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FA与OCT在糖尿病性黄斑水肿患者中的的应用对比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07-17
/ 2

FFA与OCT在糖尿病性黄斑水肿患者中的的应用对比

徐丽

贵州省铜仁市人民医院眼科554300

【摘要】目的:对比探讨FFA与OCT在糖尿病性黄斑水肿患者中的应用情况。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5月至2017年5月间收治的糖尿病性黄斑水肿患者共52例进行临床分析,对所有病例均应用FFA(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和OCT(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检查,观察并比较两种检查结果。结果:从不同水肿程度的DME患者FFA和OCT的异常检出眼数比较,轻度水肿中,两种检查方式的阳性率存在差异性,(P<0.05)。从FFA检查和OCT检查的异常情况对比,FFA囊样改变的病眼与FFA正常、局部、弥漫在OCT各型中的分布均存在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FFA相比OCT在检测血管屏障方面更具有敏感性,而OCT检查可直观反映患者视网膜的厚度及层次形态,因而,将二者结合,各自发挥优势,对于诊断糖尿病性黄斑水肿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关键词】FFA;OCT;糖尿病性黄斑水肿;诊断

当前,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平均寿命的延长,糖尿病的发病率呈逐年递增趋势发展,相应地糖尿病性黄斑水肿的发生率也明显上升,由于该病可严重损害患者的视力,所以,临床一致认为: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意义重大。当糖尿病患者代谢功能出现紊乱或异常时,机体内的糖成分在醛糖还原酶的作用下转化为果糖及山梨醇等,逐渐代谢为卫矛醇,最终影响视网膜组织。一旦视网膜组织出现病变,便存在缺血和缺氧状况,从而引发黄斑病[1]。本组实验特意选取52例糖尿病性黄斑水肿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就FFA(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和OCT(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检查情况做了对比,详情见如下报道: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6年5月至2017年5月间收治的糖尿病性黄斑水肿患者共52例进行临床分析,入院时,均经中心视力检查、裂隙灯显微镜联合+90D前置镜散瞳眼底检查,眼压检查等,如果发现视网膜有点状出血,微血管异常、黄斑部视网膜增厚、渗出或出血等,则可初步判断为糖尿病性黄斑水肿。患者中女性和男性分别占:22例、30例,患者最小年龄为37岁,最大年龄为75岁,平均年龄(61.05±2.13)岁。

1.2方法

FFA检查:对所有患者均采用ZEISSVISUCAM500型造影机进行检查,20%荧光素钠注射液3ml-5ml肘静脉推注,按照7个标准区进行眼底连续动态拍片。检测结果可分为:1)无渗漏型,检查造影中无黄斑区渗漏;2)弥漫型水肿,造影中视网膜或脉络膜的荧光素渗漏,分散于整个黄斑区;3)局限水肿型,黄斑区内可见微血管瘤;4)缺血型黄斑病变,造影过程中可见黄斑拱环破坏,并且毛细血管闭塞;5)增生型黄斑病变,黄斑区或周围出现增生病变[2]。由同一组医师进行会诊,对不确定的影像资料,可采取协商或询问其他专业医师的方式统一意见。

OCT检查:对所有患者均采用Zeiss公司生产的OCT500型检查仪检查,首先要对患者应用复方托吡卡胺充分散瞳,提醒患者在检查过程中患眼应注视镜头内的固视点,确保OCT扫描线对准黄斑区[3]。将检查结果划分为:1)正常;2)海绵样水肿:中心凹视网膜增厚伴视网膜全层同质性光反射;3)中心凹浆液性脱离:中心处视网膜有增厚迹象;4)黄斑囊样水肿:中心凹视网膜增厚且伴有外层视网膜光反射性降低现象;5)中心凹浆液性脱离伴玻璃体黄斑部牵拉;同样检查结果由同一组医师进行会诊,对不确定的影像资料,可采取协商或询问其他专业医师的方式统一意见。

1.3统计学分析

对所有病例实验涉及到的数据信息均在(SPSS22.0)专用统计学软件中做数据录入分析,计数资料用X2检验,用百分比表示。P小于0.05,则组间差异明显,存在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不同水肿程度的DME患者FFA和OCT的异常检出眼数比较

详细见下表1:由表可知:轻度水肿中,两种检查方式的阳性率存在差异性,(P<0.05)。

3讨论

研究发现:糖尿病黄斑水肿的发生与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视网膜内屏障破坏、局部血流灌注异常等都有一定的关系。当患者出现黄斑水肿时,机体内部的液体极易聚集在视网膜内部,进而减弱视网膜反射信号强度。实验对比了两种检查方法,即FFA和OCT检查,以便更加客观的判断糖尿病性黄斑水肿病变,为后期治疗和干预提供更丰富、更有效的资料。

FFA(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属于有创检查的一种,临床在应用该项检查中,是由于它能够对典型的黄斑水肿做出判断,显示囊样荧光,如渗漏严重,观察病变。此外,还可以观察到黄斑周围微血管的缺血和形成的无灌注区,但进一步发现其局限性,如过敏体质者不宜适用、肾功能不全者不宜适用[4]。OCT(光学相干断层扫描)作为一种新的成像模式,它以高分辨率、无创性的特征,能够清晰显示患者眼内微小结果的实时断层图像,确定中心视网膜的厚度,受到广大患者和临床医生的普遍认可,但同样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即检查过程中要求患者固视良好。结合实验研究结果可知:不同水肿程度的DME患者FFA和OCT的异常检出眼数比较时,轻度水肿中,两种检查方式的阳性率存在差异性,(P<0.05)。另外,FFA囊样改变的病眼与FFA正常、局部、弥漫在OCT各型中的分布均存在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能是因为FFA囊样水肿中,水肿持续存在,当血-视网膜内外屏障都被破坏时,液体从脉络膜毛细血管达到视网膜的神经上皮层,致使中心凹下积液,最终形成玻璃体视网膜牵引。

综上,糖尿病性黄斑水肿属于复杂病变的一种,临床检查中FFA相比OCT在检测血管屏障方面更具有敏感性,而OCT检查可直观反映患者视网膜的厚度及层次形态,故将二者结合,各自发挥优势,对于诊断糖尿病性黄斑水肿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王佩君,周优优,颜管根.糖尿病性黄斑水肿OCT和FFA形态学分类的对比分析[J].心脑血管病防治,2012,12(1):27-29.

[2]AntonettDA,KleinR,GardnerTW.Diabeticretinopathy.NewEnglandJMed2012;366(13):1227-1239.

[3]刘长秀,张丽红,张勤.FFA与OCT对糖尿病性黄斑水肿临床诊断的对比与分析[J].中国中医眼科杂志,2014,2494):275-277.

[4]BrarM,YusonR,KozakI,etal.Correlationbetweenmorphologicalfeaturesonspectraldomainopticalcoherencetomographyandangiographicleakagepatternsinmacularedema.Retina2010;30(3):383-3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