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班主任如何转化问题学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9-01
/ 2

浅谈班主任如何转化问题学生

郑晓三

(云南省保山市实验中学)

摘要:在任何时候问题学生的转化都是学校教育的一个主题,也是我们教师教育过程中必须关注的一个对象。

关键词:班主任问题学生转化

在教学工作中,班级是教学中最常见的基本单位。而班级的第一责任人通常是班主任,班主任对班级形成直接管理,是班级建设和管理工作的核心与关键。在班级中,基本的组成个体是学生,而且每个学生都有着自己不同的特性和追求,在情感以及兴趣爱好方面不尽相同。班主任对于班级的管理也因此加大了难度。这就需要班主任在充分尊重学生个体差异的基础上进行班级管理,因材施教,对于不同特点的学生,要采取不同的教育和管理方法。可以说,在中国的教育中,班主任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每个班级都有水平相对较低的学生,如何做好差生转化工作,是班主任管理的重点内容。

一、深入了解问题学生

常言说:“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干部要亲民,只有深入群众,才能了解群众的呼声和疾苦,才能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也才能制定富民的实政。教育也是一样,教师只有蹲下身子,走进学生特别是学困生。才可能全面了解学困生,也才可能在此基础上针对每一位学困生制定转化策略,对症下药。这样的教育才具有目的性,针对性和实效性。这是转化学困生的前提。要全面了解学困生,一是访家长和邻居,家庭是学生成长教育的第一环境,家庭组成情况,经济情况,教育观念和教育方式等都影响着学生得成长。二是访同学,特别是学困生相好的同学,可了解学困生的生活、学习的态度,与教师、同学的关系,待人处事的方式等。三是访学困生本人。可了解个人内心想法,爱好,特长等。

二、真心关爱问题学生

爱学生是教师的天职。爱护、关心学困生是教师的责任,是转化学困生的基础。原苏联教育家赞科夫说:“当教师必不可少的甚至几乎是最主要的品质就是热爱儿童”,故成功的教育是离不开教师的爱。大部分学困生心心理脆弱、任性、懒惰、冷漠、自卑、嫉妒、偏执等。而这部分学生最需要的、最渴望的就是教师的关注和关爱。要关爱学困生:一是教师要尊重学生,不能鄙视、辱骂、打击学困生。陶行知曾说过“你的教鞭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讽里爱迪生”,平时教学过程中不能动不动就说“笨猪”、“蠢货”、“朽木不可雕”、“菜鸟”、“牧童”等恶语,它会严重挫伤学生自尊性,也不能简单采用棍棒教育,你的鄙视、辱骂、打击之下,很可能就骂走一个“瓦特”,也有可能打没一个“爱迪生”。二要从生活的一些细节入手。比如平常与学困生拉拉家常,问问吃的好不好,穿的暖不暖,有没有什么困难需要老师帮助,生病时带上同班学生一起去看看,并安排同学给他补课;三是从平常校内外以及班上的活动入手。和他们一起活动,并在活动的过程中适时加以指导和帮助。这样才能让学困生得到自尊,从分感受到老师的爱,这样才能让学生“亲其师,信其道”。

三、对问题学生多一分耐心

常言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可见教书育人不是一蹴而就,又特别是学困生的转化教育,它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过程。这个过程是学困生知识增长,思想提升,能力培养,行为矫正,习惯改变的过程,是学困生自信心重树的过程,是学困生重新认识自我,塑造自我的过程。在转化的初期,具有反复性,这就需要教师多一点耐心,多一点期待,多给学他们一点时间,切忌急功近利。初期学生可能不配合,他们可能在观望,在试探老师,甚至对着干。也可能教师付出了很多,收效甚微,但千万不能放弃。如果老师都没有信心,那么学困生就更没有信心,信心是走向成功的大门。要相信“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只要我们在平时教育活动过程中用发展的眼光去看待他们,不断的去帮扶他们,提携他们,他们是可转化的。

四、发挥激励的作用

学困生内心非常脆弱,他们渴望得到老师的表扬和肯定,同学的赞扬和认可。我们教育的缺失就在于教育过程中,只看到了学生得缺点、问题或不足,而没有发现他们的优点、特长或闪光点,往往还把他们的缺点、问题放大化。这是我们不懂得赏识教育、激励教育。常言说“金无赤足,人无完人”,再优秀的人他也有缺点,在不优秀的人他也有优点。只要我们找到他们的优点、特长或闪光点,并以此来表扬他们,激励他们。他们感到由衷的高兴,感受自我存在的价值,从而会点燃他们心中的希望之火,改变他们的地下的自我意识,形成积极向上的心理,让一个个优点成为他们赖以进步的支撑点。

五、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结合

家长是学生的第一位老师,良好的家庭教育是学生健康成长不可或缺的因素。如果家长能给学生正确的、充满爱心、健康的和鼓励的教育,对学校教育的将会有极大帮助和促进。要促进学生的良好发展,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必须有机地结合。教师要认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多采取家访、信访、打电话、开家长会等形式,加强与家长的联系,改进教育方法,转变家长“棍棒出孝子”“不打不成器”等简单粗暴的落后的教育方式,积极争取家庭教育对学校教育的支持。另外,在与家长沟通的过程中,要了解学生的校外情况,如出现学习成绩下降,常迟到、早退、旷课等不良现象,要及时与家长联系,寻求原因,采取恰当的措施及时补救,避免社会不良风气对学生的侵蚀。

综上所述,班主任对于差生的转化问题,应该端正态度,对每一个学生一视同仁,不放弃差生。班主任要热爱学生,关心学生的学习以及生活,帮助他们解决学习和生活当中的困难,获得学生的信任与尊敬。

参考文献

[1]赵书良.问题学生的心理矛盾探析及转化[J].成功(教育),2009.

[2]王舒梅.问题学生的心理分析及其对策[J].吉林教育,2009.

[3]杨文凤,马维振.中学“问题学生”的成因及教育策略探析[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