道不能像范滂的母亲一样感到光荣吗?”这个场面使苏东坡激动起来,“亦奋厉有当时之志”。少年时期苏东坡的母亲用范滂忠君爱国爱民、嫉恶如仇、视死如归的精神,净化苏东坡的灵魂,形成苏东坡的人格品质。(据《苏东坡研究》作者木斋。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所以我们语文教师多引导学生去阅读一些《论语》《孟子》《庄子》《史记》《后汉书》等文史经典著作。从而塑造学生的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

4.鼓励学生多练,多写作,培养表达美的能力,发展学生审美创造力,提高学生的审美情感,塑造健康优秀的个性与品质。

学生的审美创造力主要通过写作来培养。

如:“直面挫折”写作单元训练可以指导学生写作面对挫折时的坚强;“学会宽容”写作单元训练可以引导学生有宽厚的胸膛去包容他人;“善待生命”写作单元训练可以引导学生热爱生命,珍惜生命。“爱的奉献”写作单元训练可以引导学生对他人的关照和爱;还可以引导学生写书评:如《红楼梦》中的爱情的珍惜;《三国演义》中的忠义;《欧也妮?葛朗台》中的欧也妮的善良;等等。

学生写作是阅读的“再创造”。通过写作学生才会真正地得到一次美的重现,健康的情趣得到再次熏陶,灵魂与个性得到重新塑造。

王国维先生说:“夫人之心力不寄于高尚之嗜好则卑劣之嗜好所不能免矣。而雕刻、绘画、音乐、文学等,彼等果有解之之能力,则所以慰藉彼者世固无以过之。……而美术(注:即美育,美学)之慰藉中尤以文学为尤大。”(据王国维《去毒篇》)王国维意思是说:人的精神领域、情感领域,高尚的东西不去占领,低级庸俗的东西必然会去侵蚀。而最能够熏陶人的精神品格的,是文学。当然文史经哲都可以塑造学生的品格与灵魂,因此,语文老师不仅要做“教师”,更要做作“人师”,力求引导学生从文化著作中涵养素质,形成高雅健康的审美情趣,可以说这是今后我们语文教学的方向,也可以说这是我们语文老师不可推卸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