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邺区2005-2012年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监测数据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5-12-22
/ 2

建邺区2005-2012年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监测数据分析

姜娜

姜娜建邺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江苏南京210009基金项目:江苏省科技计划项目(BS2007069)作者简介:甄世祺(1974—),男,内蒙古乌拉特人,副主任医师.

【摘要】目的分析建邺区2005-2012年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的发生情况,评价AEFI监测系统的运转情况.方法收集建邺区2005年-2012年AEFI监测系统报告的个案数据,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相关指标进行分析.结果建邺区2005-2012年共报告AEFI例,其中一般反应272例(47.80%),异常反应267例(46.92%),偶合症18例(3.16%),不明原因7例(1.23%),心因性反应4例(0.70%),实施差错事故1例(0.18%).男性报告数多于女性,9月份报告例数最多,疫苗以麻疹疫苗和乙肝疫苗为主;多发生在接种后1d内,占72.89%;临床损害以发热、局部红肿为多见,异常反应以过敏性皮疹最多,占47.41%.结论通过监测数据表明,建邺区的AEFI监测系统总体运转情况良好,疫苗安全性高.在今后的工作中仍要继续加强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的监测工作,确保预防接种工作的安全性和质量.【关键词】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监测系统;分析【中图分类号】R18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6315(2015)12-0246-02

预防接种已被证实是预防和控制传染病的最经济、最有效的干预措施之一,而它引起的不良反应不仅给受种者带来痛苦,如果处理不当,还会造成不良的社会影响[1-2].

1材料与方法

1.1材料AEFI数据来源于建邺区2005年1月1日-2012年12月31日AEFI监测系统上报的AEFI报告卡和个案数据,疫苗接种数据来源于?中国免疫规划监测信息管理系统?和下级上报的二类苗接种数据报表.1.2方法参照全国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监测方案(试行)关于AEFI的定义和分类,即指在预防接种过程中或接种后发生的可能造成受种者机体组织器官、功能损害,且怀疑与预防接种有关的反应.AEFI按发生原因分为一般反应、异常反应、事故(疫苗质量事故、实施差错事故)、偶合症、心因性反应、不明原因6种.具体报告内容、方式和种类参照方案进行报告.采用描述性方法对AEFI分布特征和相关指标进行流行病学分析.

1.3报告发生率某种疫苗的AEFI报告发生率以期间每种疫苗的接种剂次为分母,以相同时间内该疫苗引起的AEFI例数为分子进行计算.1.4统计分析所有数据采用Excel2007软件及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2结果2.1病例报告2(.1.1报告与调查的及时性168例AEFI中,48h及时报告率为89.88%151/168),报告后48h及时调查率为97.5%(39/40),个案表调查后3d内及时报告率为22.5%(9/40).2008-2011年各年度AEFI48h及时报告率分别为50%、62.5%、77.27%、99.17%,报告后48h及时调查率分别为100%、93.75%、100%、100%,个案表调查后3d内及时报告率2008年、2009年均为0,2010年、2011年分别为40%、77.78%.2.1.2疑似异常反应分类42例疑似异常反应中一般反应29例,占69.00%;异常反应11例,占26.10%;偶合症2例,占4.70%.

2.1.3疑似异常反应的发生率报告发生反应的疫苗品种共15种,累计报告接种总剂次,计算各种疫苗总疑似异常反应发生率为0.84/10万.发生异常反应的疫苗有卡介苗、乙肝疫苗、百白破疫苗、麻疹疫苗、狂犬疫苗、甲肝疫苗,其中卡介苗、甲肝、百白破疫苗的异常反应发生率较高.2.2AEFI病例流行病学特征

