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观众心理对运动员的影响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10-20
/ 2

论观众心理对运动员的影响

王笑

王笑

(北方民族大学体育学院,宁夏银川750021)

摘要:现场观众的心理和行为表现,影响运动员比赛时的技、战术水平的发挥。因此对运动员进行心理抗干扰训练是非常必要的。

关键词:观众的心理;影响

中图分类号:G8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6035(2013)10-0000-02

战术水平观众是运动场的主要组成部分,他们的心理和行为表现往往会在场内外形成“共振”,是一种典型的社会心理现象。这些心理和行为不仅可以振奋民族精神和激励运动员赛出水平,有时也可以干扰运动员的活动,酿成危害社会的暴力行为。

观众的心理学研究在我国和国外的研究中均不多见,本文旨在为赛场秩序的管理以及使运动员免受观众的干扰提供参考依据。

一、观众心理与行为

所谓观众,是指关心和影响运动员活动的个体和群体。观众可按照不同标准来划分:

1.按观众关心运动的程度来划分,美国心理学家Iog于1968年提出了下述三类观众:

第一类观众:他们特别关心运动,并常常临场观看比赛;

第二类观众:他们经常通过广播和电视来关心比赛情况,但很少亲临赛场观看;

第三类观众:他们既不坐在观众席上,也不坐在电视机或收音机旁观看比赛,这一类观众仅和他人讨论运动内容以及阅读报纸的运动版部分。就影响运动员的程度而言,第一类观众最大,第二、三类观众虽不在场,但以宏观上来看,他们对运动员也会产生不少的影响。

2.按观众与运动员的亲密程度来划分,观众可分成运动队以外的人和同队的其它成员(队员和教练员等)。美国心理学工作者将后者叫做相互作用者,这些人还可以按直接或间接地和运动员发生相互作用而分成两类,如一个田径接力队的队员,篮球、足球、乒乓球和羽毛球双打等运动员,就是队员之间直接地发生作用和影响,而田径中的田赛队员,跳水队员等队员之间则为间接性作用。事实证明和运动员的关系越亲密,对运动员的影响也就越大。

3.按观众观看比赛的动机来划分,观众观看比赛的动机虽各种各样,但大体可归纳以下三类:

(1)娱乐型。这一类型观众主要是为了满足业余生活的需要,寻求一个场所来得到身体和精神上的休息和放松。这类人中有的是没有其它事情而偶然卷入的,有的是为了寻求一个社交场所(如会朋友、谈恋爱),有的是为了有个全家团聚的机会,他们比较重视物质享受,喜欢携带瓜果食品、饮料之类的东西。

(2)求知型:这类观众对体育比赛有浓厚的兴趣和爱好,赛前重视新闻报道,喜欢预测比赛结果;赛中热衷于品头论足;赛后则谈论中心人物,他们对比赛的技术,战术及裁判规则也懂得不少。

(3)本位型。这类观众的典型特征就是为自己的一方喝彩、鼓掌,他们是比赛场上的活跃分子,如啦啦队的参与者,这类观众喜欢摇旗呐喊,有时他们不但为了本方鼓励加油,更重要的是压倒对方的啦啦队。上述三类观众各有自己的文化背景,但从观众这个角度来分,绝无高低贵贱之分,赛场上的良好气氛离不开这三类观众,只要不违反社会治安及社会公德都是好观众,而且类型不是截然分开,有的人是两三种兼而有之。

二、比赛时观众的心理行为

比赛中,观众的心理是随着比赛情况的变化而变化的,由于比赛结果的不确定性,加之赛场常常风云突变,不可预测。因此观众的心理是复杂多变,急速转换,喜怒无常的。

一般说来,比赛时观众的心理变化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兴奋和喜悦。一种是受压抑和愤怒,这两种心理变化受主客观原因的影响。

1.兴奋和喜悦。最使观众兴奋和喜悦莫过于本方的胜利,特别是两队势均力敌,而最后又是本方获得胜利,这时观众兴奋和喜悦的表现是最明显的。那种本方的运动队明显高于对方一筹,即使最后取得胜利,观众也是不会太兴奋和喜悦的。其次,运动员优美、准确、惊险的动作,队员之间默契、娴熟、恰到好处的配合,以及冠军的产生,纪录的创新,都能使人很自然地产生兴奋和喜悦的心情。

2.受压抑和被激怒。压抑感主要产生于本方的失利,无论对方比本方高出一筹,还是实力相当,而最后本方又功亏一篑,导致失败,都会引起本方观众的压抑感。

三、如何使运动员适应观众的影响

近年来,为了使运动员在比赛时,不受观众的干扰,西方、欧洲等国广泛采用了模拟训练,我国也相继进行。实践证明,模拟训练对于解除运动员赛前、赛中的紧张情绪,提高比赛时的抗干扰能力大有裨益。

