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地区贫困县贫困村“资源诅咒”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10-20
/ 2

西部地区贫困县贫困村“资源诅咒”研究

罗刚

(中共开江县委党校)

资源诅咒多指与矿业资源相关的经济社会问题。国内学界对于“资源诅咒”这一命题的研究起步较晚,相关文献也只是最近几年才开始陆续出现,“资源诅咒”研究尚处于初级阶段,并且研究的范围也比较有限,其研究方向主要集中在西部民族地区、省级和国家层面的研究,还没有深入到市、县、乡(镇)和村一级的研究,这不等于说市、县、乡(镇)和村一级不存在“资源诅咒”陷阱。特别是在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性金融危机以来,对我国实体经济参透,而我国西部地区欠发达,主要靠劳动力、制造业和资源拉动的经济增长西部贫困地区,“资源诅咒”陷阱将进一步凸显。本文选取西部地区某贫困县51个贫困村为例实证“资源诅咒”的存在性,并进一步探讨导致贫困村致贫原因“资源诅咒”的传导机制和成因分析,进而提出破解“资源诅咒”的意见和建议。

一、西部地区某贫困县“资源诅咒”存在性的实证分析

西部地区某贫困县是秦巴山片区贫困县之一,也是四川省88个贫困县之一。通过2014年精准识别该县共有建档立卡贫困村51个、贫困人口20446户59796人,贫困发生率为11.96%。该县物产丰富,境内已探明矿产有20多种,其中天然气、煤、铁、磷、石灰石、盐、土硝等蕴藏量大,尤其是正在开发的享誉世界的沙罐坪汽油、温杜黄汽油遍布县境内,和总储量在2600亿立方米以上。能源矿产资源总量丰富,全县已查明煤、天然气储量占矿藏总量的90%以上。

二、资源诅咒产生的“挤出效应”(或称传导机制)

自然资源如果对其他要素产生挤出效应,就会间接地对经济增长产生负面影响。Gylfason称之为“资源诅咒”的传导机制(TransmissionMechanisms)。常见的传导机制包括:荷兰病、资源寻租和腐败、轻视人力资本投资、可持续发展。

导致贫困村致贫原因“资源诅咒”的传导机制程度由深到浅依次是矿产资源、农业资源和旅游资源。

1.单一的资源型产业结构,挤出创新

在“资源诅咒”专项课题研究中,大多数国内学者都认为一个资源充裕的地区过分依赖单一的资源型产业结构将会挤出创新。其中,少帅邵帅、齐中英(2008)认为资源开采行业是纯劳动密集型部门,资源型地区对于与其他地区而言仅仅发挥了最为自然资源提供者的经济职能,同时资源的开采所带来的高收入吸引劳动力去从事这种缺乏技术创新的初级生产活动,这势必导致资源型地区缺乏创新动力,最终制约了资源型地区的长期经济增长。〔1〕

2、单一的资源型产业结构,挤出了教育投资

从长期看,人力资本和科技水平是经济发展和技术进步的先决条件。在资源丰裕的乡镇,畸形的产业结构使得中、初级产品的生产构成了经济活动的主要部分,这些部门并不需要高技能的劳动力,因此扩大教育支出以增加人力资本对这些乡镇的投入是没有必要的。对于个人而言,由于就业领域仍然以初级产品部门为主,接受教育以提高其人力资本的收益并不高,因而个人也缺乏接受教育的激励。由于教育支出不足、人力资本匾乏,制造业尤其是高技术含量制造业的发展空间被极度压缩,因此,资源丰裕的乡镇往往也缺乏长期增长的动力。

3、单一的资源型产业结构,挤出物质资本投资

以省级层面“资源诅咒”为例,资源丰裕的陕西、山西的工业结构性矛盾正体现出“荷兰病”的症状。开江县以乡镇为单位也存在类似的情况,其中骑龙乡、回龙镇和靖安乡尤为典型。较高的工资水平吸引了大量的劳动力,造就了造成采掘业和消费型服务业的畸形繁荣。以骑龙乡为例,由于有大量的自然资源,政府、私人的资本都大量转向此部门,在1998年后经济结构由农业主导转向以第二产业主导。

