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造教学情感生态环境,优化政治课堂有效教学

/ 1

营造教学情感生态环境,优化政治课堂有效教学

郇鹏天何再佳

郇鹏天何再佳(甘肃省民乐县职教中心甘肃张掖734000)

要想增强课堂教学效果,就必须重视课堂教学情感生态环境的作用,创造良好的积极的课堂教学情感生态环境,使之成为传授知识、培养情趣、提高觉悟的催化剂。良好的课堂教学情感生态环境,是强化思想品德学习效果的必要前提。一、尊重学生,树立自信

课堂是传播知识的地方,但学生在这里期望得到的不仅仅是知识,还有更多来自教师真诚的爱和在学习中给予的点滴关怀与支持。教师对学生要有爱心,要爱护每一个学生。因为只有爱,才能使学生感到温暖,才能使学生消除戒备心理,才能使师生之间没有隔阂、情感更为融洽,才能为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创设良好的心理环境。教师应该完全尊重学生的个性,包括所有的缺点,以自身的热情、宽容、理解去爱他们;要多用鼓励与赞扬,让学生感到成功并不遥远;在课堂上发现他们拥有的点滴进步,要毫不吝啬地通过言语、神态、动作给他们以赞赏,让他们能真正地感受到老师的期望与爱。教师必须注意语言和态度,不应使用尖锐的话语批评学生,更不能挖苦讽刺,避免给学生造成伤害,熄灭刚燃起的求知之火;而要给学生以心理的安全感,把学生的错误看作是一种纠正原有假设或者结论的信息,做到善待学生的错误、善待学生、尊重他们、关心他们,让他们能感受到老师的爱,用他们情感上的满足感,调动对课堂活动的积极性。

教师对学生要有积极的期望,相信每一位学生都有巨大的潜能,相信学生的潜能能够被发现并得到发挥,那么教师自然就会对学生有信心、对教学有热情,教学时就会有激情。课堂中教师的枯燥讲解会造成学生的昏昏欲睡,课堂中教师的心灰意冷会造成学生的信心丧失,因此教师在教学时应该充满激情,以激情的教学影响和带动学生的学习激情,从而让学生在情感、态度、认知、行为上产生积极的反应,进而让学生爱学、乐学、主动学。

二、激发兴趣,感受成功

在思想品德教学中,教师要结合教材和学生的实际,注意设置教学内容的层次和梯度。教师对传递知识的准备,对传递途径、方法的处理,应成为课堂教学情感生态环境调控的重要环节。教师除了采用多种教学方式进行教学外,还要适应学生的发展,创造更多的条件让每个学生都取得学习上的成功,使他们获得心理上的满足,从而增强学习信心。传授的内容和提出的要求要难易适度,即应有一定的难度,但这个难度又不是不可逾越的。当学生经过努力克服困难、取得了胜利时,就会感到自己的智慧和毅力的力量,体验到一种经过刻苦努力而获得成功的幸福和喜悦。教师在组织教学测验、考试或者设置教学环节时,要精心设计,不要让学生考得灰溜溜或者学得索然无味、觉得自己怎样努力也学不好,要让学生从考试、学习的阶段性结果中知道他们已学到了知识、有所收获和提高。这样学生就能产生积极的学习情绪,诱发出对学习的内部情感动力。

三、自主学习,张扬个性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生学习思想品德的过程是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现代德国教育家斯朗格说:“教育的核心是合格心灵的呼唤。”教育的目的不仅是接受或接纳知识,而且是唤醒人深处的自我意识,发展他们的潜能。要建构绿色课堂教学情感生态环境,就必须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张扬学生的个性。在课堂上,应打破内容与形式的封闭,给学生提供展现自我的平台,随时呈现自己独特的看法、奇思异想甚至是荒唐的问题,更要精心呵护学生的质疑。每个学生都有价值,他们是个性化的个体,他们的发展是有差异的。教师应承认学生的个性差异,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的个性特点,不能用一把尺子去衡量每一个学生。要让学生扬其所长、补其所短,看书也会“标新立异”,促使他们在课堂中自我要求、自我探寻,同时努力挖掘学生的闪光点并给予赞扬。这样合理的评价就能不断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和发展的动力,张扬学生的个性,营造乐观向上的课堂教学情感生态环境氛围。

新课程强调“教”服务于“学”,教师通过与学生合作,依靠学生自主动手活动、实践、合作与交流去实现教学任务;新课标要求教师以学生的心理发展为主线,以学生的眼界去设计教学,预测学生可能的思维活动并实施相应对策。这就要求我们尽可能让学生参与课前备课,让学生自己收集有关资料、选择教学内容,自己设计学习方法。这其中教师只充当参与、促进和指导的角色。这个过程不仅能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而且能使教师了解学生的需求,掌握学生的情感状态,把握学生的现有水平,从而在组织课堂教学时,更多地从学生的角度去考虑教学方案,以便对症下药、有的放矢,真正实现师生间的信息传递。学生将“自我”摆进教学的内容,就会成功地塑造自我、展现自我,给心灵以触动,将知识延伸到课外,联系实际,学以致用,更坚定了心理价值取向。

四、合作探究,营造和谐

通过合作解决问题、小组讨论、意见交流、游戏、辩论等形式,学生能明晰地陈述自己的观点和相互质疑,观点对立或不相一致的认知冲突就会激发出新思想、新思维,促使师生进行自我反思,深化各自的认识,兴致勃勃地主动探究下去。如现在初中的思想品德课有许多单元主题都是学生的探究性学习。其实“探究性学习”是关注学生学习过程的一种学习方法,它强调的是学生的“学”,以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为切入点,注重学生情感的发展,引导学生思维的形成,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在学生的成“人”教育上又起到了帮助学生形成独立人格的重要作用。所以在探究学习中,我们要尽量让学生既能获取知识和技能,又能锤炼思维,同时张扬个性、感受成功,在学生健康人格的形成过程中,珍惜学生所取得的一点一滴的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