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安全生产双重预防机制降低企业安全管控风险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10-20
/ 2

构建安全生产双重预防机制降低企业安全管控风险

张嵩

(辽宁省交通建设投资集团,辽宁沈阳110000)

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企业越来越重视对于安全风险的管控。要想提高安全防范治理能力,首先应当构建人防、物防、技防为一体的安全风险分级管控以及隐患检查治理方案双重预防机制,最大限度的减少事故的发生。为此,企业应把安全管理工作的重点放在安全风险分级管理以及风险检查治理上去。基于此,企业双重预防机制就成为重中之重。

关键词:安全生产;双重预防机制;安全管控风险

一、安全风险的分级管理

(一)对于安全风险进行详细的划分

如果企业想要推行更为健康的安全管理体系,就必须将安全作业标准作为其核心。其中,安全作业标准就是在分散风险源以及进行风险评价的基础上,进一步实现风险的动态管理。这就要求有关单位除了实现危险源识别,还要做好生产系统、操作设备、实施细则、员工健康、工作环境以及安全管理等方面的全面排查,从而进一步建立危险源清单以及台账。在进行风险源辨别的过程中,除了要考虑人、事物、操作环境、管理等四个方面的不稳定因素以外,还要切实符合相关的法律法规,并及时的做出风险评估、制定相应的解决措施。

(二)评定科学的风险等级

首先在风险清单的形成过程中,除了要参考LEC法对危险源进行辨别还要依据预先分析法以及安全检查法对其他危险源进行有效排查。其次风险清单首先应当由班组进行初步的编制,然后交由相关技术人员审查后,才能最终交由领导。对于一些危险系数高的危险源来说,必须由分公司或子公司进行初步核定后上报给上一级核定单位,然后上一级核定单位经过一定时间的观察分析,对风险源进行合理的评估,最终完成风险清单的制作。对于需要集团管控的单位,可以将十分危险的危险源进行分级管控。

(三)对安全风险进行分级分类管控

1.应当按照风险清单,将危险源分为四大类,其中极其危险交由独立法人单位进行管控、高度危险及以上由分公司或子公司管控、显著危险及以上由作业区管控、一般危险以及稍有危险及以上则由班组(岗位)进行管控,最终交由上一级管理机关备案。此外,如果危险源的分类发生转变,该部门如果无法完成对于此类风险源的管控,则需要向上一级管理部门负责人报告,对风险源进行重新核定分类。

2.分类监管。对于本级危险源来说,应当根据部门业务以及职责分工按照行业以及专业进行分类监管,确定监管的主体。此外,监管负责人要做好职位的划分,让每个人明确自己的责任。例如说,在进行顶板破碎地带的分级管理中,应当由矿山安全主管部门进行制定,对于大面积采空冒顶的风险由矿山负责,一般破碎以及较为破碎的采空区顶板交由作业区负责,班组和岗位人员则负责管控爆破后的破碎顶板。最后,由相关技术人员依据管控清单,对管控的成果进行检查监督。

3.分级管控。对于风险管控清单的制定应当依据危险源的辨识结果。在制定清单的过程中,主要包括风险的名称、位置、类别、等级、管控的措施、主体以及负责人等。

(四)建立风险评估以及论证机制

1.如果想要提高危险源的辨识能力,各级管理技术人员以及实施人员就必须加强对于危险源辨别的学习。

2.定期评估。在进行各项会议的讨论过程中,应当将风险评估纳入到会议议程中。对于高度及以上危险源来说,每年应当至少评估一次。分公司或子公司在进行显著及以上危险源的讨论过程中,应当每半年进行一次。作业区应当每季度进行一次,班组对于现有危险最好一月评估一次。此外,企业还要进行不定期检查,做好危险源的辨识工作。

3.互联共享。对于位置相近的企业以及行业相似的企业来说,应当将危险源进行共享。只有实现了资源的互联共享,才能最大限度的减少企业的危险源,进而减小企业应对危险的压力。

