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施工安全隐患问题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2-22
/ 2

建筑施工安全隐患问题研究

刘红梅

身份证号码:372501197010122441

摘要:建筑工程的施工中还存在着高处坠落、机械伤害、物体的打击、坍塌和触电等伤害,使得建筑工程行业成为仅次矿山采掘业事故的高发产业。为了有效的加强建筑工程的施工安全管理,下面就从实际工作经验进行入手,对其安全隐患的问题进行分析,并且提出了有针对性的治理措施,以有效的保证建筑工程项目施工的质量安全,促进建筑工程行业的不断发展。

关键词:建筑工程;施工隐患;问题分析;安全管理

前言:隐患是事故发生的前奏,若想遏制事故的发生,我们必须加强对其隐患问题的消灭,所以,减少隐患的数量,避免安全隐患问题的频繁出现,就是建筑工程施工企业安全管理地必由之路。

1安全隐患的原因分析

安全隐患的问题预防应该追根溯源,找出其产生的原因,从原因中找出有针对性的答案。建筑工程的施工企业隐患频繁出现的原因,有下面几点:

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较差。建筑工程施工行业的一线施工人员大多都是进城务工的农民工,但是这些施工人员的安全基本知识都没有,更谈不上安全操作技能了。无知者无畏,认识不到危险,从而导致他们安全意识淡薄。另外,施工人员流动性大,上午在这个工地,下午可能在另一个工地,很难保证接受到系统的培训,以致很多从事多年施工工作的从业人员安全意识并无显著提高。

第二,管理人员素质参差不齐。专职安全管理人员:安全管理队伍素质良莠不齐,大部分专职安全管理人员非安全专业科班出身,学历相对偏低,在项目部施工班组工作几年后直接提拔为专职安全管理人员,施工经验虽然丰富,但是缺乏安全基础知识。

技术人员:大部分技术人员为大学毕业生,大学毕业后直接从事技术管理工作,缺乏实践经验,以致编制的技术文件脱离实际,管理起来理想化;有的技术管理人员为施工工人转岗而来,有着丰富的实践经验但缺少理论支持,编制施工技术文件全凭经验,以致缺乏系统性和科学性。

第三,机具设备陈旧老化。大部分施工企业为节约成本,一些老旧且安全装置不全的施工机具未及时报废,加上对施工机具入场把关不严,以致不合格的施工机具流入施工现场,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另外,施工机具在使用过程中,未能定期检查和维修保养,以致机具带病运转。

第四,全员安全职责履行不到位。大部分管理人员持有“安全就是安全员的事”的错误观念,各自为政,不履行或不认真履行自己的安全生产职责,对安全隐患视而不见、放任不管,导致安全管理工作仍然由安全员单打独斗。

第五,各级安全检查效果不理想。各级安全管理机构定期对项目部进行安全检查,但安全检查仅是单纯查找隐患,并未深究隐患产生的深层次原因,导致隐患只是暂时得到治理,随后,重复出现,并没有根除。加之,检查人员本身的安全知识水平限制,部分隐患不能被及时发现或隐患虽然被发现但整改措施不合理或未督促整改等原因,导致隐患持续存在。⑥责任追究不到位、不落实。安全责任没有真正落实到位,安全生产责任制流于形式。隐患责任追究不严、不彻底,未形成强有力的威慑力。

第六,不能正确处理安全生产与经济效益的关系。安全生产工作力度存在层层衰减问题,重效益、轻安全“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不重视安全生产投入,致使施土现场安全防护不到位,安全设施陈旧、老化,缺乏维护保养。

2加强对建筑工程施工安全隐患治理措施

2.1加强施工人员的安全教育和培训

就教育频次和教育形式两个方面提高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利用安全活动日、安全会议、安全知识竞赛、安全技术交流、事故现场会、安全展览、安全教育电影、幻灯片、宣传栏、警示牌、横幅标语、宣传画、安全操作规程牌等一切机会,对施工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做到“时时讲安全”;丰富教育形式,采用文字、图片、视频、广播等多种媒介综合运用的教育培训形式,课堂教育、现场观摩、影像教育、正反面对比教育、现场宣传教育相结合的教育方法,提高施工人员参加安全教育的积极性和教育效果。

2.2提高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

加强各级管理人员在职教育培养,建立学习型的管理队伍,完善教育激励机制。采用师带徒的方式做好传帮带,鼓励各岗位或各领域的技术(技能)骨干担当传道、授业、解惑的良师,提高新员工的业务水平,帮助新员工尽快地转变角色、融入工作。

2.3深入分析每项安全隐患产生的原因

查明隐患产生的职责履行问题,根据工作流程,逐步前推,追责到底。在结果分析的基础上,补充和完善安全生产职责和相应的管理制度。对完善后的安全生产职责和管理制度进行宣贯和监督落实。再根据产生的新的同类隐患进行新一阶段的分析,从而形成一个PDCA循环,推动安全工作持续改进。

2.4严肃责任追究

视隐患如事故,拿对待事故的态度对待隐患,拿查处事故的措施查处隐患。对于各级隐患责任人,要认真、严肃、强硬地兑现责任追究。隐患责任必“诛”,追究责任必严,让所有担责之人对安全工作如履薄冰,对细小隐患如临大敌,发现安全问题立即整改,不彻底解决不罢休。

2.5规范各级安全检查的内容和检查重点

各级检查以检查表的形式明确检查内容。项目部以各施工点安全标准为检查内容;公司级检查以项目部隐患发现、治理、问责情况为主要检查内容,同时要对现场隐患进行附带检查。

2.6建立完善的安全防火制度

正所谓“无规矩不成方圆”。当建筑结构投入使用以后,应当建立健全相关的安全防火制度,并且将其真正的落实到实处。笔者认为,一项制度真正落实的意义要远远大于其存在的价值。首先,应当建立和完善防火安全管理机制。当建筑结构建成并投入使用以后,应当在高规的标准下配备一些有效的消防安全设备和措施,而且要注意设备如果长期的使用很可能会出现一系列的安全问题。基于此,可以建议要对这些设施加强日常的维护和管理,由专门的负责人对其进行管理,并严格安装相关的要求对其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检查维护;建筑结构安全消防部门,应当根据建筑结构的实际情况,制定一套科学完善的日、月以及年检机制,使安全防火管理责任落实到人。同时,对该高层建筑结构还要实施分区管理的机制,真正将责任落实到具体的人身上,从而使每一个管理人员都产生一种危机意识,以便于及早地发现问题,并进行妥善的处理。同时,还要建立健全监督管理机制,这主要是因为任何一种比较好的管理方式和模式,都会有一个有效的周期,因此为了避免长期使用一种管理机制会出现麻痹大意等问题,建议每个周期来临之前都要加大监督力度,以提高警惕。

结束语:

总而言之,加强建筑施工安全管理,降低事故发生概率,应从减少隐患入手,从人员、机具设备、安全职责履行、安全检查、责任追究、安全投入等七个方面进行隐患治理可取得较好效果。在某建筑施工企业实施以上治理措施,经过一年的实践,隐患数量明显下降,安全投入大大增加,证明治理措施有效可行。

参考文献:

[1]董鹏,周东升.建筑施工安全管理中的隐患及应对[J].内蒙古水利,2012(3):72-73.

[2]何世民,邓伟.浅议我市建筑工程安全生产隐患产生的原因及对策[J].建筑安全,2008(8):22-24.

[3]杨勇.浅议建筑施工过程中安全隐患及管理对策[J].江西建材,2015(17):2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