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学生英语竞赛现状的分析报告——以广东科技学院外国语学院为例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1-11
/ 1

基于学生英语竞赛现状的分析报告——以广东科技学院外国语学院为例

向丽梅

广东科技学院外国语学院广东东莞523083

一、学生竞赛现状分析

1.竞赛获奖统计:根据《广东科技学院学生参赛获奖表——外国语学院》近7年(2009年-2015年)竞赛结果累计:国家级6人/次、省级54人/次、市级13人/次,总计73人/次。近3年(2013、2014、2015)数据具有参考价值,如下所示:(单位:人/次)2013年国家级0,省级3,市级0,总计3;2014年国家级6,省级14,市级1,总计21;2015年国家级0,省级26,市级12,总计38。据统计得出,近三年在各级别和总人数的获奖数量呈上升趋势,有以下原因:(1)比赛项目和类型逐年增加;(2)比赛人数和团队性比赛项目增多;(3)部分老师和学生也在类似项目上积累了一定经验。

2.现状问题分析:(1)虽从总体数量上有上升趋势,但也能看出明显问题:①国家级获奖似乎减少了;②即使省级,所获奖项中三等奖和优秀奖居多;③每年获奖同学的重叠率偏低;④所获奖人次比例相对英语系学生总数来说——偏低。(2)具体原因分析:①国家级奖项减少:其实15年并非减少,而是正常。15年的网络赛场人数空前,更出台了严格的评委团、评分要求和获奖比例,当网络赛场普及时,我们学生的竞争力明显不足。②三等奖和优胜奖居多:外语类竞赛听、说、读、写、译,属于综合能力类竞赛,学生任何一项技能欠缺都难以在省级以上比赛中获得一等奖;且此类能力更难以在短期培训中瞬间提高。③获奖同学的重叠率低:表明缺乏专业竞赛梯队的培养,往届选手很少逐年提升自己并连续参加比赛;每次直接启用新人参加省级、国家级竞赛比例较大,难以取得优异成绩和有价值的积淀。④获奖比例偏低:英语系学生总数近2000人,全年最高30多人次的获奖比例——偏低。表明各类竞赛的宣传力度和参与度有待加强;竞赛项目数量和种类有待丰富;学生综合能力有待提高。

3.针对性解决方案:(1)统计和规范每学期及每年中所有竞赛项目,制作出竞赛项目表;(2)建立项目负责人团队,负责人从学期初或年初全年跟进所负责项目,并定期汇报进展、分享讨论;(3)培养英语系的专业竞赛团队和第二兴趣课堂,吸引和留住英语种子选手,并梯队培养;(4)重视竞赛选拔过程及规模,选拔同时大力宣传比赛主题,为下次竞赛打下基础,重新调整和规范竞赛项目流程:(旧)宣传-选拔-培训-带队比赛-总结;(新)培训-选拔-宣传-招新-密集培训-带队比赛-总结-培训(循环)(5)项目工作人员的调配和安排,以及相关程序的制度化和公开化;竞赛组织需要高效的工作人员,尤其是有组织的学生团队,主要集中在系学生会和英语协会,但调配权不统一。(6)增加和丰富英语系比赛项目,既有长期综合能力型比赛,也有短期知识型竞赛,如职业技能、行业分析、创业创新等。

二、项目具体安排

从上表可知,每学期的竞赛时间相对固定,竞赛项目也一目了然。比赛项目在学期初可统一安排,但因部分比赛选拔期跨越寒暑假,故在学期末时进行下学期的竞赛安排会更好。

培训:常规项目,各种专业团队的培训及队内的循环比赛,校级的选拔赛、校际挑战赛、招新表演赛等,提高队员的综合素质和团队知名度。建议专业团队有:英语系演讲队、英语系辩论队、英语系口译队、英语系读写译队等。

选拔:按上表初赛节点前1-2个月开始宣传,并通过官方报名,全校范围内多轮次的严格选拔,规模一定要正规,保证每次选拔比赛都是每个选手的锻炼机会,同时进行大赛主题的宣传和团队招新。

密集培训:选拔出优秀选手后,进行一个月的密集培训,主要针对比赛规则、技巧、模拟训练、高密度实战等团队培训。该过程的精华是:不仅提高一个代表选手,而是加强整个团队的应战能力。

带队比赛:代表选手和团队优秀成员一起前往,观摩比赛、学习经验。

总结:每次赛完一定要开总结会。(1)带队老师和学生在队里进行分享、总结、改进培训内容;(2)所有项目负责人一起开会分享和积累培训资料,并优化项目安排、避免类似教训。

三、优化项目平台

1.赛事通知:建立英语系公众号(内设竞赛专栏、考试通知、会议事项等),辅导员落实全系同学关注,定期在里面发布消息和公布结果,甚至可以在线报名。

2.增加竞赛项目:统计后发现全国性的高端竞赛项目偏多,虽规模正式、含金量高,但针对我校学生在短期内取得成绩难度偏大,属于应长期加强英语能力的目标和动力。

3.项目负责人团队建设:公开招募有资历、经验的老师负责,并建立相应的项目团队。项目开始前要汇报年度项目安排和进展,结束后总结经验。

四、分析报告总结

学生竞赛项目看似只是一次比赛、一个奖项,其实是整个英语系学生能力、教师水平以及团队建设的体现。当学生代表学校走向省级、国家级比赛的时候,他背后应不仅仅是自己的努力和某个指导老师的付出,而应是整个团队的代表和学校最高英语能力的精华。

在我们追求奖项和荣誉的过程中,同时也应用好每一次高规格的比赛来带动学校英语学习氛围、提升整体英语能力、加强教师团队建设以及竞赛平台的搭建。我相信,在各方面逐渐完善并激发了学生们的学习热情后,很多收获都将水到渠成、瓜熟蒂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