2.2.1病例分类报告的168例AEFI病例中,主要以不良反应为主,共报告160例,占总报告数的95.24%,其中一般反应报告146例,占91.25%(146/160),异常反应报告14例,占8.75%(14/160);偶合症报告5例,占2.98%;心因性反应报告3例,占1.79%;无群体性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疫苗质量事故和接种事故.2.2.2地区分布2008年、2009年县区报告覆盖率分别为100%、88.89%,2010年、2011年县区报告覆盖率均为100%.9个县区中,以茶陵县报告最多,累计报告39例,其次是醴陵市和攸县,分别报告33、26例.2.2.3时间分布168例AEFI主要集中分布在3-8月份,共报告146例,占86.90%.2.2.4性别和年龄分布168例AEFI中,男性89人,占52.98%,女性79人,占47.02%.2.2.5疫苗分布168例AEFI中涉及的疫苗有20种,以无细胞百白破疫苗和麻疹疫苗为主,分别占32.74%、10.71%,与AEFI年龄分布一致.2.2.6发病间隔82.74%AEFI反应在接种后<1d发生.间隔时间最短的20min,为接种无细胞百白破疫苗后发生的一般反应(红肿),间隔时间最长的140d,为接种卡介苗后发生的异常反应(卡介苗淋巴结炎).2.2.7病例的临床诊断分类报告的168例AEFI病例中,以发热最多,报告80例,占47.62%,其次为红肿/硬结,报告54例,占32.14%;异常反应中以过敏性皮疹为主,报告6例,占3.57%.3讨论株洲市168例AEFI病例中,NIP疫苗AEFI占68.45%,报告月份主要集中在3-8月份和11-12月份,与武文娣[2]等人的研究结果一致.发生人群主要集中在3~12月龄及1~2岁的儿童,而百白破疫苗为该年龄段儿童常规接种的疫苗,印证了产生AEFI疫苗分布中以百白破疫苗为多的结论,与何奔[3]的报告结果一致.疫苗接种后产生AEFI的间隔时间多在<1d内,与武文娣[2]和冯小武[4]等人的研究结果一致.产生AEFI与接种剂次有关,初次接种多剂次疫苗时产生AEFI的可能性更大.在产生AEFI最多的无细胞百白破疫苗中,第1剂次和第4剂次分别占到21.82%和43.64%.从监测结果来看,株洲市2010年前AEFI病例报告偏少,是因为该市AEFI的监测工作虽然从2006_______年就开展了,但一直未做为重点工作进行部署,在报告时限、AEFI分类、鉴定及补偿机制等方面上级没有一个统一标准,同时,部分基层接种单位接种人员不知道或怕麻烦不愿报告,导致AEFI漏报现象较严重.随着2010年6月?全国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监测方案?的出台,对AEFI分类、诊断、报告、处置原则、分析评价、各相关部门职责等方面进行了统一要求,使该市AEFI监测工作的开展有据可循,加强了对AEFI工作的管理,监测系统敏感性逐年上升,2011年仅1-8月份的报告总数就为前几年报告总数的2.5倍,全市9个县区均有AEFI报告,报告及时率从2008年的50%上升到2011年的99.17%,及时调查率保持在93.75%~100%,AEFI个案调查表调查后3d内报告率从2008年的0上升到2011年的77.78%,说明株洲市AEFI监测系统运转逐步走上正轨,总体情况良好,但也存在基层专业人员业务不熟、AEFI病例报告调查欠规范、诊断鉴定水平不高等问题,提示下阶段株洲市要加强对各级医疗机构和预防接种单位相关人员培训,定期开展AEFI监测监督,进一步提高株洲市AEFI监测质量.

参考文献[1]武文娣,刘大卫,王亚敏,李克莉,许涤沙,杨宏,郑景山,曹雷,王华庆,李黎.中国2009~2012年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监测数据分析[J].中国疫苗和免疫,2014,01:26-30+50.[2]武文娣,刘大卫,李克莉,郑景山,许涤沙,王亚敏,曹雷,曹玲生,袁平,王华庆,李黎.中国2012年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监测数据分析[J].中国疫苗和免疫,2014,01:1-12+66.[3]赵占杰,刘隽,郑慧贞,梁剑,谢莘,刘宇,邵晓萍.广东省2011—2012年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监测数据分析[J].华南预防医学,2014,02:137[-143.4]梁健华,林卫光,曾庆生,李来德.江门市新会区2010—2012年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监测数据分析[J].华南预防医学,2014,02:177-1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