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式小学英语教学策略的实践与探索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07-08-18
/ 2

开放式小学英语教学策略的实践与探索

何翠莲

开放式语言教学是指在英语课堂教学延展拓宽前提下的新的教学方式,它以学生发展为本,构建全方位英语“大课堂教学体系”,创设学校和课堂内外丰富的英语教学环境,改变陈旧单一的英语教学模式,着眼于学生的具体感知和体验,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英语交际。

一、师生关系开放策略

人本主义心理学认为:学生的内部动力只有建立在良好的师生关系上,而且融于民主化的学习氛围中,才能起到促进学习的作用。同时,心理语言学家们研究发现人们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并非像鹦鹉学舌那样,只会机械地模仿重复所接触到的语言。人都有创造语言的能力。就象我们小时候在学习母语的时候,都会说出一些令人“啼笑皆非”的句子。我们的小学生学英语当然也不能例外,因此教师应以一种宽容的态度,在课堂上创造一种轻松、幽默、宽容的氛围,让学生对任何人犯的错误都能一笑了之。例如在学习“he/she”这两个人称代词时,学生总会把两者混淆用错。我便设计了“蒙眼猜人”、“循声猜人”等游戏,让犯错误的同学开开心心的和大家一起玩游戏。通过游戏,学生不断实践和练习“He/sheis...”不知不觉的,错误便被纠正过来了。

二、语言环境开放策略

英语是一种语言,语言学的弗斯(Firth)学派和新弗斯学派提出的语境意义理论认为,语言的真实意义存在于语境之中;语境意义体现语言功能。“语境就是一切认知环境”(刘绍忠,1997)。因此要培养真正在生活中能自如运用语言交际的外语人才,就必须首先为学生创造全面的、开放的语言环境。

1.创设开放的课堂语言学习环境。一方面指教科书所涉及的内容,利用实物、图片、简笔画、动作、语言和音乐,进行情景教学。如教衣服词语时,我让学生带来自己和家人的衣服;相互问答颜色词语时,我在教室里挂了各种彩条,以及许多五颜六色的实物;教运动项目“swimming、fishing、skating、running...”时,则让学生边做动作边学习,还进行看动作竞猜游戏等。教“Let'sgotothezoo”时,我在黑板上即兴用简笔画画了几棵树,然后随着师生的问答,我把一张张的动物图片贴进了绿树丝中,“Let'sgotothezoo.”我领着学生边浏览“动物园”,边进行新语言的交际练习。之后,我让学生头戴头饰,扮演小动物站于教室各个位置:Nowourclassroomusazoo.Let'sgotothezoo.然后让学生带“三毛、卖火柴的小女孩”(戴头饰),二个可怜的穷孩子也去动物园开开眼界。另一方面是指突破时空限制,给学生创造贴近生活的语言环境。如教“Makingtelephonecalls”,“Shopping”,“Askingtheway”,“Seeingthedoctor”等功能项目时,借助课桌将教室布置成电话亭、商店柜台、街道、建筑物,并用师生自制的教具让学生扮演各种不同的角色,让他们从中体验不同人物角色的性格、情感、话语,再现生活中的不同人物形象;同时也可激发学生积极思维和参与有意义的语言实践的积极性。

2.创设开放的课外语言学习环境。语言习得研究发现,学习第二语言成功的关键是接触语言的频度。应该创造尽可能多的机会让学生大量接触语言。常言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都说明大量语言输入在语言学习中的重要性。小学生学英语光靠每个星期三节课的语言输入机会是远远不够的。因此,我们应该充分利用课外资源为学生开创语言的大环境,拓宽学生语言学习的空间。

(1)自编《Littlestar》英文小报,刊登学生英语习作、与英美文化特点有关的短文以及与学生生活紧密联系的文章等。

(2)开设英语小广播,通过每天中午十分钟英语小广播,讲一些英语小故事,唱一些学生喜爱的英文歌曲,或展示一下学生的英文作品,用英语播讲一下校内新闻等等。

(3)开设英语角,每周三向全校师生开放。

(4)通过学校画廊推出每天一句新英语,让大家都来学一学。

三、教学内容开放策略

教育专家刘国正先生说:教室的四壁应是多孔的海绵,通过多孔渠道使教学与学生的生活息息相通。语言习得研究证明,儿童学习的语言越是与他们的生活接近,就越容易懂。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打破教材机械的僵死模板,根据实际情况“活化”教材,让学生领悟到英语表达的多样性和丰富性。首先备课时,不要把眼光仅仅局限在一篇课文或一个单元上,而要把眼光放在整个学生前后学习上。有时单词和句型,日常生活中学生已经需要用到它,我们就可以早渗透给学生。而有些教材,它只能反映生活的部分情况,实际生活还有别的情况,我们就可以对教材进行扩展和引申。如在牛津小学英语6AUnit2Ben'sbirthday中,在与学生对话的时候,为了给学生一个开放的空间,为学生营造一个生活化而不是模式化的语言环境。跳出课本仅仅是生日礼物这样一个单一框架,我引出了Teachers'Day、Women'sDay、Fathers'Day、NewYear等新语境,使学生意识到本课新语言在生活中很多场合都会用到。在编对话时,学生的思维被激活了,思路被拓展开了,他们发现还需要使用一些语言,比如“GoodLuck!”“Bestwishestoyou!”“You'resocharming!”我便及时地通过不同的渠道输入给他们。自然在语言交际表演的时候,学生的作品精彩纷呈。长此以往,在不断创新与成功体验中,学生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得到迅速发展。

