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性化关怀护理在儿科重症监护病房的应用效果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5-07-17
/ 2

人性化关怀护理在儿科重症监护病房的应用效果

陈佩琼

陈佩琼

(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儿科PICU广东广州510280)

【摘要】目的:分析和研究人性化关怀护理在儿科重症监护病房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9月—2014年9月儿科重症监护病房患儿108例,将其按住院编号顺序随机分为观察组54例与对照组54例。对照组患儿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儿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用人性化关怀护理,将两组患儿家长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进行对比。结果:两组患儿家长对护理工作满意度相比较: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将人性化护理干预措施应用于重症患儿护理中,其能够有效缓解患儿恐惧、紧张不良情绪,提高患儿治疗的依从性,缩短患儿重症监护病房治疗时间,对减轻患儿家长负担及节省医疗资源均具有重要作用。

【关键词】人性化关怀护理;常规护理;儿科重症监护病房;患儿家长满意度

【中图分类号】R473.7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1752(2015)07-0282-02

儿科重症监护病房是对重症患儿治疗与抢救特殊场所,当患儿进入至陌生环境,加之病痛的折磨,此时患儿极易产生恐惧、紧张不良情绪,不仅会影响抢救与治疗的顺利进行,而且也对患儿康复产生不利影响[1]。因此,探寻有效护理方法是保证治疗顺利进行及提高治疗效果的关键。本文选取儿科重症监护病房患儿54例,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用人性化关怀护理,护理效果颇为满意,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9月—2014年9月儿科重症监护病房患儿108例,其中:男62例,女46例;年龄在28天-14岁,平均年龄为5.2±3.6岁。患儿疾病类型分为:重症肺炎42例;脑膜炎14例;脑室占位性病变术后14例;严重脓毒症19例;急性肾功能衰竭14例;其他5例。将108例患儿按住院编号顺序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有患儿54例。两组患儿在性别、年龄、疾病类型等方面相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均>0.05),其他相关资料具有良好的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患儿给予常规护理:(1)护理人员主动与患儿及家长进行沟通,加强患儿心理护理,以缓解患儿及家长不良情绪。(2)密切观察患儿生命体征变化情况,若有异常及时汇报医生,同时协助医生做好抢救准备工作;根据医嘱对患儿行各项护理操作。

观察组患儿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用人性化关怀护理:(1)心理护理:当患儿进入至重症监护病房后,由于患儿家长无法陪同,此时,患儿极易产生恐惧、焦虑等不良情绪。因此,重症监护病房管房护士应相对固定,给予患儿提供连续、无缝隙护理服务[2]。第一,护士应主动了解患儿生活习惯及沟通方式等,在给予患儿护理时,将母爱融入至护理工作中,采用患儿易于接受的沟通方式与其进行交流,争取尽快得到患儿信任,使用安慰性语言及适当措施缓解患儿不适感,在患儿病情允许下,经常给予患儿抚触与拥抱,以满足患儿心理安全感。第二,对于意识清醒、年龄较大患儿,在行护理操作时,采用边聊天、边操作方式,以分散患儿注意力,减轻其痛苦;对于患儿的配合给予及时鼓励与肯定,以强化患儿自爱、自尊心理。第三,护士应将患儿治疗效果与患儿状态及时通报患儿家长,以缓解患儿家长焦虑、担忧不良心理。(2)环境护理:尽量为患儿营建一个较舒适、安静的治疗环境。第一,将病室内的温度与湿度设置在较舒适范围内,保持室内光线柔和,使病室内昼夜节律与病室外相一致。第二,护士在进行操作时尽量减少燥音,以保持病室内安静。第三,适当为患儿播放轻柔、轻松的音乐或者患儿较熟悉、节律明快的儿歌,以改善患儿生理、心理功能,促进其机体恢复。(3)实施床边探视:在不影响治疗的情况下每天1小时让家长陪同患儿,其既可缓解患儿家长焦虑情绪,又达到了安抚患儿的目的。(4)侵入性操作护理:当对患儿进行侵入性操作时,首先给予患儿安慰,如协助患儿采取侧卧位或上肢、下肢贴近躯干位;对于婴儿可给予安抚奶嘴或将其抱起给予安慰,以增加患儿机体痛阈值,缓解患儿疼痛感。

1.3评价指标

患者满意度调查表为我院自行设计,其内容包括:满意、一般、不满意。在护理人员不在现场情况下由患儿家长采用不记名方式自行完成填写。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包对输入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采用百分率表示,并行卡方检验,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并行t检验,a=0.05确定为检验水准。

2.结果

两组患儿家长对护理工作满意度相比较: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1。

3.讨论

人性化关怀护理是以尊重患者人格、尊严、隐私为基础,向患者提供舒适就医环境为目标的新型护理模式[3]。目的在于让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充分感受到舒适与温暖,其是以人为本护理理念一个具体体现。本次研究观察组病例通过心理、环境、床边探视、侵入性操作等方面的人性化关怀护理干预,不仅有效缓解了患儿与家长的恐惧、焦虑负性情绪,保证了抢救与治疗的顺利进行,而且也提高了患儿治疗过程中舒适度,利于促进其机体快速康复。

从本次研究结果可以看出,观察组患儿家长对护理工作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其与李男等人研究结果相一致[4],这一结果提示出:对于儿科重症监护病房患儿采取人性化关怀护理干预,护理效果较明显,在促进患儿快速康复同时,临床护理工作也得到了患儿家长的理解与认可,对提高患儿家长满意度及护理质量均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陈秀琴,颜美容.简析人性化护理在儿科优质护理实践中的临床应用[J].中外医学研究,2014,11(26):115-116.

[2]谭雪婵.人性化护理在儿科病房中的实施与效果评价[J].医药前沿,2013,27(11):266.

[3]陈凤荣.儿科应用人性化护理的讨论[J].中外健康文摘,2011,08(5):296-297.

[4]李男.人性化关怀护理在儿科重症监护病房的应用体会[J].医学信息,2014,09(17):546-5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