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态语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合理运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1-11
/ 2

体态语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合理运用

王月美

山东省荣成市人和镇院夼完小264300

体态语是一种可视性的、直观立体的语言,属于非语言信息,它是指通过人的面部表情、身体姿态、肢体动作等来传递信息和表达情感,是一种区别于口头语的特殊表达方式,它对口头语有补充说明作用。体态语教学就是通过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促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轻松活跃的学习课堂教学内容。从感官体验上来说,体态语是教师的思维活动在身体姿态上的呈现;从教学内容的接收过程而言,以声音输入变更为以表情动作为输入方式的体态语,具有反馈教学信息的作用。体育作为一门以身体活动和练习为主要手段的课程,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在教学中有大量需要运用身体示范、动作展示的内容,因此,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合理运用体态语显得尤为重要。

一、小学体育教学中体态语的应用特性

1.特定性。体育教学中具有大量的特定姿势、动作等身体姿态,教师在教授体育技能动作时需要对这些特定姿势进行规范示范,基于这些动作技能上的体态语便具有了特定性,其传递的信息也发挥着其他学科所不具备的独特的作用。

2.学科性。小学体育课程的教学目标之一就是为了让学生锻炼身体机能,掌握体育技巧。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需要使用大量的体态语来实现这一教学目标,这就是体育教学中的体态语不同于其他学科的特殊之处。从体育教学中动作技能的规范示范来看,它具有独立而特殊的学科性。

3.辅助性。在体育课程教学中,教师讲授动作技能时倘若只是口头讲解,就无法准确地表达教学内容。因此往往需要借助身体语言进行讲解示范,伴随着教师身体动作的变化,能够引起学生对课程内容的兴趣和注意,从而强化了口头讲解的感染力和说服力,使动作技能形象化、具体化。这就是体态语在体育教学中表现出来的辅助讲解性。

二、小学体育教学中运用体态语的意义

1.营造氛围,渲染活跃气氛。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教师以其精神饱满、举止得体、表情和蔼的体态语面对学生,能够感染学生的上课热情和积极性,对学生的运动行为起到带动作用,同时丰富、协调的体态语也能够融洽师生之间的关系,进而形成积极和谐、轻松活跃的体育课堂氛围。教师丰富的体态语能够打开学生的心扉,从而激发学生对体育活动的感性认识,使得体育课的教学和运动氛围更加活跃、教学效果得到提高,学生的学习和练习也会更加轻松愉快。

2.激励进取,增强学生自信。教师的眼神、表情和手势等非语言性行为对学生具有心理暗示作用。在练习过程中,教师对掌握动作技术较好的学生,用鼓励和赞许的目光给予肯定或引导集体鼓掌时,学生就会受到鼓舞;面对因体质较差或因害怕的心理导致一时未能掌握好动作技巧的学生,教师用亲切和蔼、热情期待的目光、用温和的微笑对待他们,能够使学生从教师的神态中受到感染、得到鼓励,从而减轻学生畏惧体育运动的心理压力,增强学生克服困难的自信心,激发其训练积极性。

3.体态示范,提高教学效果。小学体育教学中项目的动作、技巧的示范演示,往往是整个身体运动的展示。不过在部分体育动作的讲解分析、纠错救错时,教师常常会更改原来的示范动作。例如在小学基本体操的教学当中,教师会使用手臂的动作示范代替身体动作,并伴随口头语同时进行讲解,以顺利进行动作技巧和运动项目的说明。教师根据体育教学内容随时变更体态示范,不仅能够增强口语教学的效果,还能够牵制学生的注意力,使得小学体育教学过程变得有声有色、生动活泼。

三、体态语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应用

1.运用动作示范,指导准确动作。体育教学具有很强的实践操作性,动作示范是其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它是帮助学生掌握动作要领最直接、最有效的手段之一,要求教师以具体的动作呈现出来。小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具有很强的模仿能力,因此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动作示范,以形象直观的动作引领学生主动参与到模仿中来,充分调动其学习的自主性。以小学四年级“立定跳远”教学为例,教师可将立定跳远动作分解为准备动作、空中动作、收腹动作、落地动作,教师一边进行口头讲解一边做出分解动作示范,然后再将这些动作连贯起来,使学生能够观看到整个立定跳远过程,从而掌握立定跳远的动作要领,以提高教学效果。

2.运用手势动作,加强教学监控。手势动作是常见的肢体语言,在小学体育教学活动中,大部分是在户外环境下进行的,嘈杂的环境、宽阔的场地会影响教师的口头指导效果。一方面,教师很难承受长时间、高强度的高声讲话,另一方面,距离教师较远的学生也很难听清教学内容,信息传达效果会大打折扣。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手势动作,并配合哨声等体育教学辅助工具,实现对教学过程的掌控,以缓解教师教学压力,同时帮助学生集中注意力,理解教学内容。在教学中教师还可以利用手势维持课堂纪律。小学生自我约束力较差,在教师示范讲解时经常会出现交头接耳、窃窃私语的现象,纪律散漫的课堂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此时教师就可以将手指放在唇边做出“噤声”的动作加以制止,并配合表情对其行为予以否定和批评,从而提高学生的自律能力。

3.利用体态暗示,激发心理潜能。在体育教学中,让学生通过运动获得一个健康的体魄固然重要,而让学生在运动中获得情感的指导,实现心理状态的健康发展则同样重要。在传统的小学体育教学中,教师的教学语言单一,忽视与学生之间的情感互动,单纯依赖体育项目的评价标准来衡量学生的体育成绩,从而忽视了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关注。因此在新课改背景下,教师应将心理教育引入到体育教育中来,并利用积极的体态语,激励、肯定、暗示学生,使学生对自己的体育能力产生积极的评价,从而真正实现身心的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