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学生文明礼仪的养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08-18
/ 2

浅谈学生文明礼仪的养成

冯玲东杜文文

冯玲东杜文文山东省淄博市淄川第一中学255100

很长时间有一个话题一直萦绕在我们的思绪之中,那就是如何让学生养成良好的文明礼仪。近日又在网上看到一则新闻:说90多岁的老人在公交站牌旁摔倒,骑着电动车路过的省城刘女士便赶紧下车扶起了老人。为了不让自己成为翻版“彭宇”,刘女士在扶起老人的时候,请周围的几位路人为自己作证。“姑娘,我不会赖你的,你是好人!”被扶起后,老人对刘女士很是感恩。然而,当老人被送到医院后,却改了口,称是刘女士撞了他。幸亏老人的家人明事理,幸亏有目击者愿意为刘女士作证……看完后心里真不是滋味,今天的中国人怎么了?难道作为礼仪之邦的国民把应有的文明礼仪忘却了?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人们都把注意力放到经济效益上,随之也就在社会上出现了道德的沦丧和文明礼仪的缺失等现象。特别是新一代文明礼仪的缺失,成为我们教育工作者亟待解决的问题。人的道德精神属于内心世界,要通过礼仪等行为表现出来。通常讲“行为心表,言为心声”、“诚于中则行于外”,只有内心具备了高尚的道德情操,才能有儒雅的风度;只有有道德、有文化、有修养,才能严于律己、宽以待人,自觉遵守社会公德。俗话说:“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一个人的语言表达能力是体现其个人修养的重要方面,恭敬有礼的话语温暖人心,能提高交际效能;语言粗野、恶语伤人,就会使人与人的关系冷淡、刻薄起来;诙谐幽默的言语,能够增加欢快的气氛。可见言谈举止、仪容仪表这些最基本的礼仪内容需从平时教育中去养成。那么如何养成学生良好的礼仪习惯呢?

一、从小培养,从严要求。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最基本的礼仪首先是在家庭生活中养成,家长的言谈举止、待人接物、服装饰物的搭配等都会潜移默化成为孩子内心的标准。“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家长良好的礼仪素养无疑将给自己的孩子传递较好的道德养分,虽说穿衣戴帽各有所好,从中却能体现出一个人的文化修养、品格和审美情趣。一个人如果讲究服饰礼仪,穿戴得体,就会赢得别人的喜爱和尊重;反之,如果放松对自己的要求,不修边幅,或穿戴得不伦不类,则会大大损害自己的公众形象。谁不想让自己的孩子将来出人头地、有所作为?那就让我们每一位家长成为文明礼仪的践行者、孩子的榜样。加强自律,学会自我约束,做好表率,那么我们的社会将更和谐,我们的孩子会更优秀。

二、从小事做起,注意细节。在日常交往中,我们文明的言谈举止会使他人乐于接近;而粗俗的言谈举止,会使他人疏而远之。一句得体的问候、一次善意的交谈,看似微不足道,却会影响我们的交往活动。许多学生往往会因为一些不合乎礼仪规范的处世态度、习惯动作、口头禅,而使自己处于尴尬或被动的局面。因此,学生每天按时上下课,不迟到、不早退,应作为学生应该遵守的最基本的规定的严格要求,因为这不仅是严格简单的上课下课时间问题,同时更反映了一个人坦诚守信的素质修养。遵守时间的人,一向为人所尊重,因为这不仅是对时间的尊重,更是对他人的尊重。同时遵守时间是培养一个人责任心的有效方法之一,对学生就要从最简单的遵守上课、下课时间做起,培养他们的责任感,培养对他人的尊重,培养诚实守信的美德。

三、平等相待,尊重他人。在人际交往中,要真诚待人,与人为善,要允许他人有独立进行自我判断和个人行动的自由,要容纳不同的观点、看法和行为,做到求同存异。要善解人意,为他人着想。只有尊重他人,才能赢得相互间的尊重。在平时要教会学生:善于接受对方,即善于接纳对方。容忍对方,要平等相待,不轻易对对方的言行进行是非判断,不可居高临下,也不可卑躬屈膝;不求全责备,不让对方难堪或不舒服;要努力去适应对方。善于重视对方,即对自己的任何交往对象,都要认真地对待,主动照顾,使对方感受到尊重和友好,切实体会到他们在自己心目中的重要地位。善于赞美对方,即要善于发现交往对象的长处,并恰到好处、及时地给予肯定,表达钦佩或赞美。这是对交往对象表现尊重和友善的三大途径。

四、顾全大局,求得和谐。“人际交往,贵在和谐。”当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他人正当利益发生冲突时,应以集体利益为重,尊重他人的正当利益,顾全大局,团结友善,和谐相处。比如,学校举行运动会、报告会、文艺演出、升国旗仪式等都要严格要求学生,遵守活动的秩序和纪律,不能出现有损学生形象的言行。在课堂上、宿舍里、餐厅里,每一位同学都会遇到与同学、老师及其他人员的交往问题,任何时候都要做到尊敬老师、团结同学、与人友好相处。教育学生见到老师应礼貌地打招呼,进入办公室要经过老师允许,离开时应向老师告辞;在宿舍要遵守作息制度,保持宿舍的整洁,同学之间要相互关心、相互帮助……这样久而久之,习惯成自然,良好的文明礼仪习惯就会养成。

五、增强意志力,提高自控力,逐步克服自身的不良习惯。“彬彬有礼的风度,主要是自我克制的表现。”如果判断是非的能力、自我控制力不强,对来自身边的不良诱惑难以抵制,就根本谈不上践行文明礼仪。学校必须利用政治课、时事讲座等形式不断灌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即“八荣八耻”的荣辱观,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提高学生辨别是非的能力,增强自我控制力,这样才能养成良好的文明习惯。

总之,文明礼仪教育是一种养成教育,需要教育训练,持之以恒,需要家庭、社会和学校共同努力,形成合力,使学生逐步形成文明识礼的好习惯。如果出现反复,也是一种正常现象,应对学生充满信心,抓反复、反复抓,真真实实,坚持不懈。特别是学校要坚持正面教育,注意树立典型,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要让礼仪榜样去影响带动他们,形成良好的文明礼仪氛围,以此来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构建和谐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