四、组织形式开放策略

即课堂上打破单一的师生交往局面,可以组建4人或6人为一组的小组学习形式,学生的座位可以根据教学的需而随时随地重新组合,把“秧田式”拉开,变成“马蹄”形、“蜂窝状”、“半圆”状或“圆形”等,以加强学生群体间的交流;还可以让学生上讲台或离开座位进行非正式群体的自由研讨。给学生拓展语言实践和交流空间,促使学生加强合作、相互探索、大胆交际。如教学牛津版3BUnit7Where时,我就把学生的座位排成模板状,即分成五大块。每块位置上插上一块图标,分别代表:kitchen、study、cinema、dinning-room、bedroom,然后组织学生展开捉迷藏游戏,促使学生主动开口,积极使用新语言交际:Whereishe/she?He/sheisinthepark/inthecinema...而在教学5BUnit6APElesson时,我索性把学生带到操场上,拉成圆形,然后在“game”的情景中学习“Playagame、touchyournose、showmeyourhand...学生学习兴趣浓厚,学习效率也大为提高。

五、作业设计开放策略

现行作业训练形式多统一,少选择;多静态,少活动;多书面,少实际;多室内,少室外。不利学生个性的发展、语言技能的提高。因此,应设计开放性作业。

1.设计弹性作业。新英语课程标准的目标体现了素质教育的精神,提出要面向全体,尊重个体差异,具有分级要求,为每个学生的充分发展创造条件。因此,我们教师设计的作业应由易到难,有一定的坡度,不能停留于“千树万树梨花开”的统一局面,而应考虑到每个学生的潜能。如学了Thetwins'bedroom后,我分层设计以下练习:A:描绘双胞胎的卧室;B:描绘自己的卧室;C:选择家里最漂亮的一个卧室,按顺序采用多种句型进行生动活泼的描绘。

2.设计任务型作业。行为主义语言学家认为,语言的学习最好和做某些事情联系起来。这也就说明了语言的实践性特点。因此与其让学生静坐于枯燥的书面作业前,不如让学生动起来。如学习了家庭成员之后,我就设计了这样一个作业:让他们用所学的新语言去调查同学或朋友的家庭成员、年龄、姓名、职业等完成表格,又如学了爱好“Doyoulike?Whatdoyoulike?”我也设计这样一个任务型作业:采访你的同学、朋友、老师、亲人,了解他们的爱好是什么,再完成表格。这种操作型的练习更利于学生对新语言的输入与记忆。

3.设计自主型作业。把学生从统一的指令中解脱出来,让学生自己作主,安排练习形式。如学了“颜色”这一课后,我要求学生回去自己做一做与本课相关的事,只要你喜欢,什么都行。结果第二天,有的同学交来一张彩色英语贺卡,有的交来彩色贴纸拼图,有的编了个对话,最简单的是翻译了几个句子。虽然形式和原来差不多,可那是学生自己选择和设计的。这种安排可以使他们强烈感受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从而会充满激情地去创造,展示他们的创造才能。

六、教育评价开放策略

从现代教育评价的观点来看,“学习评价”应能客观准确地反映学生的学习状况以及外语学习的本质和过程,并有利于满足学生发展的需要。新的评价体系,要求改变陈旧单一的评价方式,以形成性评价和始终性评价二者为统一构成,评价的内容和形式都能开放。

1.评价内容的开放。在实践中,我们除了检测学生书面知识掌握的情况外,还尝试评价其他方面的成果。如在完成一项具体的学习任务后,评价学生知识和技能有哪些提高?知识和技能在“做事情”中能否灵活运用?学生在任务学习中反映出怎样的学习兴趣、态度和价值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否调整自己的学习策略?学生是否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能否表现出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总之,从多方面进行评价,扭转一张试卷定优劣的格局。

2.评价形式的开放。改变传统的教师单一面批的评价方式,增加了小组互评和个人自评相结合的方式,较好地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为了全面评价学生的英语水平,我们采用了评级、评语相结合的方法。学生自评、互评时采用等级来评定,而总评时,学生的学习行为、学习态度等非智力因素,则由教师写评语。

通过将近一年的实践和研究,我们发现开放式教学方面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学生的素质得到了提高,尤其是在听、说、读、演、唱等语言实践能力方面。学生学习第二语言的自信心和成就感大大增强。另一方面我校英语教师的教学观念也得以较大的转变,科研能力得到了提高。但在实验中,我们也发现一些问题,诸如开放性教学活动设计的艺术性问题;如何在开放性课堂教学中做到活而不乱,收放自如;语言实践中学生语言的准确性和得体性问题等,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们还需要不断完善,并加以解决。

(作者单位:溧阳市文化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