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宫慧贤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3-13
/ 2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宫慧贤

宫慧贤

密山市兴凯湖乡小学宫慧贤

前苏联著名诗人高尔基说:“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如何在新的历史时期,培养孩子读书的兴趣,养成读好书和爱读书的良好习惯,这对孩子一生的成长都很重要,正确引导孩子读书,不仅能从中获得知识,还能净化孩子的心灵,陶冶孩子的思想情操,将使孩子们受益终生。

一、打造书香校园,营造浓厚的读书氛围。

“要重视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品位。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关注学生通过多种媒介的阅读,鼓励学生自主选择优秀的阅读材料。加强对课外阅读的指导,开展各种课外阅读活动,创造展示与交流的机会,营造人人爱读书的良好氛围。”这是小学语文新课标中对阅读教学的要求。作为学校,要积极为孩子提供书籍和读书的地方,同时要把打造书香校园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我校在校园为孩子们提供了良好的读书空间。

二、引导学生品读课文,提高学生阅读能力。

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主渠道,教师要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提倡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要让学生在朗读中通过品味语言,体会作者及其作品中的情感态度,学习用恰当的语气语调朗读,表现自己对作者及其作品的情感态度的理解。如,我在教学《要下雨了》一课时,结合课文实际,引导学生通过有感情地朗读加以体会,其中小白兔大声喊:“燕子,燕子,你为什么飞得这么低啊?”这句话,必须读出“大声喊”的语气,这样才能体会到小白兔充满疑问的急切心情。除了这句话,本篇课文我通过引导学生进行分角色朗读,正确读出小白兔、小鱼和蚂蚁这些小动物们的对话,来理解要下雨之前,大自然发生的天气现象以及小动物们的活动规律,孩子们在朗读表演中把感情投入其中,收到很好的学习效果。再如,教学《昨天,这儿是一座村庄》这一课时,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诗歌优美的语言,让学生体会深圳的变化有多大,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如,诗歌中生活多少年来一个模样说明什么?那时人们的日常生活都做些什么呢?带着这样的问题,让学生边读边想像当时他们的生活环境什么样的?学生在朗读中脑海中浮现出深圳昨天的画面:昨天的深圳,茅屋低矮陈旧、人们衣衫破烂、道路尘土飞扬、生活困苦不堪,长辈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孩子们在嬉戏玩耍中度过了童年,年轻人的希望也随夕阳的余晖一同落下,多么古朴的一幅田园画,又是多么无奈的一曲生活歌呀。在接下来的教学中,再引导学生继续学习体会这样贫穷落后与现代文明相距遥远的小村庄,究竟发生了怎样翻天覆地的变化呢?同学们用惊讶的语气来读。带着赞美之情读出现在的深圳发生的巨大的变化,从而感受到国家改革开放取得的巨大成就。

三、在经典诵读活动中,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阅读是一种求知行为,也是一种享受。因此,在孩子的新闻记者过程中,家长除了需要对真正有害于孩子的书刊进行控制外,不应对孩子所读书刊的内容、类型和范围进行人为的约束和控制。通常,孩子所读书刊的内容范围越广越好。一般说来,从上小学开始,大部分孩子在阅读内容的选择方面已逐渐形成自己的爱好和兴趣。对此,家长应注意观察、了解和引导,不宜过多地干涉。美国图书馆学教师苏珊?罗森韦格有一句名言:“如果您想要孩子完全按照你的计划阅读,那注定不会长久。”专家们认为,在家里,父母应尽可能多地和孩子在一起看书,做孩子的阅读榜样。同时,还可经常与孩子在一起交流读书的方法和心得,鼓励孩子把书中的故事情节或具体内容复述出来,把自己的看法和观点讲出来,然后大家一起分析、讨论。如果经常这样做,孩子的阅读兴趣就可能变得更加浓厚,同时孩子的阅读水平也将逐步提高。语文新课标指出:语文教学中一定要下大功夫认真抓好“读书”这一根本环节,应该让学生养成朗读课文的习惯,一些重点课文要熟读甚至背诵;还要引导学生养成课外阅读的习惯,使他们不畏惧阅读长篇著作,而且逐步对经典名著产生兴趣。为此,学校要探索新形势下师生读书活动的特点和规律,重点要发挥学校图书室和阅览室作用,让阅览室成为师生最向往的地方。树立图书馆和阅览室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和重要的课程资源的意识,提高馆藏图书质量,加强馆藏图书利用。同时,要发挥图书管理人员在荐书导读方面的作用,并围绕阅读开展一系列活动。使图书馆、阅览室的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和利用。在这个基础上,学校要大力开展中西方文化经典诵读活动,以此来推动读书活动的深入开展。为了让孩子们在阅读经典名著中陶冶道德情操,我校以中西方文化经典诵读书目为基础,制定了切实可行的诵读计划,每天安排一定的时间,由老师引导学生诵读,定期开展诵读比赛,还用诗文表演的方式欢庆节假日和纪念日。在经典文化的熏陶中,在文化精神的感召下,培养了学生良好的诵读习惯。通过开发经典诵读校本课,大力推进诵读工程。学校编写了“中华经典诵读校本课程”读本和实施计划,纳入课程安排,按进度完成任务,教授方法,加强平时考核,提高诵读效果。在开展中西方文化经典诵读系列活动中,艺术教育和经典诵读活动进行有机结合,在表演、欣赏、表现的过程中加深对传统文化的理解,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诵读兴趣。通过书法、绘画、手抄报、古诗词配乐朗诵、舞蹈伴唱、小快板、民乐演奏、自编自演课本剧等形式,内化了经典文化的精髓,充分展示了孩子们的艺术才华,陶冶了孩子们的思想情操。

四、把阅读和写作相结合,提高语言文字运用的实践能力。

语文新课标指出:语文课程作为一门实践课程,必须要求学生在阅读、表达的实践上下功夫,应避免围绕知识条文、概念定义耗费精力。要培养这方面的实践能力,不能光靠反复做题,而是要设计各种学习活动,让学生把语言文字的运用和生活联系起来,和各种学科的学习联系起来,根据生活和学习的实际需要,在运用中真正提高语言文字运用的实践能力。指导学生开展好阅读活动,教师必须具备较丰厚的人文素养。因此,围绕阅读活动,我校组织了各类专题培训,如提高学生阅读兴趣课堂教学研讨课、教师朗读比赛、古诗词诵读比赛、教师语文素养大赛等,夯实教师的阅读底蕴,激活教师的教学智慧,增强教师的阅读能力。这为我们深入开展阅读活动打下了深厚的师资基础。

因此,学校要结合学生实际广泛开展班与班之间的读书交流活动。举办读书报告会、读书交流座谈会评选优秀读书笔记、读书沙龙、演讲比赛、读书征文竞赛等活动,及时总结经验,全面推广,让更多的学生读书,在读书中真正成长起来。各班班主任根据本班学生的年龄特点选择内容适宜的经典名著等。让读书成为习惯,让学习成为乐趣,形成一种风气,一种氛围,让读书成为学校的一个特色活动,让我们的校园书香四溢。

书是孩子的良师益友。阅读一本好书,就是和一位高尚的人对话,不仅从中获取知识,更能懂得做人的道理。让我们为孩子营造一个良好的读书氛围,打造一个良好的读书平台,引导孩子走进书的世界,在知识的海洋里遨游,让阅读伴随孩子快乐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