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联系法”提高生理学教学质量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1-12-22
/ 2

巧用“联系法”提高生理学教学质量

何亚琼王玮邓斌菊

何亚琼王玮邓斌菊(安徽省宿州卫生学校234000)

【中图分类号】R197.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1)27-0046-02

【摘要】依据生理学的教学特点,巧用联系的方法,不仅有利于学生理解和记忆,能够增强生理学教学的趣味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教学质量。

【关键词】生理学联系教学

生理学是研究生物体及其各组成部分正常功能活动规律的一门科学[1],是一门重要的医学基础课,是学生学习后续的病理学、药物学、内科学等医学课程的必要基础。生理学知识理论性强、名词繁多且抽象复杂,难以理解和掌握是本学科的重要特点[2]。笔者结合生理学教学特点,将联系法巧妙运用于课堂教学中,有效的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教学质量。

1抽象理论与日常生活相联系

生理学课堂的教和学难度都较大,对生理学概念的理解,对生理过程的熟悉和掌握,都需要师生付出多方面努力。若把日常生活实例贯穿于教学过程中,既可用实例来联系和巩固知识使较难理解的理论通俗易懂,发展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又能扩大学生知识面,引发学习兴趣,使课堂氛围生动活泼。例如,在学习能量代谢的影响因素时,就可以联系生活中为什么运动可以减肥,为什么冬天多吃羊、牛肉就可以增强机体的御寒能力。在讲到循环系统的静脉回流时,可以联系生活中“人蹲下过久突然起立,为什么会出现头昏、眼花?”。在学习M样作用时,就可以联系为什么有机磷农药中毒会出现口吐白沫,肌肉抽搐,瞳孔呈针尖状等症状。通过这种教学,同学们真正感受到生理学并不是深奥的理论,原来就在日常生活中,就在我们的身边。只有学有所用,才会学以致用。

2生理功能与形态结构相联系

功能是在一定结构基础上产生的,两者联系起来,对功能活动的特点就容易理解和记忆[3]。例如,小肠是主要的吸收部位,小肠弯曲细长,食物蠕动缓慢;粘膜皱襞高而密集能够增加小肠的表面积;微绒毛又增加小肠的表面积,故利于物质吸收。在讲心肌收缩特点时,心肌细胞间的闰盘区电阻小,所以心肌细胞收缩具有同步性。在讲红细胞生理功能时,其双凹圆盘状有利于其变形运输气体。

3理论与实验教学相联系

生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重要的医学基础学科,实践性很强,与临床医学相辅相成[4]。如果巧妙地将实验教学联系到课堂教学中,不仅可以使同学们积极参与课堂教学,而且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其学习主动性。例如,在讲和同学们共同学习第一心音和第二心音时,可以让同学们互相听听对方心脏跳动的声音——噗咚噗咚,然后总结第一心音音调较低,持续时间较长,第二心音音调较高,持续时间较短。在讲解渗透压时,可以让同学们课下做做实验,用糖腌萝卜,萝卜中的水往哪跑?从而使同学们深刻理解渗透压是溶液吸引水分子透过半透膜的能力。在讲解腱反射时,可以让同学们做做膝跳反射,从而深刻理解其是快速牵拉肌腱时发生的反射。

4基础科学与临床实践相联系

生理学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基础学科,主要为今后临床课程的学习服务。生理学教学过程中,笔者积极联系临床现象,注重生理知识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有利于缩短学生参与临床工作的心理适应过程[5]。例如,在讲解渗透性利尿时,就积极联系临床上糖尿病患者“三多一少”中的多尿的症状,还可以联系脑水肿脱水疗法的机制。在了解去甲肾上腺素可使小动脉强烈收缩,可能使组织缺血缺氧,联系临床上其一般不做皮下注射。在讲解机体散热方式时,联系临床上采用降低室温、给病人戴冰帽、开窗通风和酒精擦浴的方法使病人降温,相应地利用皮肤的几大散热方式。在学习肾小球和集合管分泌时,联系临床上酸中毒造成高血钾等等。

5课本知识联系前沿科学

21世纪是知识爆炸的时代,新知识、新理论不断涌现,授课时适当地将生理学方面的新进展介绍给学生,既可使学生获取最新知识,开拓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可以培养学生勤于思考、勇于钻研的精神。例如在和同学们共同学习心脏功能时,就可以让同学们结合所学知识思考有没有听说过心肌细胞的癌变?同学们都非常好奇,积极思考、讨论。最后再讲解相关的最新研究,一方面,心脏不停泵血,新陈代谢较快;另一方面,心脏散在的内分泌细胞具有分泌抑制癌细胞生长的活性物质[6]。因此,心肌细胞一般不会癌变。

6教学内容相互联系

生理学各章节内容存在横向联系和纵向联系。横向联系指不同事物之间的联系。如小肠是吸收的主要场所,近曲小管重吸收能力最强,主要是两者的结构相似,弯曲细长,并都有纹状缘;肾小球有效滤过压和组织液有效滤过压原理、神经一肌肉接头处与突触兴奋传递过程都十分相似,可以联系记忆;胃肠道运动都具有紧张性收缩和蠕动这两种形式。纵向联系指彼此相关事物之间内部的联系。例如由于钠泵的活动,导致细胞膜内外钠离子、钾离子出现浓度差,是细胞生物电活动产生的前提条件。细胞只有产生了生物电,将各种信息以电信号进行传导,才能进行生命活动的调节。这样不仅使同学们更加深刻理解各章节内容,还有利于同学们知识立体化。

教学实践证明,运用联系方法,把抽象理论与日常生活相联系,生理功能与形态结构相联系,理论与实验教学相联系,基础医学与临床实践相联系,课本知识与前沿科学相联系,教学内容之间相互联系,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学习主动性,增强了生理学的教学效果,从而提升了生理学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朱大年.生理学[M].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1.

[2]边竹平.生理学课堂教学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J].大同医学专科学校学报,2003,23(4):53.

[3]李娟.生理学教学方法的探讨及运用[J].心声,2010.6:68.

[4]蒋凯,沈永杰,生理学试验教学方法改革探索[J].中外医疗,2010.4:141.

[5]江山红.生理学课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体会[J].卫生职业教育,2005,23(12):45-46.

[6]王玮.小鼠心肌组织裂解上清液诱导小鼠骨髓瘤sp2/0细胞凋亡[J].第四军医大学报,200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