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朱淑真诗词的女性意识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7-17
/ 2

论朱淑真诗词的女性意识

陈莹

(西北师范大学)

摘要:朱淑真是宋代著名的女词人,她的诗词,向我们展示了一个以自我为中心的女性形象,大胆地流露出对爱情的追求和对传统妇女角色的质疑,体现出她或朦胧或强烈的女性意识。

关键词:朱淑真;诗词;女性意识

一、朱淑真其人

朱淑真,号幽栖居士,宋代著名的女作家,现今保存下来的诗有337首,词33首,均收录在魏仲恭编的《断肠集》中,与《漱玉词》并称为宋代女性文学的“双壁”。出生于仕宦之家,从小就受到文学艺术的陶冶,善诗词,晓音律,工书画,是位多才多艺的大家闺秀,但未能逃过“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所适非偶,婚后夫妻生活并不和美,不愿将就一生,传说投水而死。她一生都在追求精神之爱,却总是事与愿违,再加上宋代社会理学兴盛的各种束缚,造成了悲剧。

二、女性意识

在文学领域中,对女性思想意识研究的热度一直高居不下。女性意识是“女性特有的生存体验和深层意识”,是女性对自身价值的体验和思考,审视女性内在心理情感和表达女性特有的生命体验。文学作品中的女性意识,就是女主人公或者女性形象开始思考和争取自主意识,为自己的心灵情感和生命体验做出敏锐的反应。在以男权为主的古代社会里,女性的话语权是被剥夺的,一直被看作男人的附庸品,女性意识也是被埋没的。而朱淑真以独特的眼光展现了自己的生活环境与经历,性别意识突出,同时思考自己的生存价值,对独立性进行探索,执著地追求精神之爱,并大胆勇敢地站出来,公然向封建礼教进行反抗,对传统的妇女生活角色进行思考与质疑,这种自我意识在那个众人皆醉我独醒的时代是难能可贵的,“宋代女性文学代表着中国古代女性文学的最高成就”,朱淑真刚好是这种女性文学中女性意识比较强烈的突出代表。

三、朱淑珍诗词的女性意识

(一)性别意识

文学史中描写女性的作品虽然不少,但在男性的笔下,关于女性的生活与情感总是描写的过于表面不够细致入微,使人难以真正体会女性内心的感情世界,相比之下,女性作家的作品中就表现出另一种意味,朱淑真即是一例。她的诗词取材于现实生活,梳妆、洗浴、画眉等生活细节在作品中频繁展现,并不是单纯地描摹动作,皆是作者主观情感的真实流露,有别于男性笔下的描摹,突出强调性别意识,如《浴罢》:

浴罢云鬟乱不梳,清癯无力气方苏。坐来始觉神魂定,尚怯凉风到坐隅。

洗浴完毕后头发散乱未梳理,瘦弱无力的身子刚有些许恢复。坐下来才觉得神魂安定,又害怕凉风吹着身子。此诗将她沐浴之后的动作与心理变化刻画的真实细腻,不像宫体诗那样多了几分香艳,而是闺中女儿的真实写照。她以女性之视角和笔调来抒写女性情感,展示出性别意识。

(二)自主意识

1.执着的理想爱情的追求

《断肠集》中关于爱情婚姻主题的作品很多。朱淑真作为万千妇女中的一员,并未像其他封建妇女那样追求物质的享受,始终把爱情放在重要位置。她不受封建礼教的束缚,对看中门第、财富、权利的爱情观是否定的。在《黄花》中就表明了这种心声——“宁可抱香枝上头,不随黄叶舞秋风”,充分表明她对爱情和婚姻的看法与当时的“门当户对”、“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传统婚姻观念大相径庭,进一步深究是女性自主意识觉醒的深刻表现,是对几千年来“嫁鸡随鸡,嫁狗随狗”的否定和反抗,在当时是超前发展的,具有进步意义,并且这种叛逆的爱情观与现在的自由恋爱和健康的两性关系是相通的。

历代诗词中,妇女的爱情诗篇多不胜数,但能够大胆地直抒胸臆,不顾封建礼教束缚的作品却很少。朱淑真性格要强,对于婚姻,追逐理想的爱情,自主意识强烈,用她满腔的热情来对抗封建礼教的藩篱,在当时可谓惊世震俗。在著名的《清平乐·夏日游湖》中这样写道:

