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胆“放风筝”让学生飞得更高远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06-16
/ 1

大胆“放风筝”让学生飞得更高远

袁清

——浅谈语文教学中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袁清湖南省汉寿龙池实验中学415900

摘要:本文从激发兴趣、挑起思维矛盾、引导诵读品味、促进课堂合作、运用激励评价等五个方面阐述了对自主学习的看法。

关键词:自主学习能力培养

阳春三月,正是放风筝的好时光。蔚蓝的天空中,飘着朵朵白云,天空中五颜六色的风筝展翅翱翔。碧绿的草地上的孩子们牵紧手中风筝的线在跑着、笑着。这是一幅多么和谐、愉快的画面!我们的语文教学追求的就是师生之间和谐的互动。新课程改革对自主、合作与探究的学习方式的提倡,为教学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使学生的主体意识、能动性和创造性不断得到发展。因此,我们教师如何放飞手中的风筝,让学生飞得更高远,就成为摆在语文教师面前的新课题。

一、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想要飞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对语文的兴趣是否浓厚在语文教学中具有很重要的作用。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由此可知,只有让学生自主地去学习才是教学的根本所在。教师在课堂上要引导学生学习,然后让他们去独立思考和完成问题。在课堂上,教师必须改变以往的教学方式和方法,采用新颖的教学手法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只有把一个枯燥无味的课堂变得有滋有味,学生学习才会有更大的动力。

二、挑起思维矛盾,让学生自主探究

人类的思维活动往往是因要解决当前面临的问题而越发活跃。阅读教学中,一方面教师应在深入钻研教材的基础上,紧紧围绕教材特点、教学目标以及学生的知识水平适时提出一些关键性的总是挑起思维的“矛盾”,引发学生的探讨和争论的问题;另一方面教师要积极引导启发想象鼓励他们敢想敢疑。

三、引导诵读品味,促成自主发现

古人云:“书读百遍,其意自见。”文章的情感不是外在的东西,更不是教师天天说两句就能强加给学生的。只有学生自己通过反复诵读,从诵读时的语句的轻重缓急、声调的抑扬顿挫、表情的喜怒哀乐中去体会情感,才能获得与作者情感上的共鸣。

如在读一篇课文《凡卡》中描叙的情景,离学生的生活实际十分遥远,学生难以理解,于是我先问学生:“莫斯科是怎样的一个城市?”学生答:“莫斯科是一个热闹繁华的大城市。”我再引导问:“人们在干什么?小孩子在干什么?”学生过节的愉快体验被充分调动起来,一副副喜庆的画面浮现在眼前。接着,我话锋一转:“在这样一座大城市,这样一个举国欢庆、合家团圆的日子里,凡卡想干什么?”学生答:“他想去唱诗,想去……”“可是他能干什么?”学生沉默了:“他什么都不能干。”我又问:“如果你是凡卡,这时候你的心情怎样?”强烈的反差使学生一下子说了很多:羡慕、孤独、痛苦……其中有一个学生说:“我觉得我被这座城市遗忘了,被这个世界遗忘了。”说得多好啊!于是,我请他来读爷爷带凡卡回家的话,当这位学生哽咽着读完时,许多学生被感动了。经过这样的情感体验,再读凡卡哀求爷爷带他回家的其他段落,不少学生就泪光莹莹了。因此,在读中感悟,在读中品味。学生就会自主发现问题的答案,这样便有了一种成就感,从而乐学。

四、促进课堂合作,提升自读体验

阅读没有学生的独立感悟是完全不可想象的,而在独立学习基础上的相互交流讨论也是不可忽略的。由于伙伴的交互作用,在对相关内容的理解,对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上具有关键作用。《学记》中有一句千古名言说:“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这点明了合作学习的意义和重要性。学生在自读后,可将问题交给学习小组进行讨论交流。教师要深入各组参与讨论,并进行必要的指导和点拨,引导学生再读书,在阅读中解决难点,在自主中合作,在合作中探究。

五、运用激励评价,树立学习信心

“教育的本质在于激励和唤醒。”播种希望,才能收获惊喜。在阅读教学中,教师的赞赏和激励不仅能激发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对课文产生浓厚的兴趣,而且能交流师生的情感,营造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坚定学习的自信心。如对学生朗读的评价不采用“读得不错!”“真棒!”这类评价语,而是要根据实际情况来评价,如:“你的声音真好听,长大了能当播音员!”等。在学生回答问题时,不正确或不完全正确时,可以说“敢于积极发言,但思路要换一换。”这样的评价会让学生感到教师态度友善,评价中肯,进而产生主动学习的内在动机。这样学生就能以良好的心态进入学习,从而达到预期的学习目标。

参考文献

[1]庞维国《自主学习:学与教的原理和策略》.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4。

[2]赵爱华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J].新课程(中学版),2009,(08)。

[3]王多军以培养初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为目的的语文教学[J].文教资料,2011,(06)。

[4]田爱民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J].成才之路,201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