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干化学分析与沉渣镜检的比较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5-12-22
/ 2

尿干化学分析与沉渣镜检的比较分析

赵文祥

赵文祥

(松原市中心医院检验科吉林松原138001)

【摘要】目的:比较分析干化学法与尿沉渣镜检用于尿液检查的准确性。方法:收集1000例患者的新鲜晨尿标本,分别采用干化学法与镜检法进行检测分析,并对两种方法检测的尿潜血及白细胞结果分别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干化学法检测尿白细胞与镜检法的结果相比较,干化学法的阳性率为47.9%,镜检后的假阳性率是13.57%,二者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干化学法检测尿潜血与镜检法的结果相比较,干化学法的阳性率为38.9%,镜检后的假阳性率是16.87%,二者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干化学法可以提高红细胞及白细胞检测的灵敏度,镜检可以鉴别红细胞的形态,观察各种管型、上皮细胞、结晶等有形成分,二者的相互结合,才是尿常规分析的最佳方法。

【关键词】干化学分析;沉渣镜检;比较分析

【中图分类号】R44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5)28-0182-02

自古以来,尿液检测一直被认为是一种重要的诊疗手段。时至今日,尽管医学上发展了很多先进的诊查方法,但尿液分析的作用并未减低[1、2]。尿液成分检测是诊断泌尿系统疾病的重要方法之一,也是临床诊断和鉴别诊断的重要依据。随着尿干化学技术的普及,尿液干化学分析已经成为尿常规检测的最主要方法之一,其灵敏度高、快捷、简单、检测项目多等特点被人们所接受,部分医院检验科已不再对尿液标本进行显微镜镜检,但干化学分析法容易受各种外界因素的干扰,易造成假阴性和假阳性结果,只能作为过筛实验[3]。尿沉渣镜检法为检测尿液中红细胞及白细胞的金标准,但其操作复杂,人为因素影响大,不适宜大量标本的检测。将2种方法综合应用于临床可以互相取长补短。本文对我院1000例临床患者的尿液标本进行尿干化学法和尿沉渣镜检法检测,对其结果进行对比分析,报道如下。

1.材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2014年1月—2015年1月就诊于我院,申请做尿液分析的门诊患者新鲜尿液标本1000份(取标本前清洁会阴部,留取中段尿液标本),收到尿液样本后不超过2h测定完毕。

1.2试剂及仪器

1.2.1干化学发

AX4030全自动尿液分析仪及分析仪配套的尿10项专用试纸条。

1.2.2日本奥林巴斯双目显微镜、尿沉渣定量计数板和台式低速离心机。

1.3测定方法

1.3.1干化学法

每天清晨开机后先用质控物品进行室内质控,合格后进行尿液标本检测,以尿液离心管取充分混匀的尿液标本10ml,将试纸条上的试剂块部分全部浸入尿液标本中3秒后取出,在滤纸上轻轻吸去多余尿液,将其放置于仪器试纸槽,然后严格按仪器操作步骤进行检测,打印并记录检测结果。

1.3.2镜检法

取混匀尿液标本10mL于刻度离心管中以1500r/min的转速,离心力400g,离心5min,抽去上清液,充分混匀后留取尿沉渣0.2mL,滴于洁净的载玻片上镜检,先在低倍镜下观察沉渣分布,然后以高倍镜观察10个视野,取其细胞平均数计数,并记录结果。

1.4判定标准

沉渣镜检结果参考《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红细胞0-3/HPF,白细胞0-5/HPF为阳性。干化学法:按说明标示范围确定其阴性及阳性程度[3]。

1.5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9.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卡方检验,P<0.05为差异有显著性。

2.结果

1000例尿液标本中,干化学法分析结果白细胞异常者479例,阳性率为47.9%,经沉渣镜检后有65例属于正常,其假阳性率是13.57%,二者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干化学法阴性结果为521例,其中有20例异常,假阳性率为3.84%。二者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

1000例尿液标本,干化学法:隐血异常患者有389例,其中阳性率有38.9%,通过沉渣镜检71例为正常,假阳性率为18.25%,且两者对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干化学法阴性结果为611例,16例患者为异常,假阳性率为2.62%。二者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