4、资源诅咒使经济可持续发展受到挑战

“资源诅咒”是有条件的“诅咒”,一定限度内丰富的自然资源是经济增长的“福音”;当过度依赖自然资源时,资源才成为经济增长的“诅咒”。成功规避“资源诅咒”的资源丰裕国家和地区的经验显示,矿业收益的合理分配、使用与转化有助于改善区域发展环境、提升可持续发展能力,并避免经济增长的大起大落。资源收益提升可持续发展能力。

三、资源富饶的贫困村如何破解“资源诅咒”的建议和意见

1、树立依托资源而不依赖资源

“资源依赖”是传统的发展模式,更是一种根深蒂固的思维方式。长期“吃资源饭”,在此过程中轻松获得巨大利益,强化了人们的思维惯性,使“资源依赖”形成一种思维定势;这种思维定势又反过来助推、强化了过度依赖资源的发展方式。时至今日,“资源经济”明明已繁华落尽,有的人却不愿正视,仍旧沉浸于“往事”之中,甚至期待能够“回到从前”。根据四川省政府下达达州市的化解煤炭行业过剩产能目标任务,2016-2020年退出关闭煤矿11处,完成化解过剩产能105万吨/年,其中2016-2018年集中攻坚,2016年退出关闭煤矿11处,完成化解过剩产能105万吨/年。

摆脱资源依赖,不是彻底否定过去,也不是完全放弃资源,而是要适应发展需要、顺应发展规律,主动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发展方式,寻求新的发展动力,是向传统产业要效益,为新兴产业腾空间。这就首先需要在思想上从对传统发展方式的路径依赖中走出来,树立起新的发展理念,真正明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道理,自觉地与高能耗、高污染、低效益的落后产业决裂,与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换取发展的增长方式告别。

2、走产业转型升级战略。产业结构过于单一的格局,在资源枯竭和转型加速双重挤压下,正在发生动能转换的新变化。随着煤炭产业对这些县域经济支撑作用日渐式微,以民营经济为主体的一批新产业不断崛起,成为引领本地经济发展的生力军。奥提(Auty)认为产业的单一是资源丰富国家经济绩效差的一个重要原因,因此解决资源诅咒的首要措施是发展多元化产业。〔2〕其可依托能源产业发展获得的资金,按照“高起点、高科技、高附加值”的要求大量发展有潜力的产业。重点发展煤、电、天然气为主的工业以及与之相关的化学工业、冶金工业、制造业等;同时把旅游业、生态农业、环保产业等新兴产业作为重要的战略产业和支柱产业,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3、树立优先发展人力资源

打赢脱贫攻坚战最为稀缺的资源是人才。据调研数据显示,自2016年4月以来,该县按照中央、省、市关于扶贫攻坚工作的总体要求,以深化“走基层”活动践行入户“五四”工作法为载体,选派45个驻村工作组135名工作人员奔赴扶贫攻坚一线,把基础设施建设、产业结构调整、农村经济发展、矛盾纠纷调解等作为工作突破口,积极争取派驻单位支持,从政策、资金、技术、信息等方面开展帮扶,合力推进村级道路、农田水利、电网改造、产业开发等各项工作。人才支撑,对接脱贫需求。

4、树立产业发展创新思维

在51个贫困村资源型的特色产业中,各贫困村之间,各贫困乡镇之间,各自为政,各有各的产业规划,各有各的产业扶贫模式,没有形成特色产业集群发展效应。初级产品、中低档产品所占比重大,产品的质量和附加值不高,大量优势资源难以形成整体产业优势,不能充分发挥应有的经济效益;一些资源开采装备水平低,劳动生产率不高;采、选、冶的总回收率很低,矿产资源开发浪费严重;旅游资源开发缺乏集群效应。因此,政府发展经济的重点应在于促进产业集群的形成与发展,并根据产业发展的特点和优势,将产业优势和区域优势结合起来,从构建区域核心能力的高度科学制定产业集群发展规划。

参考文献

[1]韩通拉嘎.黄荣意.民族地区“资源诅咒”问题研究综述[J].商.2014.26

[2]杨静.黄春丽.资源诅咒与经济增长研究.中国论文网.2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