观众的模拟可分为两种,一是语言形象的模拟,二是实景情况的模拟。语言形象的模拟,就是利用语言和形象的表现来描绘未来竞赛时观众的情形,观众不在面前,这种模拟还可利用图表、图片、照片使之具体化。实景模拟就是在训练过程中创造一些与竞赛相似的条件对运动员进行训练,如邀请一些观众到场,使人群喧闹的录音带等等。

美国把模拟训练分为几个阶段,教练员从第一阶段转入其它阶段的速度取决于他对运动员适应各种情况的认识能力。

第一阶段:没有观众在场,主要用于大量地学习各种运动技能,这一阶段的时间较长。

第二阶段:通过录音带释放球场噪音,噪音的音量可以从小到大地调节到接近竞赛时的实际程度为止,有时音量不需要调节。

第三阶段:在有的训练课中应该引入观众处于屏气凝神情景,尔后,突然暴发出积极的鼓励、欢呼声等等。

第四阶段:在练习时,可以安排观众的语言使运动员感到烦恼的情景。如果运动员的技能在哪一阶段受到严重影响,教练员预测退到前一阶段,以减轻不适应的程度,待适应后,再进入下一阶段。此外,让运动员坐到观众席上去感受观众的各种情绪变化,也有助于提高运动员的临场适应能力。实践证明,这是一种很好的方法。

四、我国运动员如何进行抗干扰心理训练

我国运动员的比赛心理状态与国外运动员的比赛心理状态又有所不同。一般国外运动员竞赛羞怯心理波动较小,而我国运动员情况正好相反。比赛羞怯心理状态波动较大。观众的呐喊声以及观众粗野无理的辱骂声都会较大程度地影响他们的竞赛心理状态、特别是运动员的亲朋好友在现场观看时他们也会产生较大的羞怯心理波动。因此,针对这一特点,我国运动员的心理素质训练通常采用下列办法。

1.他们经常举行大小规模、正式与非正式的比赛,赛前安排一些观众或者是亲朋好友亲临现场观看他们的比赛,并且允许他们发表对比赛技术发挥的议论或评论甚至是指责以影响运动员的竞赛心理活动。并且这种训练多次重复以锻炼运动的竞赛心理活动。

2.组织运动员到该项目的其它的赛事中去充当观众,做一个真正的亲临现场的观众去观看比赛,体验现场观众的情绪、喧哗声或者是指责声以达到锻炼自己竞赛抗干扰心理活动。

3.有针对性地摸拟一个比赛场景或环境,让运动员在此环境中充分发挥自己的竞赛技能与竞赛心理活动相和谐的联系过程。当然,这种比赛练习的安排是非常不容易的,必须经过反复多次才能达到预期的训练效果。

4.有时组织运动员的亲属或朋友到比赛现场或者训练现场亲自观看自己的训练或者比赛,在这其中还可以与亲临现场的亲属或朋友直接进行对训练或比赛技术发挥的直接交流。体验观众对竞赛过程的心理状态表现。以其达到自己的竞赛心理活动和观众的心里活动相和谐、相适应形成良性的心里活动的氛围。

5.利用现代科技、媒体先进技术进行图像、影像或声像的训练,赛前把运动场地、运动队伍或观众观看的时况制成影像,利用多媒体技术反复播放。进行赛前技术分析、心理分析以其做到赛前心理充分准备。

6.组织专家或专业人士观看训练特别是比赛。某些大型或者关键场次的比赛赛前组织相关专业人士和专家进行比赛专业点评,特别注意专家或专业人士对自己技术发挥的缺点、失误不正常的部分进行直面毫不留情的点评或正确建议。这样使运动员心理承受压力得到不断升华,自学锻炼运动员竞赛心理意识。

7.建立良好的家庭、亲属以及单位同事和领导人际关系。运动员家属对运动的竞赛活动的大力支持以及生活上的无微不至的关怀;亲朋好友与运动员的和谐良好的人际关系以及对该运动员所从事的运动项目的兴趣程度都直接影响着运动员的竞赛心理素质;单位的同事特别是领导在工作及生活中与该运动员有良好的合作关系及大力支持都会潜移默化地影响运动员竞赛心理活动的良好形成。

8.建立科学、合理的竞赛及训练内容。运动训练的科学性和运动竞赛心理活动的发挥是相辅相成的。运动训练的内容、方法科学合理可以很大程度上发挥出运动员竞赛的技、战术的水平,从而促使运动员竞赛心理活动良好的发展以适应竞赛现场观众的心理活动。

参考文献

[1]中国大百科全书.

[2]贡娟等试论体育运动科学创新体系体育科学2007.3.

[3]燕国材,教育心理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