3.讨论

由上述结果可见,尿干化学分析法的阳性结果与沉渣镜检法符合率相差很大。尿干化学法对隐血的化验可对红细胞内的血红蛋白发生化学反应,又可对游离的血红蛋白或肌红蛋白和被破坏的红细胞发生反应,因此测定的尿隐血是几种反应的总和。这就是在临床中尿隐血阳性而镜检未能发现红细胞的主要原因。干化学法可以增加红细胞检测的敏感度,尤其对有些疾病使尿液中红细胞破坏,在镜下无法明确观察的标本可以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4]。产生假阳性的因素有:(1)测定结果受到强氧化剂、肌红蛋白、药物等的干扰;(2)尿液中高浓度的维生素C、维生素D;(3)细菌过氧化物酶受到污染。通过镜检可观察出患者尿液中红细胞的形态及特征,并有效反映出现尿液中红细胞的情况,从而对尿隐血的来源进行鉴别,其具有重大意义,尤其针对对肾源性疾病具有极大的意义。有研究表明,干化学法测定红细胞时的阳性符合率相对较低,该结果已受到检验医师及临床医师的高度重视[5]。本研究认为,只有利用镜检对干化学法隐血试验阳性的结果进行测定,才能有效分析及观察结果的动态,因此必须对干化学法检验结果以及镜检进行重视,同时不能够利用干化学法来代替镜检法,应有效结合临床进行分析。

在对泌尿系统疾病鉴别及诊断时,其主要依据为尿液检验。他的检测方法属间接反应,主要是利用粒细胞胞质内富含特异性脂质酶可作用于检验模块中的吲跺酚脂类,并且与重氮盐发生反应形成紫色聚合物,其产生颜色深浅与尿液中细胞量成正比。但该方法只能用于粒细胞的检测,它不与淋巴细胞及单核细胞等发生反应,在肾移植的患者发生排异反应时尿中以淋巴细胞、浆细胞为主或某些病因引起的单核细胞尿时会产生阴性结果;尿液中有大剂量头孢类、青霉素类等药物时,可使检测的结果偏低,或出现假阴性结果。当尿液标本中污染甲醛或高浓度胆红素类物质或某些药物如呋喃妥因、呋喃坦定时,可产生假阳性[7]。

根据中华医学会检验学会规定,在干化学法检测时试纸质量合格,尿液分析仪运转正常的情况下,凡蛋白、亚硝酸盐试验、隐血试验和白细胞四项干化学化验中任何一项结果异常时都应进行显微镜检查,并以镜检报告为准[8]。

综上所述,尿液分析仪检测法是一项基本的技术,干化学法方便、灵敏、快速、检出率高,适用于大批量标本检测,对有些标本在镜下无法观察到的情况下,可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但是该情况可能会受到相关因素的干扰而出现假性结果,因此只适合筛选方法。同时尿干化学法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并不能对患者的上皮细胞、结晶以及各种管型等有形成分进行检测。显微镜作为观察管型的主要方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检验医师的经验以及素质,其两者各有优缺点,但镜检可有效加强干化学法提高红、白细胞检测的准确率,且具有补充强化的作用。因此在临床检验,应将干化学法以及镜检法进行结合,可作为尿常规分析的最佳方法。

【参考文献】

[1]GantzerML.Thevalueofroutineurinalyasis:theoldworkhorsecontinuestoproveitsworth[J].LabMedica,1998,15(1):8-10.

[2]KutterD.Routineurinalysis:yesterday,today,tomorrowsysmex[J].JImem,1996,118(6):1-2.

[3]叶应妩,王毓三,申子瑜.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M].2版.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7:133.

[4]丛玉隆,马骏龙.尿液干化学分析与显微镜检[J].中华医学检验杂志,1997,2O(3):135—137.

[5]尹济群,冯敬池.尿分析仪测尿隐血假阳性原因剖析及排除方法[J].临床检验杂志,1992,10(1):31.

[6]姜傥,张式鸿,胡伟等.一种新型尿液检测模式的探讨及其软件研究[J].中华医学检验杂志,2006,29(7):608.

[7]丛玉隆,王淑娟.今日临床检验学[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236-239.

[8]冠丽筠,陈宏础.临床基础检验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9:136.

[9]顾可梁.尿沉渣镜检[J].上海医学检验杂志,2000,15(2):6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