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走”边读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4-12-22
/ 2

边“走”边读

朱蕾

朱蕾

徐州市铜山区汉王镇中心中学

不久前,曾听过一节语法课,英语课文真切地再现了学校开运动会的真实场景。面对激烈的竞争场面,课堂本应该有的那种激动,欢欣仅仅出现在教师的平静而冷漠的开场白上。在接下来的课堂活动中,学生表现出来的轻松与闲适与文本的情感色彩极不协调。当老师让学生找出文中印象最深的情景,并且体会现在进行时的语法结构极其特有的表达意义时,学生们有的睡觉,有的看连环画,有的“目中无人”似的在静静地打坐,象个毫无“生命迹象”的木头人。为什么一篇场面如此热烈的短文没有打开学生的情感之门?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学生没有类似的生活经验。课后打听得知,该学校六年里没有开过运动会,因为成绩差,只顾抓“教学质量”了。当教师走进文本之后,学生还“游离”于文本外面。他们对教师的引导、激发闻而不动。这怎么能怪学生呢?学生们缺乏生活经验的支撑,教师在几分钟之内就要让学生达到高潮,还要“热情”地回答教师抛出的一个个问题,实在是难为他们了。学生们只好匆匆抱起《教材全解》找到答案,照本宣科地说出标准答案。教师在引领同学们读书时,只有将课文内容融于学生的生活经验,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基础,才能抓住课堂,将课堂变成更新学生英语经验的源泉。生活经历对于一个人的认知,其重要性不言自明。牛津英语教材编写得声情并茂,贴近学生的生活,关心学生的生活经验,注重学生的发展,是一本难得的好教材。教师应当吃透教材,理清体系,把自己的经验和学生的经验融进教材里,而不是抱怨教材不符合自己的“教学思路”。我不由得想起自己学英语的事来。

我小时候很笨。上中学时常常记不住英语单词。我拼命地将课文、单词读了数遍,总是无用。初三年级时,英语老师教大家写“securitize”这个字,有的同学早上学会了,到下午居然一点印象也没有。这样一个多月,我把它写在书里,经常“念诵”。有一次,老师把我喊到跟前问,他拿着我的手一笔一划写了起来,我每次都能“写对”。老师很高兴,说:“合上书,自己写吧!”话刚落音,我又忘得“干干静静”。老师顿时哑语。一个多月了,显然,他已经失去了耐心。“你一笔一笔地写给我看,不要慌,不要躁。”他说。我一笔一划地把三个字母写了下来,这个单词字还没有写完,老师就叹了气,转过脸去,对我爸爸“宣布”:“这个孩子,您已经看到,我们也尽心了,他确实太笨。”“笨”到这个程度,老师很失望,他劝说爸爸妈妈给我多买写教学参考书,让我使劲“读”。出于无奈,他们也这样做了。我把参考书“读”了一遍又一遍,却如同石头入水,点滴也“透”不进去,毫无效果。考高中?“窗户”点大的希望都没有,考大学更是没有门儿!

有一次,在学校操场里发现一枚光绪年间的铜币。我异常高兴,不断地在受里把玩,搓来檫去。爸爸是个收藏钱币的“大家”,时间久了,我也成了收藏古钱币的“小家”,已经拥有三百多枚了。我反复檫看,在手里把玩。就象安妮·莎莉文在海伦·凯乐手心里不停地写“水”这个字一样。终于有一天,在凉乎乎的井水面前,又聋又盲的海轮知道了“水”的含意,开启了海轮智慧的火花。我突然意识到,老师讲的securitize不就是仔细查看的意思吗?春秋往来,寒暑迭异,如今,我对这个词再熟悉不过了。正如诗人雪莱说“一词记入脑,三天保不牢;一词吟入脑,九牛拔不出。”边“走”边读,在生活中读书,在读书中生活才是真正的读书啊!

的确,英语是语言课,是一种思维,是一种体验。是人们情感孕育表达的工具。如今我们的学生大多是出生在90年代“不识愁滋味”的少年。他们对于年代久远的事缺乏切身的感受,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不给学生以充足的时间去体验,使其“设身处地,身临其境”就难以消除学生与生活在时空上的距离隔阂,就会给英语学习带来相当大的困难。真是“任君读书破万圈,不如生活一帮手”啊!从此,我喜欢在生活中读书,在读书中生活。尤其喜欢在读过书后,再去体验,体验过后再去读书。在生活中读书,边走边读,那种深沉,那种情趣,是在书房中找不到的。在教室里、图书馆里读书,纵然可以博览群书,阅尽书本内容,但那感觉只停留在想象中。读书与生活相结合合,祖国的名山大川,众多的人文胜迹,世界各地的旖旎风光,灿烂的古文化遗址,都可以在亲临其境时翻开图书的页码,在走动中阅读。人生从起点到终点,是一场旅行,也是一种漫长的阅读过程。如果想让人生中的风景更美一些,不妨将心扉敞开,边“走”边读。清代钱泳在《履园丛话》中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二者不可偏废。”只有在行路中眼观耳识,才能补其知识的不足。有时面对一处景物,掏出随身携带的书,翻开那些跟眼前景点相对应的章节,边读边游,那种文字与景物交融互动的韵味,那种赏心悦目的心灵感悟,令人陶然欲醉。行就是生活。边“行”边读方能体味真正的读书之乐。许多前辈早悟到了读书的这种奥秘,一再以各种表述提醒读者。歌德曾经说过:“经验丰富的人读书用两只眼睛,一只眼睛看到纸面上的话,另一只眼睛看到纸的背面。”这样的话很朴素,蕴含的道理却很深刻。“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读书,本为长智明理,修身养性。一边读书,一边践行,以书中智慧指引前行,又以实践真知修正书中缺陷。每有解惑,快哉快哉!

曹雪芹诗云:“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将读书与生活结合起来,边“走”边读,足以改变人的一生,让人受益无穷。我无须再为此做更多的例证,也不想让同学们觉得只要投入生活、多点经历就够了,而是在刻苦用眼睛读书的同时,不能脱离生活(我们的真正的“参考书”),不能“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应该将学习同生活联系起来,直至达到心灵的领悟为止。也许这样就能走出目前尴尬的英语教学环境。确实,一个孩子可以影响一个家庭,一群孩子可以影响一个社会,一代孩子可以影响一个民族。尽管现行教育是以考试为中心,读书与生活仍被隔离开,严密的学校阅读被隔离在丰富多彩的生活之外,但是我们还是高兴地看到越来越多的学校和学生加入到边“行”边读的队伍中。随着教育改革步伐的加快,这种边“行”边读书的阅读方式、教育方式将被逐步纳入中国教育改革的主流大道。一个“笨”孩子,考高中都没有希望,也上了大学,一个连单词都记不住的初三学生居然也上了大学的英语专业,并且还看起了英语原版小说,做起英语老师来了。回顾自己的经历,我好想说:生活影响了我的学习、改变了我的人生,生活本身才是最好的“教学辅导书”,认真地、用“心”阅读生活,其乐无穷,同时也是一种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