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式教学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04-14
/ 1

探究式教学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刘善武

江西省乐平市第三中学刘善武

【中图分类号】G223.2【文章标识码】C【文章编号】1326-3587(2012)04-0125-01高中数学探究式教学是指学生在教师的组织和指导下,对数学事实进行观察和分析后,提出有意义的数学问题,针对问题进行观察和实验,用归纳、类比和猜想等合情推理的方法探求数学结论,用演绎推理的方法对结沦作出证明,最后对探究结果和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进行反思和交流。教学实践证明,通过探究式学习,可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提高主动参与意识、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从而提高了学生的成绩,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合作意识。

一、营造一个自由、民主的探究氛围

建立平等,民主,友爱的师生关系,创设和谐宽松的课堂氛围,有利于激励学生的自主意识,有利于活跃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有利于不同观点的相互碰撞和交流。使学生敢想、敢说、敢做,勇于、乐于展现自我,保证探究活动顺利、高效地进行。教师要选择和设计有利于学生探究的教学内容,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将教材中的知识结论变成探究的问题。让学生置身于问题情境之中,积极主动地参与探究发现活动。其次,教师要善于设置问题情境,把学生引入与问题有关的情境之中,使学生明确探究目标,产生强烈的探究欲望,鼓励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教师以学习者的身份参与学生质疑,讨论争辩,把思维的空间留给学生,把说的机会让给学生,使学生在主人的意识支配下。自由、民主的探究氛围中,积极主动的学习。

二、合理设计教学梯度,设计探究题目

因材施教是教育必须遵循的原则,任何脱离了学生的基础和接受能力的教学都是失败的。学生只有跟得上老师的思路才能配合老师搞好教学,这就要求教师必须了解学生的基础、掌握教学大纲、熟悉教材,这样才能把握教学的中心,突出重点,并通过设计合理的教学梯度、分散难点,设计合理的探究题目和内容。使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开动脑筋积极思考,师生互动,达到教与学的共鸣。

三、创设适当的探究情境

创设探究性问题情境,订以给枯燥乏味的数学知识注入生命的活力。问题是数学的心脏。问题使学生产生联想,启发学生爆发思维的火花,产生“灵感”。数学问题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可以利用实际生活创没问题情境;数学学习活动是学生对自己头脑中已有知识的重新建构,也可以利用学生头脑中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创设问题情境。这样创设情境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增强他们的学习主动性,从而使学生能在轻松快乐中学习,并且学有所获。教师要营造一种宽松的探究环境,使问题呈现巧而生趣,准而能思,找准创新思维训练与教材内容之间的结合点。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善于把握学生的思维特点,创设良好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数学思维。

四、合作交流,升华认鲰

在教学中,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提高认知水平。小组之间可以互相交流、评价,达到教学互动,形成比、学、赶、帮的学习氛围,从而促使学生在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学会与他人交流合作.进而提高与他人合作的能力。每个学生作为学习的个体在探究过程中开展独立的、个人化的自主学习,他们形成的自己的问题、自己的见解,是合作性学习交流与合作的基础;而合作学习促使探究结果的提升,它可以促进学生向社会化发展。但学生又是有差异的,而这种差异往往就是很好的教学资源。教师要尊重学生的差异,指导学生进行合作学习。

五、精讲多练

练习是学习和巩固知识的唯一途径,目前学生课余时间十分有限,如果将练习全部放在课后,时间难以保障。另外,对于基础较差的学生,如果没有充分的课堂训练,自己独立完成作业很困难,一旦遇到的困难太多,就会选择放弃或抄袭。因此,精讲教学内容,腾出更多的时间做课内练习是十分必要的,这不仅有利于学生及时消化教学内容,而且有利于教师随时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思路,找准教学梯度,使教与学不脱节,保证教学质量。

总之,在课堂改革中,需要我们不断地研究自主探究式教学,把握教学规律,创造新形式、新方法。要尽可能为每个学生提供思考、创造、表现及获得成功体验的机会,促进学生认知、情感、态度、价值观、和技能等方面的和谐发展,以增强学生自信心,获得进步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