恼烟撩露,留我须臾住。携手藕花湖上路,一霎黄梅细雨。娇痴不怕人猜,和衣睡倒入怀。最是分携时候,归来懒傍妆台。

这首词描写了她在热恋中的真实状态,语言直白爽快,大胆而无拘束地表现痴情与爱恋。诗中写道,烟波缭绕,朱淑真与意中人携手在西湖游玩,看见满湖的莲叶荷花,心情甚是欢愉,黄梅细雨,天公作美,给了他们一个“睡倒入怀”,道尽思念、说尽情话。她出生名门,自小受到封建传统礼教的熏染,按当时的礼法,她应该自尊自爱,克己复礼,但是大白天竟敢与心上人在藕花湖畔,闲庭漫步,甚至和衣倒怀,视若无人,唯有他俩,尽情地享受爱情的甜蜜与欢乐。在当时的社会,“娇痴不怕人猜,和衣睡倒入怀”是多么大胆勇敢的举动,这样的主动与热情,为当时社会所不容。正是这种大胆的举动表现出她的与众不同,不受限于封建礼教约束与禁忌,不管旁人的眼光和流言蜚语,将心中炽热之爱勇敢表达,毫不犹豫地追寻自己的精神之爱,她对爱情的追求义无反顾,这是多情女性的真实情感,自主意识自然而然地流露出来。

2.自我价值的思考和对传统妇女角色的质疑

宋代理学兴盛,“三从四德、男尊女卑”的观念尤为坚固,“贞节”思想也愈演愈烈,女子一旦失身便无人再娶,而且女性的自我价值很难实现,她们的第一形象是“生殖代孕工具”,为夫家传宗接代,第二形象是“保姆”,相夫教子,侍奉公婆,操持家务。而朱淑真此时又犹如一束闪亮的光束照亮了这片盲区,她对自我价值进行反思和追求,在《春日亭上观鱼》中写道:

春暖长江水正清,洋洋得意漾波生。非无欲透龙门志,只待新雷震一声。

春天来临,长江水和暖清澈,鱼儿在水面荡开层层波纹,任游水中,跳跃龙门的志向并非没有,只是在等待春雷震响、大地苏醒、万物争春的新气象。诗人托物言志,道出了自己的志向,她对自己的人生定位不仅仅是做女工,孝敬老人,伺候男人,传宗接代,而是对跃过龙门实现自我价值那惊人时刻的向往与期待,渴望自己的才华得到更多的施展与欣赏。

当时社会的主流观念是“女子无才便是德”,像朱淑真这样饱读诗书的女子似乎是无德的,这条古训使很多女性的才华难以施展,古代才女大多命运坎坷,如唐婉、李清照、薛涛、蔡文姬等,面对这种状况朱淑真进行深思,在《自责》(其一)写道:

女子弄文诚可罪,那堪咏月更吟风。磨穿铁砚非吾事,绣折金针却有功。

女子舞文弄墨的确是一种罪过啊,更不用说吟风赏月了。苦读诗书并非我该做之事,针织女工才是有用之举。诗人对封建礼教进行了直白强烈的讽刺,明显表露出对世俗偏见的抗议,对封建束缚的愤慨。她明知现实生活中“翰墨文章之能,非妇人女子之事”(《杂题序》),却还是要吟风咏月,磨穿铁砚,饱读诗书。这首诗的题目是“自责”,正意是“他责”,指责社会对女性的不公平和封建礼教对千万妇女的摧残。作者的自主意识在觉醒,她有才却不得施展,对传统妇女角色进行质疑,难道绣折金针的生活方式才是有用的吗?显然作者的想法与“却有功”是截然相反的,她要为广大女同胞代言,用自己的行动进行了有力反击,用手中之笔传达出对生活在这样的封建社会的不满和指责。

四、小结

朱淑真的一生充满着悲惨和痛苦,作为女词人的她,以女性特有的视角,将自己的生活经验融汇在诗词中,表达自己真实细腻的情感。她执著地追求精神之爱,反思女性的自我价值,对传统女性角色和生活方式进行质疑。在女性缺乏自我意识的时代,她以一人之力与封建礼教相抗衡,用手中之笔、胸中之才充分地展示了平等和自主的女性意识,这是多么的难能可贵,犹如璀璨的烟花,甚是光亮,是古代知识女性与命运抗争的觉醒者。

参考文献

[1]黄嫣梨:《朱淑真研究》,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