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悟美术兴趣的魅力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01-11
/ 1

感悟美术兴趣的魅力

翟纪芬

翟纪芬(阳谷县翟庄联校中心小学山东阳谷252300)

【摘要】美术教师要采用生动有趣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增强美术课堂教学效果。

【关键词】兴趣;效果

美术是种美,在教学过程中我觉得我们应该注意采用鼓励教学的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用欣赏的眼光去审视学生的每一幅习作,注重培养同学们的学习兴趣与参与意识,力求达到师生在教学活动中的协调统一,以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美术教师要采用生动有趣的教学手段,寓知识传授于趣味之中,引导学生对形象的感受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增强美术课堂教学效果。因此,兴趣是学习美术的源泉,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强大的内驱动力,是认知活动中最活跃的因素,是发明创造的源泉,兴趣”、“乐学”应成为教师教学效果的根本追求。我们教师只有不断更新观念、挖掘钻研教材,不断学习先进的教学教法及教学艺术,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在校园里、教室中实现“乐学”。因此,我认为:兴趣是孩子们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的成分,当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时,它就会积极、主动、心情愉快地学习,不会觉得学习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享受,一种娱乐。小学美术教育,就需要我们教师把握少年儿童心理特点与身心发展的这一规律,充分利用学校现有条件和各种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快乐学习的目的。兴趣是人们认识某事物或参与某种活动的积极倾向,是进行美术学习和创作的动力。也就是学生对学习对象的一种强烈的爱好情趣,与不同年龄阶段的情意和认识特征相适应。因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力求使美术变得生动有趣,激发学生兴趣,促使他们自觉生动,高高兴兴的学习。例如:教学《巧巧手》一课,学生就非常感兴趣,他们就喜欢上这样的课,我们首先利用多媒体教学课件呈现许多不同材料制作的作品,让学生猜猜这些图案象什么,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有的象花盆,有的象乌龟……。

兴趣是小学生学习的动力,是求知和成才的起点。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观察身边的事物,根据其外形,特征进行造型表现。一般来说,小学生对绘画有一定的兴趣,但往往是不持久的,孩子年龄越小,注意力越差,如果不感兴趣就很难调动起他们的主动学习兴趣。因此,在教学活动中要通过各种方式不断调动、培养和运用小学生对美术活动的兴趣。教材的难度不宜偏高,也不宜偏低,要有针对性地对小学生提出新目标、新要求,而且对小学生作品的评价要多称赞、多鼓励,以此来不断提高他们作画的热情。如何调动起孩子们的主动学习积极性呢?老师在上课时可以采取趣味式教学或游戏式教学,形式可以千变万化,让他们保持其新颖性,充分调动他们的好奇心理,调动他们的兴趣,他们便会主动去参与教学活动中来。我通常在上课前讲个小故事,或者给他们看一些图片,或者提出一个小问题让他们先畅所欲言引入课题,营造了一个愉快、宽松的课堂气氛,提起他们的兴趣,使之成为动力,为之后的教学效果做铺垫。在课堂学生在完成任务的时候,可以穿插点音乐,让学生高涨的兴趣和着欢快的乐曲节奏轻松完成作业。

兴趣是最大的动力,也是成功的一半!只有让学生对美术产生了兴趣,才能让他们主动去吸收美术知识和技能,积极的去完成老师布置下来的教学任务。同时,让学生在学会基本制作方法(如:剪、折、贴、卷等)的基础上发挥想象力,利用或打破材料原有的形状和色彩,充分发挥其作用,进行组合或创造,制作构思奇妙造型美观的作品。例如:《变废为宝》一课我启发学生在现有的基础上,发挥想象力,打破物体的原有形态,充分发挥身边废旧材料的作用,进行组合或创造,制作一件立体的工艺品。这样不仅使学生懂得了“只有善于观察,善于利用身边的材料求新求异,才会设计出好的作品”,而且还懂得了“没有什么东西比成功更有强烈满足的感觉,也没有什么东西比成功更能鼓舞起进一步求得成功的努力”。《变废为宝》由于趣味十足,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激活了学生的思维,达到了技能的学习,增强了环保意识,培养了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课后,同学们都愉快的说:“我们喜欢这样的耍耍课”。

总之,激发起他们的兴趣很重要,兴趣可以成为他们独立自主学习的动力,成为他们绘画自信的源泉,成为放飞想象力的跳板,成为作品创造力的阶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