桡骨远端骨折治疗进展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9-19
/ 2

桡骨远端骨折治疗进展探讨

李勇

(广西桂林市中西结合医院骨科541004)

摘要:在临床中桡骨远端骨折病症较为常见,大约占据了急诊骨折疾病患者的其中15%左右,其中主要以6-10岁儿童群体,及60-69岁之间妇女群体较为常见,其中关键治疗手法主要以复位治疗、夹板固定、石膏托外固定治疗为主。通常此类治疗方法绝大多数疗效都相较满意,但是针对并非稳定的桡骨远端骨折,尤其是伴随严重骨质疏松的患者,则易出现复位后移位的情况。本次研究将近些年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治疗进展作出综述。

关键词:桡骨远端骨折;治疗;骨折固定术

桡骨远端骨折在临床中主要指的是,与患者的桡骨远端关节面在3cm以内出现骨折症状,此种症状在临床急诊中较为常见,主要病因就是患者在摔倒之后,患者的桡骨远端主要位于患者的皮质骨以及松质骨的交界部位,该部位作为较为薄弱的解剖部位,在外力作用下较为容易产生骨折[1]。患者的本身骨密度密切相关于骨折严重度,该疾病的临床治疗方法也存在普遍争议。本次研究针对桡骨远端骨折治疗进展做出如下综述:

1.桡骨远端骨折概述

1.1病发因素

桡骨远端骨折在临床中作为一种常见多发病症,随着人口的老龄化病发趋势,该病也随之呈现上升的发展趋向。桡骨远端部位作为患者的前臂及手,两者之间关键的传递力量必备途径,46%的轴向性负荷则经由患者的腕骨,逐步至桡骨下端部位的月骨凹。桡骨的下关节面主要作为患者的掌倾以及尺倾的关键受力关节,在患者手撑地发生受伤则会在桡骨的下关节部位,掌背侧以及尺桡侧存在较不均匀的受力情况[2]。如果较为暴力则更会致使患者的骨关节面发生塌陷型粉碎情况。

1.2病发分型

张容超,徐卫国,金鸿宾[3]在研究中借助AO分类法,实现对桡骨远端骨折患者的病症分型。在当前临床中的骨折病症分型,主要包括了于上世纪90年代,所经由AO内固定协会提出的AO分型方法,实现了根据患者的桡骨远端骨折,划分为三种骨折类型:A型骨关节外骨折;B型部分关节内骨折;C型复杂性关节内骨折。田治标,俞益火[4]在研究中基于AO分型法,实现对所选100例患者的桡骨远端骨折分型。

2.桡骨远端骨折治疗研究

2.1保守治疗

韩林轩,王大伟,莫坚[5]在研究中提出对桡骨远端骨折患者,行外固定治疗中比较重视恢复患者的患肢功能,同时能够有效避免发生手术风险问题。针对A级以及BI型骨折症状相对较为适用。能够在较为短期的时间阶段内,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6]。朱学敏,唐三元表明[7]保守治疗,能够对手腕的关节部位活动加以恢复,同时基于影像学视角,但是现如今并未存在直接证明,手术治疗的治疗功能相较保守治疗明显较优。

2.1.1石膏托外固定

通过借助手法复位石膏托外固定治疗,作为临床中桡骨远端骨折的常用治疗措施,此种治疗方法具备了较为简单的手术操作难度,且整体手术治疗费用相对较低,住院时间较短等多种优点。闫永,徐耀增[8]在研究中则发现此种手术治疗方法,由于无法较为良好的对复位状态加以维持,因而致使治疗效果较差,存在一定局限性。

2.1.2夹板固定

由于老年患者群体,无法经受手术治疗的较大损伤,且患者的腕关节周围韧带组织处于松弛状态,整体弹性明显降低,实现了手术切开复位固定,剥离周围的韧带组织,更行之有效的避免对患者的关节软骨造成二次损伤[9]。

2.2手术治疗

2.2.1经皮穿针复位固定

通过使用克氏针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症状,在临床实践工作开展中,现阶段仍然存在患者桡骨发生移位、短缩等术后并发症状[10]。吕伟明,卢锌祥[11]在研究中发现通过行克氏针手术治疗,能够有效减少骨骼骨折,且配合外固定架治疗效果较为显著。

