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掉作秀让学生去表演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12-22
/ 2

去掉作秀让学生去表演

李素冰

重庆市奉节县永安中学李素冰

新教材新课改的红色大幕在全国各地先后拉开了。这些课改都带有很强的试验性、开拓性和示范性。构建具有时代特色的、具有基础性和选择性的高中语文课程,是本次教育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我们高中语文课改要充分发挥其促进学生发展的独特功能,使全体高中学生获得应该具备的语文素养,并为学生的不同发展提供更大的学习空间。从中我们看出,以体验感悟代替琐碎分析,以必要训练代替题海战术,以自主学习代替表演作秀。以学生为本,以学生未来发展为前提已成为教改实验课教学的主流,所以我们的教学应该有诗意的追求。我国古代教育家、思想家孔子曾说过:““不观于高崖,何以知颠坠之险;不临于深渊,何以知没溺之患。”应该让学生在思考、讨论、质疑中动起来,活起来。语文只有动起来,才能感悟到川流不息的生命的涌动,凸显语文的乐章,语文只有活起来,才能激活语文的律动,穿越语文的时空。

我们的课改实验课要求学生在教师引导下积极参与,变“告诉式”为“参与式”。为此,学生的动、学生的活、学生的自主参与离不开老师精心而合理的课堂教学设计。

一、去掉公开课式的作秀,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去答问和思考

课堂是否活跃,应将以学生是否积极思考和回答作为唯一的标准。老师的任何眉飞色舞、精辟绝伦的讲解都是取代不了学生的自我思考的。教师的讲只能起到引导作用,关键还是在于学生的学,而学必须伴着思。孔圣人曾说:“学而不思则罔。”但是,在新课改的号召下,很多教师为了体现“师生互动”,往往是让学生在教师事先安排的一系列活动中疲于应付,整个课堂看起来气氛活跃,热闹非常,实际上老师连短暂的“空白”、片刻的“闲暇”也没有给学生留下,把学生变成了只知执行自己设计的工具。

如果教室里静悄悄的思考,要知道那是学生集中思维学习的最好的课堂境界之一,要珍惜这一重要时刻。毕竟我们并不是为了课堂热闹而上课,而是为了学生有所收获才上课,课堂是否活跃,应该是以学生是否积极思考为标准的。老师不能全盘代替学生,不等学生思考完,就匆匆作答,就等于剥夺了学生的思考空间。要针对学生思维发生、启动、发展的特点,开展教与学的互动互补,把学生调动起来。著名教育学家洪恩宏就曾说:让学生跳一跳,自己去“摘果子”,说的就是这个意思。不然,很容易让学生产生依赖心理而并不自动思考,课堂就只变成了教师的表演舞台了。

打开学生思维的闸门,让他们的思维活跃起来。一位哲人说过:“记录在纸上的思想就如同某人留在沙上的脚印,我们也许能看到他走过的路径,但若想知道他在路上看见了什么东西,就必须用自己的眼睛。”这句话很好地说明了作为人的主体性。在课堂上,教师就是要充分利用学生的主体性,引导学生自己思考,以自身的创新意识去引导学生发挥创新能力来填补空白。

我们在课堂上更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学内容和知识背景,主动营造课堂教学中的“空白”点,给学生一个自由的空间,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创设一些教学情境,让学生从不同方面,不同角度,不同层次,尽量表现自己独创性的想法。

二、精心设计课堂讨论,让学生眉飞色舞一回

课堂讨论有利于学生的发展,其出发点是毋庸置疑的,但实际调查显示,大量虚假的、无序的、低效的讨论占据了课堂。这样的课堂讨论助长了课堂教学的形式化倾向,使课堂教学陷入了形式讨论的怪圈。在“有效讨论”的前提之下,讨论的真实价值和功能才能实现。组织讨论时应当关注能引起课堂讨论的问题,多设置在小组成员力所能及的范围之内的问题,即小组成员有可能通过讨论能解决的问题,从而获得成功的体验。

在学生讨论前,教师可以规定讨论时间,以诱发学生的紧迫感,激活学生的思维。在学生讨论时,教师还可以做巡回指导,就如何表达自己的见解、如何倾听同学的意见、如何代表小组发言交流等技巧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从而提高讨论的效率。在组织课堂讨论时,要重视学生的差异度,进行优化分组。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和学生综合素质的差异,按照“组间同质,组内异质,优势互补”的原则,优化组合学生。

