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语文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12-22
/ 2

浅谈初中语文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

杨秀娟

湖南省永顺县第二中学杨秀娟

【中图分类号】G522.48【文章标识码】C【文章编号】1326-3587(2012)12-0101-01

小组合作学习将班组授课制条件下学生个体间的学习竞争关系改变为“组内合作”、“组际竞争”的关系,将传统教学与师生之间单向或双向交流改变为师生、生生之间的多向交流,不仅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对学习的自我控制,提高了教学效率,也促进了学生间良好的人际合作关系,促进了学生心理品质发展和社会技能的进步。小组合作学习已成为提高教学效率的新策略。

新课程施行以来,我就如何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来提高学生对学习过程的参与面,如何切实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作了一些尝试。

一、通过合理的分组,在小组成员间产生积极的相互促进作用

我们以班为单位,依据教学目标定位以及学生的特点,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分组:

1.根据固定座位来分。根据学生的常规固定座位,就近组成学习小组。

2.根据学生的小群体来分。在学生中,有一种不用组织而自然形成的“小群体”。由于小群体中的成员之间有共同的行为模式,有较强的凝聚力,学生的精神是自由的,所创造的氛围是宽松的,从而孩子的天性能得到充分发挥,成员之间能产生较强的互相促进的力量。在这种形式的分组中,教师把分组的主动权交还给了学生:学生根据自己所在的小群体,改变平时固定的座位,自己来选择自己的学习伙伴。这种学习小组的学习伙伴是相对稳定的。

3.根据学生的知识与能力来分。我们根据课堂学习任务,从学生的知识与能力的差异性这个角度还可以把合作学习小组分成:①交叉合作,优生和学困生互助。我们在学习目标较难达成,而且对全体学生都有学习要求的时候,如果交差合作操作适当,往往能起到优生对学困生良好的带动作用。②同等生合作,采取这种合作小组学习,教师首先要对学习目标进行分层,针对不同程度的学生定出不同的要求,根据各层次学生所要完成的学习任务的不同进行同等程度合作分组,开展学习活动。这样的合作小组,根据具体的学习目标应运而生,没有固定的位置,也没有固定的合作伙伴,按需组建,比较灵活。这样的合作小组,由于水平相近,活动时彼此之间能相互尊重和信任,最大限度地发挥各自的主动性,积极性,提高学习兴趣。

二、合理引导,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

由于初中生自主能力较差,采取合作学习形式时,需要教师精心组织,避免学生在互相争执及挑战中浪费宝贵的学习时间。所以在组织合作学习时,教师必须重视引导,努力提高合作学习的有效性。

首先,教师要帮助学习小组中的每个成员明确在小组中的地位和作用,要在小组合作学习前给出小组的学习目标,这个目标中不仅要求这个小组能完成某个任务,还要求全体小组成员在学习的过程中充分合作,能有共同的进步,从而使小组成员不仅自己努力完成学习任务,还能尽力帮助小组中的其他成员取得成功。

其次,要保证合作学习的时间。在合作学习过程中,如果没有充分的时间作为保证,那么小组讨论,只能是组内优等生的“一言堂”,会剥夺大部分学生思考的时间,使他们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受挫,使合作学习只流于表面形式而不具有实效性。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应给予大部分学生足够的思考、合作的时间,重视生生互动,使他们有机会进行相互切磋、共同提高。这样一来,学生由于主体性得到彰显,自然会产生求知的欲望,会将学习当作乐趣,最终进入学会、会学和乐学的境界。总之,只有保证了合作学习的时间,才能保证合作的质量。

第三,要充分发挥小组中核心人物的作用。由于班中分成了若干个学习小组,教师无法一一顾及,这就需要学习小组中有一个核心人物来组织学习小组的学习行为。这个核心人物在开始的时候,可以由教师指定组内的优等生,也可以由学生群体认定,或是由学生自发认定(同等生合作时适用)。这个核心人物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要组织组内的成员有序地分别发表自己的意见和建议,让每个组员都有表达的机会,避免个别学生独占时间。要善于引导组员倾听其他人的发言,并从中鉴别哪些看法与自己相同,哪些与自己不同,避免交流时过多的内容雷同,从而提高合作学习的实效性;要善于总结组内成员的各种不同意见,在全班交流中担任“代言人”,全面反映小组合作学习的学习成果。

第四,注重层次,合理配置合作内容。合作内容是指每一节课需要解决的问题,也就是小组合作学习解决的具体问题。制定的合作内容的好坏决定了小组合作学习的成败。因此,我在合作内容的制定上十分慎重。首先,需要认真钻研教材,根据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确定最近发展点,即合作中浅层次的内容。并提出合适的具有一定探索价值的认知目标,即:合作中深层次的内容。其次,在合作内容的配置上,我还注重合作内容的可操作性,难易要适度。目标不可太高,遥不可攀,会影响学生学习的信心,浪费时间,影响教学进程。目标太低,伸手可得,学生兴趣就不浓,学习热情就会逐渐减退,失去学习动力。

三、“赏罚”分明,增强小组合作动力

没有反馈,就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为了让小组合作学习能更有效、长久地进行,对学生的合作学习还应及时地给予反馈。展现优秀的合作方式和成果,从而让学生感受到小组合作的快乐与成功,提高学生进行合作的信心和兴趣;纠正合作中存在的问题,保证小组合作的顺利开展。为做到“赏罚”分明,我在教学过程中,主要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合作的反馈:

1.随时调控,反馈合作过程。当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时,教师应细心观察,了解各组的合作情况,对学生的合作因势利导,调控合作的进行。对在合作中出现问题的小组应该及时加以指导和帮助,以保证合作的顺利进行。并且通过教师对合作过程的评价和反馈,让学生进一步熟练合作过程,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2.注重激励,反馈合作成果。在小组合作中,我还注重了对学生的合作成果进行激励性的评价。因为学生合作的成果是学生合作情况的最好反映。对学生的合作成果进行适当的评价,更有助于学生合作动力的增强。在实际教学中,我常以开展合作成果展示的方式对学生的合作进行激励性的评价。即:将学生在学习中的学习成果进行书面的总结,以展示的形式表现出来。让学生的自己看到自己的合作成果,以提高合作的兴趣。另外,我还将合作学习的评价和班级的“合作星”评比相结合,以激发学生的合作积极性。

总之,通过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能使学生开启幽闭的心智,放飞尘封的情愫,调动极大的探究热情,激活课堂,让学生的思维之“河”掀起“狂澜”,在矛盾的冲突中碰撞出创新的思维火花,求得真知与真情的深层感悟。但是小组合作学习的良好学习品质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的,要通过不断的指导,长期的熏陶,通过相互探讨,不断反思、校正,才能逐步走向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