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议高中地理高效课堂教学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06-16
/ 1

小议高中地理高效课堂教学

黄潮海

黄潮海江西省安远县第一中学342100

近年来,杜郎口教学模式已逐渐为学校和教师所知晓。其精髓,用一句话就是“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让效果好起来”,而核心是一个“动”字,围绕“动”千方百计地彰显学生学习的“主权”。地理作为高考文综科目之一,在高中学科当中有一定的趣味性,我们把高效课堂首先放进了地理课堂。如何让学生获取学习的“主权”?我想提出以下六点建议:

一、做最充分的课前准备──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首要前提

构建高效中学地理课堂,要充分利用好课堂四十五分钟,充分的课前准备是至关重要的。这包含了两层含义:老师的课前准备和学生的课前准备。

1.教师的课前准备。就老师而言,要认真研读《课程标准》,制定出教学目标。教学目标的定位要难易适中,要明确每节课教学的重点与难点,而不能面面俱到。为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要广泛搜集与教学相关的资料,比如地理文献、地理现象视频、影视剧、图片等等,充分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感觉。

2.学生的课前准备。学生的课前准备主要是各个学习小组根据学案导学预习课本知识,形成对课本知识的基本认识;同时通过小组内合作探究找出存在的疑问,以便在课上有的放矢地融入课堂。

二、创最佳的课堂环境──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基础

创设情境,可以理解为导入新课。导入要目标明确,激发学生兴趣。导入新课作用如下: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地理教师在导入中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精心设计生动的导入语言,充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或展示图片,或演示实验,就会使学生感到学习地理既有意义又富有趣味,从而产生积极的学习心向。

2.启发学生思维。积极的思维活动是课堂教学成功的关键。如果导入设计引入启发性的问题、采用形象化的语言叙述、创设富有联想的教学情境,就能燃起学生的思维火花,激活学生的思维活动,增长学生的智慧。所以,导入对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具有重要作用。

3.增强学习注意力,明确学习任务。学生对一节课的学习目标和学习要求有了明确的认识,学习过程就能主动和有序。上课伊始,教师在导入过程中将即将学习的主要内容、学习要求、学习方式预先告诉学生,使之能以最短的时间和最快的速度进入学习状态,从而增强地理学习注意力,明确学习任务。

三、自主探索,合作交流──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核心

自主是培养能力的第一步,应始终引导学生自己去思考、去领悟。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体验地理、融入地理、感悟地理,在课堂上要注意发挥每一个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凸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各个学习小组明确合理分工、合作探究,各自完成相关任务,从不同的信息源中寻找相关信息,充分发挥每个组员的作用;让学生根据目标,或在教师的指导下,或在同学们的相互作用下,利用已有的知识,经历体验、感知、探索、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等动手操作活动和思维操作活动,启发和诱导学生自主学习、探索思考,帮助学生吸收和内化新知识。这种学习方式,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学习者的主观能动性和学习积极性,也具有最好的学习效果。

四、精讲细拨,指点迷津──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关键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但自主学习探究并不能解决所有问题,课堂点拨、答疑解难则是体现老师教学智慧的有效教学之举,更是教师主导作用最直接的体现。因此,老师精讲效果如何,直接关系到学生疑难问题能否解决、教学目标能否达成,是课堂效益高低的关键之举。精讲就是讲学生自己不能理解的知识,要求老师从学生做的教学案题目中发现的疑难之处、从学生探究问题的过程中发现的疑难之处入手,重点讲解。老师要授生以“渔”,给学生讲获取知识、解决问题的方法。

五、科学指导,全面评价──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必要补充

新课程要求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指导者,当学生展示问题时,为了使学生对问题有一个明确的认识,不能一味地鼓励,要针对问题在鼓励优点的同时适当指明不足,在不打击学生积极性的同时,培养学生的是非观。基于以上情况,我认为要注意以下几点:

1.问题卡壳时,给予启发式指导。

2.问题偏向时,给予规范性指导。

3.问题错误时,给予科学性指导。

4.问题混乱时,给予点拨性指导。

5.问题深入时,给予递进式、发展性指导。

六、练习巩固,矫正补缺──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试金石

练习要以质胜量,抓住知识的纵横联系,有利于知识向能力的转化。学生要按定向目标自我设计自测题,根据自己的能力完成教师提供的自测题,主动巩固和运用学到的知识。教师可设计形式多样的有层次的训练题,或引导学生自己出题,利用面批、互批、自改、讲评等形式当堂反馈。教师要借助练习引导学生主动回顾自己的学习过程,主动领悟过程和规律,并主动完善已有的认知结构。

总之,“高效课堂”要以关注每位学生的发展为根本。教师要充分相信学生的学习能力,放手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在一堂课中做到身动、心动、神动,使每一个学生肯学、想学、会学,让每一个学生深切地感受到:“地理老师变了,我们也变了,每堂地理课后,我们都会有新的收获……学习地理已不再是我们的负担,而是一种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