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留守儿童学习习惯培养的方法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05-15
/ 2

农村留守儿童学习习惯培养的方法

黄珍娟

黄珍娟

(德保县马隘镇中心校广西德保533700)

【摘要】留守儿童的学习习惯是在长期学习过程中逐步形成的一种本能,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利于形成良好的学习方法。因此,培养留守儿童主动学习的习惯,教育留守儿童形成良好的学习方法,不仅可以提高学习效率,而且有利于自学能力的培养。关注具有特殊背景农村留守儿童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尤为重要。

【关键词】农村留守儿童;学习习惯;培养;方法

杰出的思想家培根说:“习惯是一种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生。”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培养学生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对学生进行养成教育的重要内容。小学是教育的基础阶段,是一个人形成良好学习习惯的关键时期,也是一个人成长的奠基时期。为此,我们更应该重视留守儿童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

怎样使农村留守儿童形成良好学习习惯培养的方法呢?下面是我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总结的一些经验。

1.培养留守儿童主动学习的习惯

主动学习的学习习惯是别人不督促能主动学习,一学习就要求自己立刻进入状态是我们对留守儿童的期望,为此,我们从培养留守儿童的学习兴趣入手,以兴趣提高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加强学校硬件建设,通过宣传栏、干部选拔、树立典型等校园文化建设,为留守儿童创设一个舒适安逸的学习生活环境;其次,开展丰富多彩的学生活动,如:在游园活动、野炊郊游活动、文艺表演活动、知识竞赛等活动中积极融入留守儿童学习习惯培养的因素,融趣味性于教育教学活动中,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成功和喜悦,培养学习的兴趣。

明确学习目的,培养间接兴趣。学习目的的教育应该联系孩子的思想和实际,坚持耐心细致的正面教育,通过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的事例,采用多种多样的形式,把学习目的与生活目的联系起来,这样才可以收到良好的效果。首先,建立并实施好教师与留守儿童的交心、谈心活动,通过此活动,融洽师生感情,进行学习目的的渗透;其次,实行代理家长制,使留守儿童感受到“家”的温暖;再次,从留守儿童身边和网络等找优秀学生事迹,为每个留守儿童树立学习榜样,明确学习目的,培养间接兴趣。

创建有利于学习兴趣培养的外部环境。只有肥沃的土壤才能长出好庄稼,只有良好的外部环境才可能培养出智力优秀、聪明活泼的孩子。首先,教师要以身作则,热爱学习;其次,在留守儿童学习和生活的环境中努力营造学习的氛围,让留守儿童“近朱者赤”。

2.培养留守儿童预习与复习的习惯

目前教师没有关注培养留守儿童的预习习惯,新课上完后,留守儿童才知道学习了什么,这样无准备的教学,是不可能取得最佳效果的。预习能使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了解重、难点在哪里,带着疑问上课,从而可以提高课堂学习效率。教学实践表明,课堂上学生学会了的东西,课后还会忘记,留守儿童回家因无人监督,更不会复习,遗忘会更快。当然遗忘是大脑规律的表现,但是只要及时复习,就会降低遗忘率,巩固所学知识,而且还可以帮助留守儿童把平日所学的零散知识系统化,条理化,弥补知识的缺陷。

3.培养留守儿童的全神贯注的学习习惯

一般来说,由于大部分留守儿童的监护人是隔代亲人或亲朋好友,他们往往对留守儿童监督不严,或缺乏文化知识,无法对孩子的学习进行监督。父母在家检查作业、参加家长会等对孩子最基本的学习监督职责都无人担当。处于童年时期的留守儿童学习的自觉性、主动性、自我控制能力本来就比较差,在缺乏必要的鼓励和督导,甚至失去监督后,就没有学习压力和动力,学习处于放任自流状态,自然难以上进,有的不进则退。因此在课堂上就要注重以下几点,要把课内作为重点,“落实常规”。要培养好留守儿童的学习习惯,重点还是在课堂上。我们要耐心指导他们学会学习。