重视学生差异度的优化组合,既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发挥,又有利于学生素质的互补。学生在讨论中,学会了客观地分析和辩证地思考,培养了敢于同别人争论的胆魄;学会了怎样去发现他人的优点和欣赏他人气质的方法,相互取长补短,集思广益。优化组合的讨论,使每个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文学习。有的课,比如一些自读课文,教师要把课堂还给学生,可以学生自读为主,辅之以合作学习,遇到疑难处,由小组之间讨论解决。学生通过读、思、议完全可以自由发挥、自由伸展。让学生在自学的过程中发现问题,产生感悟,积累知识。教师退居二线,充分配角,完全由学生来唱主角,教师的主导作用只体现在教师对教学过程的精心设计和整体控制,可以先分组,后讨论,然后根据自己的理解评议,最后由师生共同归纳。“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作为教师,我们应孜孜探索适当的教学方法,于无声处听惊雷,为我们的语文教学增添最美的光彩。

三、每节课都让学生做老师,在主动和谐的学习氛围中找到真我,找到自信

深入贯彻新课改理念,使学生做课堂的真正的主人,这需要教师在课堂上营造主动和谐的氛围。语文学科内容的广阔性、体裁的多样性、语言的鲜活性、作家风格的差异性,不能仅靠教师的简单传授,更重要的是需要师生共同的合作参与,共同的感悟体验。

我在过去讲授《廉颇蔺相如列传》一课,一般要用五个课时:两个课时以串讲的方式讲解字词,一个课时分析人物形象和主题,而现在再次教授此文,我改变了教学方式:虚实字词、字词活用、特殊名式……都让学生主动自学,不但节省了课时,教学效果也非常好。

在预习前我对学生说:“学习《廉颇蔺相如列传》,我想请你们以老师的身份告诉我,本课哪些是需要掌握的重点字词,哪些是需要注意的古今异义词。文中的好些句式老师我没理清,请你们帮老师理清后给大家讲讲。”

我给足了学生两课时的“备课”时间,第三节正式上时,课堂上我感到了前所未有的轻松。课堂上气氛极为活跃,学生争先恐后地举手发言,他们非常认真地讲解,自信的将他们整理好的字词一一呈现了出来,这远远地超出了我整理的范围。人物形象、文本延伸和课外拓展都隽永深刻。我虚心而又高兴地听着这些小老师的耐心讲解,有时还会对他们来一点带有疑惑式的发问,文章所有知识点都在这些热情高涨的学生的帮助下解决了。想当初,过去的课堂是鸦雀无声的,学生只是埋头记着笔记,毫无反应,我的讲解既费劲又费时,而当我对重点字词进行提问的时候,学生的眼神又是迷茫的,口干舌燥的我只感到一种失落、无奈。而今天,我从同学们跃跃欲试的表情中看到了生机,感受到了他们作为课堂主人的快乐。

因此,我深深地体会到要营造和谐愉悦的课堂气氛,作为教师,要走下讲台,走到学生中去,做一名学习者、合作者,绝不将自己的观点强加于学生,这样才能使学生在学习中体会到乐趣。

况且,学生的个性特征、创新思维和创造才能只有在宽松自由的氛围中才能得到迅速的发展。要创造自由的教学环境,必须提倡充分的教学民主,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正确对待学生的创造欲,为学生创造“自我表现”的机会,把他们所知所感用语言表达出来。鼓励学生“标新立异”,鼓励学生讨论甚至争辩,真正实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新型课堂秩序,最大限度地调动他们主动探求知识、发表独立见解的积极性,在参与中动手、动口、动脑,增长智慧和能力。

新教材、新课改事在人为。改变语文、就改变了人;改变了人,就改变了语文。语文世界里,生命细腻、丰沛、美好,诸多的艺术需要探讨。咂摸课堂的每个细节,咂摸每个学生渴求的心理,咂摸他们每个美好会心的笑容,每一双晶亮的眼眸。我们就会有几多兴奋,几多收获。我很欣赏刘玮主持的《激情广场大家唱》的节目,那万人欢唱的场面,令我激动万分。我想课堂也是一方激情的广场。只要我们用心去驾驭,用心去设计,用心去发现,平时多给学生主动求知、思考的空间,多给学生出头的机会,多大胆让学生替代你,课堂上学生一定会真正动起来、活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