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管理教育对门诊中青年临界高血压患者自我效能及血压的影响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12-22
/ 2

自我管理教育对门诊中青年临界高血压患者自我效能及血压的影响

周雪梅

(江苏省南通大学附属医院江苏南通226000)

【摘要】目的:本次主要对自我管理教育在门诊中青年临界高血压患者中的应用及效果进行探讨。方法:选取我院心内科门诊2014年4月~2015年11月诊断为中青年临界高血压患者50例,按门诊就诊先后顺序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其中实行门诊常规护理的患者为对照组,实行自我管理教育的患者为实验组,对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后的血压变化以及自我效能评分进行观察对比。结果:经护理干预后,实验组患者的血压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数据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的意义;此外,实验组患者自我效能的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数据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门诊中青年临界高血压患者中应用自我管理教育不仅能提高患者的自我效能,增强患者健康保健知识的水平,还能有效降低血压。

【关键词】中青年;自我管理教育;高血压

【中图分类号】R54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231(2016)14-0215-02

高血压是心血管疾病与肾脏疾病进展的主要危险因素[1]。中国现有高血压患者近2亿,且日趋年轻化,并仍在以每年约300万的速度递增,日趋年轻化[2]。临界高血压主要指人们血压的收缩压在18.7kPa~19.9kPa,即140mmHg~149mmHg,舒张压为12.0kPa~12.5kPa,即,90mmHg~94mmHg,是持续性高血压患病的先兆,介于正常血压与高血压的中间值[5]。临界高血压的特点主要为血压稍微偏高,患者各个重要器官,例如肾、脑以及心通常无器质性的损伤,但极易发展形成高血压,较容易被人们忽视。随着现代生活方式的改变,临界高血压的发生率也越来越高,并且发病率提升主要集中在中青年人群中,其防控工作应当受到重视[4]。自我管理教育不同于单纯的说教式教育,还包括教给病人解决问题的技巧,对病人进行持续的指导,协助他们做到疾病的自我管理,提高其自我效能[3]。本次就自我管理教育在门诊中青年临界高血压中的应用效果进行探讨,分析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心血管内科门诊2014年4月~2015年11月被诊断为临界中青年高血压患者50例,在所有患者中有35例为男性,有15例为女性,对照组患者中,年龄最小的为30岁,最大的为55岁,平均为年龄(35.98±4.24)岁;实验组患者中,年龄最小的为30岁,最大的为54岁,平均为年龄(35.54±4.63)岁。本次根据所有患者护理的方式进行平均分组,两组各为50例,纳入标准:对所选患者进行诊断,确诊为临界高血压的标准(参照国际高血压学会与世界卫生组织制定的标准[3]);患者年龄在30岁~55岁;在本地居住的时间超过半年;自愿参加。排除标准:排除合并严重肾、心等疾病的患者;患有其他慢性型疾病;认知障碍患者。且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等基本资料没有太大的差别,(P<0.05),在治疗上可以相互比较。

1.2方法

对两组患者均建立相关的健康档案,主要内容包括患者姓名、年龄、性别、联系方式、饮食习惯、血压以及运动习惯。在此基础上:

实验组:对患者实施5个月的自我管理教育,由患者及其家属一同参与。训练规定:前三个月每周进行一次教育,后两个月每月进行一次教育。

1.2.1由经验丰富的护理人员向患者及其家属讲解高血压的相关知识,可通过PPT形式进行,介绍高血压的定义以及临界高血压判定的标准和发展因素、临界高血压转变为高血压后对患者身体的危害性、高血压非药物性治疗的方式等。仍患者对高血压知识以及自身健康的状况有一定的了解与掌握,促进患者自我管理意识的形成,充分调动其管理的积极性,从而辅助患者制定出详细的自我管理方案。

1.2.2护理人员通过分析患者的资料,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制定出针对性的运动与饮食方案。例如对过量食盐的患者,可指导其尽可能食用清淡的食物,通过限盐勺的发放,对患者的食盐量进行严格的控制;对超重患者来说,可引导其减少胆固醇与膳食脂肪的摄入量,尽可能少食用油炸与甜食。可适当补充蛋白质,多食低脂肪奶制品、水果以及蔬菜;多餐少食,以防过饱。在运动方面,可教会患者选择符合自身运动的时间与方法,且运动的强度以微微出汗为宜;嘱患者佩戴可自我感应的计步器,帮助患者对运动量与时间进行有效掌握,规律锻炼;对于吸烟者,护理人员需帮助其制定出具体的戒烟计划;饮酒患者则可让患者了解有关酒的知识,使患者了解到嗜酒的危害,树立戒酒的决心,对长期饮酒的患者切不可过急,由减少饮酒量与饮酒次数开始;

1.2.3教会患者正确测量血压的方式,通过小组讨论的形式让患者自主进行交流,介绍自身控制血压的心得;此外,还可通过自由分组使患者间测量血压,让患者掌握血压测量的技能。向患者发放高血压管理的相关手册,让患者在家自主学习。经过自我管理教育的强化,使患者逐渐适应自我管理的生活。

对照组:对患者实行门诊常规高血压疾病的护理健康教育,向患者及其家属讲解高血压疾病的知识,提供电话咨询与门诊咨询,耐心解答患者的疑惑。

1.3评价(观察)指标

对患者护理后的效果进行观察,其中血压由泵柱式的血压计进行测量,测量人员由经验丰富的社区护士进行;患者自我效能表参照杨碧萍[5]制定的高血压自我效能量表内容进行,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即日常生活(护理饮食、控制饮食、坚持运动)、健康行为(限酒、戒烟)以及遵医行为(定时复查、血压检测、情绪控制),每个问题均分为完全可以、偶尔可以、基本可以、经常不能以及完全不能五个等级,每个等级的分值分别为4分、3分、2分、1分以及0分,满分为32分,分数越高则表明患者自我效能越好;

1.4统计学方法

通过对SPSS20.0软件的采用,对实验组与对照组得出的相关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值检验。当P<0.05时,统计的相关方法具有参考价值和意义。

2.结果

2.1对两组患者护理前后血压的变化进行分析对比

研究得出,两组干预前的血压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护理后,实验组患者的血压较对照组下降程度明显,P<0.05,有统计学意义,详见表1。

表1两组患者护理前后血压的变化

3.讨论

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不断转变,使临界高血压发生的几率愈来愈高,且好发于中青年中。自我管理教育是慢性病管理中的有效方法,管理的核心理念为:尤其强调患者慢性疾病管理的作用,使患者对疾病自我管理的能力得到提高[4]。与単纯式的说教教育不同,自我管理教育还包括传授患者解决疾病问题的相关技巧,通过持续性指导患者,辅助患者自我管理疾病。通过本次研究得出,护理干预后,实验组患者的收缩压与舒张压下降的程度均比对照组多,P<0.05,两组数据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的意义;此外,实验组患者的各项自我效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说明,对门诊中青年临界高血压患者实施自我管理教育的效果积极,可降低血压,使患者的生活质量得到保证,同时提高其自我效能,有效预防高血压并发症。

【参考文献】

[1]李艳萍,陈君,杨淑华等.自我管理模式对高血压患者治疗依从性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14,21(9):118-119.

[2]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修订委员会.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11,39(7):579-616.

[3]吴凯楠,库红安.自我管理教育在社区中青年临界高血压患者中的应用及效果评价[J].护士进修杂志,2015,16(14):1288-1290.

[4]廖凤霞.综合健康教育对教师临界高血压的影响[J].现代医学,2012,12(2):148-150.

[5]杨碧萍,刘雪琴.高血压患者自我效能的调查分析[J].护理学报2007,14(4):1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