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初探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10-20
/ 2

有效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初探

赵晓黎

苏州工业园区青剑湖学校赵晓黎

【摘要】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是一种有计划、有目的、有组织的学习活动。教学有没有效益,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完成教学内容或教得认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得好不好。所以,作为教师,应该把有效教学的“效”体现在学生的学习上,体现在学生的进步或发展上。用有效课堂教学来促进学生有效学习,改变或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已成为课堂教学改革的重要方向。

【关键词】教材有效教学数学

伴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新理念和新思想,我们的课堂教学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以往的“师问生答”变成了“畅所欲言”,“纹丝不动”变成了“自由活动”,“师说生听”变成了“自主探索”,学生的个性得到了张扬,教学气氛异常活跃。然而,凝眸反思,我们清醒地认识到:在热闹与自主的背后,折射出放任与浮躁,我们的课堂教学多了些新颖的形式和茫然的教学行为,却丢失了宝贵的东西——“有效”;也折射出一个令人深思的问题——如何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让数学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下面,笔者结合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几点看法:

一、明确教学目标,提高教学内容的有效性

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指挥棒,它在数学教学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它限定着课堂教学的整个过程,对保证课堂教学有效进行至关重要。新课程标准要求“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方面目标的有机结合。

教学目标在关注知识与技能的同时,还要关注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获得知识和成功的体验,最大限度地满足每一个学生学习的需要.在强调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的同时,不能忽视知识教学,应切实保证知识教学的有效性。

二、营造课堂氛围,提高教学交往的有效性

教师要营造一个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就要转变传统观念,打破正统的教学方式,要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积极创设和谐、激情的课堂氛围,增强师生之间的教学互动。一个好的课堂,就好象一个厨师做一道色香味俱全可口的菜,我们知道,一道好菜除了主要材料以外,还必须添加适量的佐料,佐料放多了,失去了主料的原味,不放佐料也不行,虽然有营养,但难以下咽。在数学课堂教学也是如此,只要有一两句风趣的话或者一两个幽默的动作,就是足以引起学生的兴趣,然后再将他们的兴奋点迁移到学习中来。

三、精炼教学语言,提高课堂语言的有效性

教师要精心组织教学语言,增强语言表达的科学性、针对性、准确性和感染力,做到清晰精炼、重点突出、逻辑性强。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教师的语言素养在极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脑力劳动的效率”。所以,教师的语言是课堂教学的核心。如,因式分解的定义“把一个多项式化成几个整式积的形式”,对这16字逐字分析,便可知因式分解的对象:多项式、因式分解的结果、整式的积。通过这样的精、准分析,既可以正确表达数学概念,又便于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四、精心设计问题,提高问题设计的有效性

要围绕教学重点,设计富有启发性、探究性的课堂提问,通过有效的问题激发学生学习探究的兴趣,推进教学目标的实现。如,本人在讲“黄金分割”时一开头就问:“在舞台上报幕员或独唱演员为什么都不站在台中央或台角?为什么成年女士喜欢穿高跟鞋?”连续提问激起了学生的好奇心,他们迫切想知道与探索这种熟悉的生活现象,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凸现出学生在课堂教学中主体地位。这种形式的提问,能把枯燥无味的数学内容变得妙趣横生。

五、活用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方法的有效性

教学中绝对的、万能的、最好的教学方法是没有的。优化教学方法要求教必须致力于“导”,服务于“学”。计算、概念、几何、应用题等不同的教学内容具有不同特点,教师选用的教学方法必须适合于内容的不同特点才能提高教学效果。

现代教学论认为,教学过程不仅是传授知识的过程,更是师生在理性、情感方面的互动过程。赞可夫曾说:“教学方法一旦触及学生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心理需要,这种教会变得高度有效。”如,在讲“相似三角形”的第一节课时,教师利用放缩尺画了一个卡通人物的头像,学生顿时满腹狐疑,“我们的数学老师又不是美术老师,为什么要用简单工具画出这张形状相同、大小不同的头像呢?”教师抓住学生心情愉快、求知欲高的时机进行愉快教学,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六、通过游戏操作,实现学生参与的有效性

在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往往容易忽视学生的自主性和主动性。即使在素质教育背景下,已经对课堂教学模式做出了一系列调整,数学教学依然受到课时和人数众多等因素的限制,使得课堂教学变得比较片面。游戏教学具有生动性和多样性,可以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有助于放松学生心情,让学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开展学习,从而克服学习困难,体会成功乐趣。例如,在教学“三角形三边的关系”时,教师可以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给每个小组平均发放不同长度、不同颜色的小棒。要求每个小组利用这些小棒摆出不同的三角形,并仔细思考利用怎样的三根小棒才能摆出相应的三角形。很多学生先利用三根小棒摆出三角形之后,再分别测量每一根小棒的长度,找出三根小棒之间的关系。有几位学生将两根最短的小棒和一根最长的小棒组合在一起时发现,这样的三根小棒不能形成一个三角形,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们得出了结论:当任意两根小棒之和大于第三根小棒时,这样的三根小棒才能拼成一个三角形。从而最终推导出了三角形三条边的关系。从这个案例我们可以看出,在数学教学中引入游戏,是激发学生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方式之一,同时,游戏和数学知识在结构上的相似性还保证了对学生数学思维的培养,促使学生更加深入的理解数学本质、领悟数学精神。虽然利用游戏实施教学并不能取代其他一切的教学方法,但是使用这一手段,可以促使学生从自身的最佳观测点来看待每一个知识,使学生在欢快、愉悦的氛围中学习数学知识,激发学生兴趣,对于学生构建全新的数学知识体系,解决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难点,是非常有利的。

总之,教师对教学质量的追求是无止境的,成功的教学是一个不断试验的过程,是终生的学习过程。怎样实现有效教学是当前提高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课题,提高教学质量不能靠增加课时,要靠提高每堂课的效益,减少无效劳动造成的时间浪费,要靠学习研究教育科学理论,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实践,不断探索有效教学的途径,倾听学生的心声。

参考文献:

[1]胡艳丽,朱会明.新课程背景下初中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的策略研究[J].教师,2011,(34).

[2]俞剑波.新课程背景下初中数学有效课堂教学的策略[J].中学数学杂志,2007,(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