(五)进行安全风险公告警示

1.只有建立合理的安全风险公告警示教育,才能最大程度的降低危险源的发生。这就要求有关部门需要将危险源的危害以及应对措施等内容以报告的形式传递给员工,让他们意识到危险源的重要性。

2.依据安全风险公告,明确相关负责人的职责,确保工作顺利进行。

3.随着时间的推移,依据实际情况不断更新公告的内容。

二、建立完善隐患检查治理方案

(一)不断完善隐患检查机制

首先,应当制定事故隐患检查体系,只有将事故隐患的排查和日常工作的检查工作结合起来,根据隐患治理的目标以及工作原则,进行部署、检查,才能进一步实现事故治理的普遍化。其次,对于一些安全专项检查而言,要针对一些重点项目、时间点、领域、行业进行安全隐患重点排查,最好后期的整改工作,充分调动全体员工的积极性。

(二)依据不同的主体进行系统排查、风险识别、分级管控

1.要想使得隐患排查治理工作顺利进行,就必须落实好隐患排查处理的责任。

2.企业在进行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的过程中,只有通过隐患排查治理台账的建立,对风险进行评估,才能进一步进行整改。在整改的过程中,相关单位需要根据整改方案进行更正。一旦出现不能整改的方案,要及时上报上级相关单位调整实施方案。

3.建立“双报告”制度。对于企业排查出的重大安全隐患,企业应当制定整改以及控制制度,及时的向有关部门报告。此外,在安全隐患的治理过程中,要依据相关制度,对安全隐患进行公示,采取分级管控的制度对重大隐患进行监督检查。

4.有效利用综合治理机制。在进行隐患的排查过程中,要根据隐患的发生原因确定相应的责任人。另外,安全主管部门应当进行协调监管,积极的配合相关责任人的治理工作,促进隐患治理顺利进行。

5.在安全隐患整改完成后,要定期对其进行监督检查,避免出现二次事故。此外,还要查找隐患存在的原因,归纳总结其共性特征。如果是管理制度出现了问题,要修改该项制度,完善制度的缺陷,还要加大对安全管理人员的培训工作,提高其技术水平。

(三)实行隐患排查治理责任制,完善安全事故隐患分级管理以及治理标准

1.如果想要使得安全检查更为科学严谨,就必须贯彻落实安全隐患排查治理责任制,让每位员工明确自己的职责,做好本职工作,最大限度的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

2.对于隐患的排查,应当采取分级管理。各个级别有不同的管理任务,层层递进,对于排查的结果层层传递给上一级相关单位,逐步形成一个完整的传递体系。另外,企业在进行安全检查时,上级部门对下级单位进行督察,监察其工作的进程,促进安全隐患的排查治理。

(四)健全安全生产信息化系统

1.对于安全生产信息化系统的建设,其主要是依据信息化系统,将企业的主要责任人、技术人员责任清单以及管控标准录入系统。除此之外,还要将施工人员的责任清单以及对于排查的治理情况录入系统,使得企业的管理人员能够及时的了解安全隐患的排查情况。

2.现有的视频监控系统难以实现对安全隐患的检查,为此应当依靠信息化技术的发展,对安全隐患进行监察,从而确保企业的管理人员能够及时的了解安全隐患的状况。

3.通过现有的平台,及时的曝光安全隐患,从而实现对安全隐患的实时监控,让员工更为高效的了解整改状况,营造一个人人为安全的良好氛围。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正是由于风险无处不在,因此企业对于风险管控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给企业带来了新的挑战。此外,为了贯彻落实国家的要求,企业原有的风险预防机制已经不适应于当前风险的发展。随着时间的推移,企业要想最大限度的降低安全管控风险,就必须转变传统的预防机制。只有构建安全生产双重预防机制,并在此基础上充分发挥预防机制的作用,才能使得风险管控更为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