2.2.2外固定架

在临床中应用外固定架治疗,已经存在多年的治疗历史。通过借助韧带修复作用,能够对患者的前臂肌肉组织,所引发的骨折端的移位牵拉得以转移,同时能够更好的对桡骨的短缩性移位情况加以恢复[12]。患者的外不固定支架手术操作也存在较大的简单性,不仅能够行之有效的确保骨折血运,也减少了患者的额外关节组织性破坏。史达,刘西纺[13]在研究中行外固定架治疗,发现此种治疗方法存在一定手术适应症,针对优势手损伤的年轻患者群体,损伤部位在桡骨远端关节部,应当选用支架完成内固定,同时还借助附加类技术。

2.3综合治疗

随着现阶段临床中手术治疗方法的不断发展,微创治疗取得了显著的临床疗效。李超,李永刚等人[14]在研究中,借助有限内固定与外固定支架联合治疗,发现取得了显著的临床复位疗效。不仅对骨折的对线对位良好保持,同时也有效提升骨折症状的愈合速率。为患者的局部软组织损伤情况得以明显改善[15]。除此之外随着现如今临床中对患者腕关节解剖及生物力学的不断深入性认知,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治疗方法也在持续不断的改进,比如桡骨髓内钉以及腕关节的关节镜下手术假体置换等多种方法[16],都得到了较为有效的临床运用效果。

3.结语

对桡骨远端骨折在治疗过程中,传统治疗方法较为经济便捷,其中绝大多数的患者能够存在较好的治疗接受性,同时也确保了复杂性骨折的治疗成效。通过在针对桡骨远端骨折治疗中,与患者的临床症状及骨折分型相结合,选择最佳化的手术治疗方法,取得显著临床疗效,减少术后并发症。

参考文献

[1]蔡乐益,朱绍瑜,王特,等.桡骨远端骨折的治疗研究进展[J].医学研究杂志,2015,44(5):186-188.

[2]戚晓阳,陈志达,吴进,等.桡骨远端骨折治疗的研究进展[J].山东医药,2017,57(16):99-102.

[3]张容超,徐卫国,金鸿宾.桡骨远端骨折中医保守治疗研究进展[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6(4):246-249.

[4]田治标,俞益火.桡骨远端骨折临床治疗的研究进展[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3(18):2475-2475.

[5]韩林轩,王大伟,莫坚.桡骨远端骨折手术治疗的研究进展[J].大众科技,2015,17(11):64-66.

[6]缪杰佳,沈钊雄,李逸群.桡骨远端骨折治疗策略及相关研究进展[J].医学研究生学报,2017,30(5):551-555.

[7]朱学敏,唐三元,杨辉.桡骨远端骨折分型研究进展[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3,21(22):2264-2270.

[8]闫永,徐耀增,耿德春,等.掌侧DVR^TM-Anatomic钢板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20例临床疗效研究[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3,13(9):1714-1717.

[9]高鑫.桡骨远端骨折的分型与治疗研究进展[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7,30(3):339-341.

[10]马欢,韩铭.桡骨远端骨折治疗方法的研究进展[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16(69):69-70.

[11]吕伟明,卢锌祥.桡骨远端骨折的保守治疗研究进展[J].中国保健营养旬刊,2014,24(2):1185-1186.

[12]冯建书,付强,闫世杰,等.两种方法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疗效比较研究[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2,12(26):5123-5125.

[13]史达,刘西纺,刘娜,等.非手术疗法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研究进展[J].甘肃中医药大学学报,2013,30(6):64-66.

[14]李超,李永刚,韦继南,等.桡骨远端骨折相关损伤的研究进展[J].东南大学学报(医学版),2017,36(2):286-290.

[15]郑上团,吴斗,郝海虎,等.桡骨远端骨折的治疗进展[J].中华骨科杂志,2016,36(5):314-320.

[16]苏其昌,张汉庆.桡骨远端骨折的中西医结合治疗的临床研究进展[J].江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45(1):9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