上课认真听讲习惯的培养。在课堂上如果学生注意力不集中,不可能学习好,课堂教学任务也不可能很好地完成。教学时我们要认真分析区别对待。对于根本听不懂的孩子,教师应给他们做个别辅导。对于自制力差,爱走神的孩子,教师应在锻炼孩子的意志品质、提高自控能力上下功夫。对于学习不感兴趣的孩子,教师应在课堂上给孩子表现并得到肯定性评价的机会,让孩子充满自信。指导孩子记好课堂笔记,大担提问。

多思、善问、大胆质疑的学习习惯培养。学习要严肃认真、多思善问。“多思”就是把知识要点、思路、方法、知识间的联系、与生活实际的联系等认真思考,形成体系。“善问”不仅要多问自己几个为什么,还要虚心向老师、同学及他人询问,这样才能提高自己。而且,还要在学习的过程中,注意发现问题,研究问题,有所创造,敢于合理质疑已有的结论、说法,在尊重科学的前提下,敢于挑战权威,要做到决不轻易放过任何一个问题。对所学的新知识,通过思考找出它与以前所掌握的知识之间的联系和区别,使知识形成体系,从而加深理解和记忆;对于思考过程中发现的不懂、不理解的问题,及时向别人请教,在教学中,教师要让同学之间充分的合作与交流,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互补性;请教仍然得不出正确答案的问题,暂时存于头脑中,日后再继续探讨。

4.培养留守儿童参与课堂学习活动的习惯

素质教育要求,应让学生全员主动参与课堂学习活动,提高学生对学习活动的参与率。所谓“课堂学习活动”是指为完成课堂学习任务而设计的,由学生自主参与的各种学习形式。留守儿童一般由于学习成绩差,内心空虚、自卑、胆怯、没有精神寄托,无情感交流欲望,孤独、自闭心理严重,因此课堂上不敢主动发言交流研讨。要培养留守儿童“主动参与”的习惯,教师就要适时组织有效的学习活动,使留守儿童在课堂活动中主动思考,主动操练,主动交流,激起思维的火花,激发学习兴趣,逐步形成“主动参与”的学习习惯。

5.培养留守儿童独立完成作业与自我评价的习惯

由于留守儿童大部分学习成绩不好,独立完成作业的能力,而完成作业是学习过程中进一步理解巩固消化所学知识形成技能技巧的重要的一环。作为教师首先对改善孩子不良行为的标准不要定得太高、太严格、太硬性。教师应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从他们的实际水平出发,有效地控制作业的难易程度和数量的多少,使学生经过努力,能够克服困难,愉快地、自觉地按要求完成作业。其次教师布置作业时,应注意“两性”:一是目的性,即作业应突出知识点,提倡少而精;二是阶梯性积极思考发言注意书写整洁等,这些都是良好学习习惯养成的基本元素。我们要在每节课上仔细检查,在每天当中认真督查,看他们有没有达到这些要求,做得好不好。再次要求学生做作业时不抄袭别人的作业,做作业时精力要集中。总之对成绩较差的留守儿童可以适当布置一些简单的量少的作业,对特别困难的学生给予一定的指导。但不管作业量多与少,只要布置就要求完成,每天完成一定数量的作业,不能拖拉,做作业时要字迹工整,做完作业之后,应认真检查,自我评价,发现错误及时更正,教育培养良好的作业习惯。

总之,花儿因为阳光更红,叶子因为风雨更绿。只要我们把农村留守儿童时时放在心上,处处关注他们的生活点滴和行为习惯,把课内和课外结合起来,那么,我们就一定能像滋润万物的春雨一样,把他们的学习习惯培养好,让他们更加健康向上、茁壮成长。

参考文献

[1]谭中长主编《留守儿童教育石柱模式》吉林大学出版社.

[2]余霞《如何培养中小学生的学习习惯》现代出版社.

[3]宫鹏新邱志超李秀丽《好教育•好人生书系:学习习惯培养读本》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