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分层作业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1-12-22
/ 1

如何分层作业

于生海

汾阳市东关中学:于生海

所谓的分层作业,是指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选择适合自己的作业来完成。这不仅关乎到作业“量”的多少以及作业“质”的高低,更关乎到学生对自己能力的评估并选择合适的作业完成,及其将来的继续持续化发展。让“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一、何谓“分层作业”?

正如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一样,世界上也没有两个完全相同的人。人与人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正因为这种差异的存在,所以作为我国教育先哲的孔老夫子很早就提出了因材施教的教育方法,而分层作业理念的提出也正是基于学生这种差异的存在。

二、如何考虑分层作业?

作业分层面对的是一个群体,而一个群体中包含着许多不同的个体,如何去实现真正的有效的分层?真正地实现“不同的人在数学上有不同的发展”。

首先,分层作业要体现人性化。

我们一般布置的作业都是统一的题目、统一的量,而每个学生理解、应用等能力都有所不同,不是每一个学生都能达到教师对他们提出的要求,因而教师对学生的要求也应该有所区别。作业真正的出发点不应只考虑考试要考什么,也不应单凭教师要求学生做什么,更多的应该先考虑学生本身的需要,他们能运用新知识完成什么?在他们的能力范畴内能解决什么?其实每个孩子都乐意愉快地、成功地完成作业,更希望得到教师的肯定和赞扬,那能让他们获得更多的自信,也是他们今后加倍努力的动力。对于确实是能力非常欠缺的孩子,我们要多给些宽容,可以给他布置搜索相关数学人物和故事的作业,学到知识的同时又向其他同学进行介绍,得到自己的满足感,提高上课参与的积极性;某一方面稍微弱势的,我们要容许她出错,并根据出错的情况设置合适的作业难度,从简入手,循序渐进,从建立信心开始。信心是明天的希望,是成功的第一步。

其次,分层作业要展现个性化。

分层作业的个性化主要是指要承认学生之间所存在的差异性,承认学生在作业选择中有一定的自主权。然而,我们在实际操作时,轻易忽略学生的自主选择,总是不放心学生自己,生怕学生做的少或是做不好,或是没有得到如我们所想的选择所带来的后果。于是,教师往往让一部分学生完成这个作业,让另一部分学生完成另一个作业。殊不知,这样的分层作业,久而久之,学生的积极性,非凡是一般的学生和基础较差的学生的积极性无法有效调动。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让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和能力在某一阶段选择合适的作业组别。只有他们自己选择的,他们才有动力和信心去完成好。

再次,分层作业要实现发展化。

作业分层并不只是粗糙地把学生按智力、能力进行区分,假如这样理解就完全曲解了分层作业的实际意义。真正的分层作业只是暂时的缓冲,然后在不断的进步中慢慢调整,最后的目的是要实现个人的继续发展。故而需要我们深研教材、精选习题,既要考虑到所学的知识点,又要为学生提供一个有坡度、有衔接的学习环境。对于同一个问题,我们可以设置在三个组别中,简单的第一小问放在基本性作业,第二小问放在提高性作业,第三小问则可以放在发展性作业,实现知识的串联。此外,不同组别的学生要有阶段性的流动,根据他们不同的表现和成绩,实现上调和下调,真正实现个人发展。

三、怎么尝试分层作业?

1、自主分层与自然分层相结合。

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把学生分成三个段:学习能力相对较弱的为加油生、学习能力一般的为提高生、学习能力较强的为优秀生。学生亦可根据个人能力提出在相邻段内调换,亦可在得到教师的考察答应下适当调换。天天的作业采用优化的弹性作业结构设计:分基本性作业、提高性作业、发展性作业。基本性作业为本课时必须完成并把握的最简单作业,优秀生可以不做;提高性作业为基本作业的简单变型,可供提高生和优秀生完成;发展性作业为一些难度较大的作业,供优秀生完成。不同学习能力段的学生与不同层次的作业结合,在确立教师在作业布置时的主导作用的基础上,使作业分层更趋合理、科学,又要确立学生在作业选择中的自主性,使作业分层更趋人性化、个性化。

2、鼓舞与肯定相辅助。

调查证实,不论是大人还是小孩,其实谁都爱听鼓舞和肯定的言语,因为每个人都希望被肯定,才能感受到存在的价值。然而,人都是有惰性的,每个人都无一例外地希望自己能够轻松一些愉悦一点,所以留心每个人的点滴进步,及时地去鼓舞和肯定,才有可能不断激发学生的爱好,才有可能形成良性的循环,挖掘学生不断发展的潜力。

事实证实,分层作业具有许多优点,它能让各类学生体验到通过自己的努力也能获得成功喜悦,给学生创设了自主学习、自主钻研的舞台,从而达到各类学生都能得到较好发展,达到共同进步的目的;当然,它也在发展的过程中也仍会存在种种弊端,这也是需要我们共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