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班级管理策略,提升班级管理水平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1-11
/ 1

创新班级管理策略,提升班级管理水平

李林森

山东省招远市阜山镇北院庄完全小学265400

小学班主任是小学教育中的重要参与者,是班级管理工作的执行者,做好班级管理工作对于学生的成长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就需要教师更新小学班级管理理念,充分尊重、理解学生,体现学生在班级管理中的主体地位,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原则进行班级管理,从而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

一、制定班规,营造良好班风

小学教育能够为学生将来的全面发展打下良好基础,因此就需要在小学班级管理中制定相关的班规,规范学生行为举止,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一个良好的教学环境。正所谓国有国法家有家规,小学班级也要有班规,班规的制定不仅可以营造良好的班风,帮助学生提高自我管理能力,在学生执行的过程中还能够教会学生一些必备的生活技能,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养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比如,教师可以就打扫卫生方面制定班规,规定学生在打扫卫生的时候一定要认真细致,如果出现打扫不干净的情况,学生需要重新打扫,不能够推卸责任,从而培养学生的责任心。虽然打扫卫生是一件小事情,但是以小见大,长期下去就会使学生缺乏责任感,因此一定要制定班规对学生的行为进行规范,只有这样才能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不断提高。

二、重视班级文化建设引导学生参与活动

班级是教师和学生共同的家,布置得越温馨越能给学生带来归属感。一般学生会在校6年,更应体现不同年龄阶段特点。例如低年级班级应体现颜色鲜艳、活泼可爱,可使用学生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卡通形象。高年级阶段则应结合学生的关注点指引。班级中除了要有班级信息、班规、班训等必要安排点,也要给学生留有评比和展示平台,让每个学生都有展示自我才能的机会。同时建立一套和教育规律相符的班级管理制度是提高班级管理质量的前提,也是维持班级秩序和实施规范管理的必经程序。例如要求学生热爱祖国、帮助同学,具有良好的劳动、道德和文明习惯和诚实正直、自尊自爱、遵纪守法的行为,但道德只是一种软性的规定,没有权威机构执行,因此就要在班级中通过形成道德约束机制不断强化学生自律能力,同时发挥舆论作用引导学生参与进来,最终让这些要求成为内在要求并作为规范自身行为动力。

三、根据学生的个性制定多元化管理策略

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决定了学生的自律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小学生的身心发展尚处于未成形阶段,自律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比较弱,这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和课堂纪律。班主任也需要综合、全面的影响因素,才能合理地引导学生。首先,班主任要深入了解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包括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各种能力。在此基础上,为提高班级管理的效率,制定了一套系统化、多元化的班级管理体系。同时,在制定班级管理制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邀请学生参与。在制定这一制度的过程中,学生可以理解哪些规则应该遵守,哪些规则不应该遵守。同时,他们自己的规则更有利于学生的服从和相互监督。在实施管理体系时,班主任也要注重观察。如果发现有不合理的情况,需要不断地改进和修复,因材施教,把班级管理工作付诸实践。

总之,班主任是学生们的榜样,班主任的一举一动都会被学生模仿,都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班主任必须做好模范带头作用,为学生树立起一个好的榜样,帮助学生为未来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蒋春辉当前小学班级管理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J].中国校外教育,2016,(20)。

[2]朱景荣论如何抓好小学班级管理工作[J].教育现代化,2016,(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