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加强小学公民教育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10-20
/ 2

怎样加强小学公民教育

鲁娜

鲁娜

(吉林省辽源市东辽县实验小学,吉林东辽136600)

摘要:当代美国学者约翰.罗尔斯说过“社会对儿童教育的关注,是他们作为未来公民的角色,所以,社会关注诸如他们获得理解公共文化并参与公共文化的各种制度的能力,关切他们终身成为经济上独立和自我支撑的社会成员,关切他们发展各种政治美德,而所有这些关切都是从一种政治观点内部出发的。”因此,为“作为未来公民”的小学生开设公民教育课程,则是我们关切他们成长,关注未来国家的开始。

关键词:未来公民;道德意识;法律意识;平等意识;民主意识;行为习惯;诚信教育;社会实践

中图分类号:G6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6035(2013)10-0000-01

我们东辽县实验小学始建于1998年,对于小公民教育的研究也有十几年的历史,我认为:现代小学生公民教育应涵盖自由意识的启蒙教育、平等意识的教育、民主意识的启蒙教育、信仰教育和环境教育,小学公民教育在教学方法上要实现教学理念的突破和创新,要善于挖掘,整理公民教育素材,要在校园生活和社会活动中去实践公民教育。小学生公民教育要杜绝空话、套话和死记硬背,要把重点放在促进学生理解、思考和实践上。人之所以是人,就是因为他是从事着改造世界活动的能动主体,作为民主法治国家的现代公民,需要具备独立的人格和自由的意志。每个人都应该意识到自己是一个独立的,与他人地位平等的人,有自己的独立权利能力,行为责任能力和人生价值自觉关注和实现自身自由全面发展,绝不依附与他人。同时要认识到自己的一直也是自由的要做自己的主人,充分表达自己的愿望和要求,并且能够自觉地以法律和道德来规范自己的行为,对自己负责,对社会负责,对公众负责。

那么怎样加强小学公民教育,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重视学生的行为习惯培养,树立诚信为本思想。

我国着名教育家孙云晓指出:“性格决定命运,而性格的形成是依靠日常行为习惯的养成。”归根到底是习惯决定命运!因此,我们必须重视学生的行为习惯的培养,从小养成爱学习,珍惜时间,珍惜粮食,助人为乐,孝敬老人,团结友爱,关心集体思想。教育学生要诚实守信,懂得人无信不立的道理。消除现实中存在的欺诈,培养诚信智慧,塑造中国小公民的世界良好形象。

开展小公民道德教育活动。

1.抓契机,利用好每周一的升旗仪式。

升旗仪式组织全校集会,分别有老师和学生进行“文明礼让,从身边做起”的专题演讲,并有大队委向全体学生发出倡议,倡议大家爱国、守法、诚信、团结、做文明小学生。

2.召开主题班队会,结合公民道德二十字和小学生常规要求,对学生进行道德养成和行为习惯教育。并让学生找出身边的道德小标兵,作为自己的学习榜样。

3.组织“文明手牵手”活动。三、四、五、六年级学生将亲手制作的道德宣传卡赠送给一二年级学生,与一二年级学生一对一的进行公德和常规的宣传辅导,起到示范和引领的双重教育。

二、弘扬并传承传统文化,塑合格公民。

学校的小公民教育必须和我国的传统文化紧密地结合,不能脱离,如果脱离就会变成一种没有根的教育,没有了老祖宗的根,也就失去了教育的意义。我们学校的小公民教育之所以能否真正拥有优势和特色,就是因为,我们的教育能真正的结合我国的传统文化,把我国的传统文化真正的吸收、弘扬与创造性的转化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

每周四学校以经典诵读熏陶学生。学校根据不同年段的要求制定不同的经典诵读内容。低年段诵读《三字经》,中年段诵读《弟子规》,高年段诵读唐诗、宋词,在经典诵读中同学们感受到祖国的山川之美、民俗之美、历史之美、文化之美,更激发了同学们热爱自己祖国的情感。

1.每周一学校以书法课教育感染学生。

书法是中华民族几千年的精髓,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结晶,我校提出“端端正正写字,堂堂正正做人”,在书法教育中突出人文教育价值,用书法修炼人品,锤炼性格。著名书法大家张大我曾说:“一手好字,是文明的标志,知识的外衣,交际的翅膀,成功的阶梯。”书法课将同学们带入五彩缤纷、和谐文明的精神世界。

2.利用传统节日教育学生。

我国重要的传统节日有很多:正月初一春节,正月十五元宵节,五月四日清明节,五月初五端午节,八月十五中秋节,九月初九重阳节,大年三十除夕。学校充分利用黑板报、橱窗、宣传栏、校园广播大力宣传传统文化的由来,营造出浓厚的校园文化气息,通过活动,使学生进一步了解民族文化,传承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增强了同学们热爱中华民族的深厚感情,让中国人的心、中国人的根、中国人的魂,常驻全校同学的心中。

三、增强法律意识,做合格公民。

学校为使每一位学生都能成为学法、知法、守法、护法的合格小公民,紧紧抓住12月4日法制宣传日,全面贯彻落实党代会的精神,按照普法规划的要求,适时开展了行之有效的活动。

1.以班级为单位,举行普法手抄报比赛。

同学们积极参与搜集素材、撰写、排版、美术设计等工作,使大家既获得了法律知识,又发挥了同学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激发了同学们的守法自觉性。

2.学校组织收看法治宣传片。

学校组织同学们收看法制宣传片,同学们都知道哪些事情该做,哪些事情不该做增强了自我约束的意识,提高了守法的自觉性。

3.学校刊出一期法律知识专题黑板报。

黑板报上展出法律知识图片,法律知识应该知道、应该会的题,使同学们对日常的法律知识根深蒂固,让学生步入法律殿堂的大门,培养学生对法律的兴趣,让法律成为同学们朝夕相伴的朋友。

4.班主任在班级进行法律知识讲座。

班主任要告诉学生什么是法律?法律就是治国安邦、维护社会秩序、惩恶扬善,促进社会进步和发展的工具。如果没有法律,社会将一片混乱,人们将面临灾难,如果没有法律,社会上的杀人、抢劫、盗窃事件会越来越来多,如果没有法律,我们的生命财产将随时受到威胁,犯罪分子会越来越猖獗……。要让学生深刻体会到法律是公平的使者,是正义的化身,是我们的保护神。

陶行知先生教育我们:“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我们要培养学生的公民素质、公民意识,提升学生的公民技能,虽然这一过程艰辛而漫长,但我依然坚信:“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相信我校的学生一定会成为新时期合格的公民。

参考文献:

[1]孙云晓的《教育就是培养好习惯》凤凰出版传媒集团、江苏教育出版社、2010年5月第二次印刷、共30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