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图书馆与智慧服务探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11-22
/ 2

智慧图书馆与智慧服务探析

马新宇

甘肃建筑职业技术学院甘肃省兰州市730000

摘要:本文在参考众学者的理论研究和实证研究基础上,介绍了图书馆智慧服务的概念特征,分析了我国图书馆智慧服务存在的问题,研究了图书馆智慧服务模式的推进路径。

关键词:图书馆;智慧服务;推进路径

1图书馆智慧服务的概念

“智慧图书馆”这一概念最早出现在2003年。芬兰奥卢大学图书馆的艾托拉指出“智慧图书馆”是一个不受空间限制且可被感知的移动图书馆。国内智慧图书馆理论研究正处于起步阶段。作为最早关于智慧图书馆的研究论文,严栋指出智慧图书馆就是通过利用新一代信息技术改变用户和图书馆系统信息资源相互交互的方式,从而提高交互的明确性、灵活性和响应速度。

2图书馆智慧服务的特征

2.1高效化

高效化服务是图书馆智慧服务的基础,高效化的图书馆智慧服务能够提高图书馆服务的效率。RFID技术、传感技术、全球定位系统等高新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使自助借还书籍、智能预约座位、移动图书馆等功能得以实现。借助RFID技术建立图书自助借还系统,不仅提高了工作的效率,而且还节约了图书馆的人力成本。如深圳图书馆在开通自助借还服务后,到馆人数增加了6-8倍,图书借阅数量增加了5-7倍,但馆员工作量并没明显增加,这主要得益于超五成的书籍借还是通过自助借还系统完成的。

2.2个性化

个性化服务是图书馆智慧服务的核心,个性化的图书馆智慧服务能够提高图书馆服务的质量。个性化服务是指借助大数据分析、数据挖掘等方法对用户行为数据进行处理,分析用户偏好,挖掘用户需求及潜在需求,从而使服务内容更加贴合用户需求,使用户对图书馆服务具有较高的满意度。个性化服务包括个性化推荐服务和个性化参考咨询服务两部分。个性化推荐服务在提供热门检索、热门借阅等一般性推荐服务外,还能够按照书籍主题,结合用户偏好提供动态推荐服务。

2.3多元化

多元化服务是图书馆智慧服务的关键,多元化的图书馆智慧服务能够提升图书馆服务的影响力。图书馆是文献集成的中心,更是信息交流的枢纽。在信息爆炸式增长的时代,如果图书馆服务仅局限于文献存储、图书借阅、参考咨询等基本功能,无疑会使图书馆的作用大打折扣。图书馆应积极开展学科服务、智库服务、知识讲座服务、新信息服务、系统展示推介服务等新型服务,推动图书馆服务多元化发展。这既加快了图书馆服务由传统的文献服务向智慧型知识服务转型的进程,提高了图书馆支撑教学、科研、文化和社会发展的能力,又提升了图书馆和图书馆服务的社会影响力

3图书馆智慧服务存在的问题

3.1RFID技术使用效果不佳

RFID技术相较于传感器技术等其他高新技术,在图书馆领域的应用最为广泛。高频RFID标签和超高频RFID标签占据了国内市场的主流地位,各图书馆在RFID标签种类方面的选择不尽相同,且公共图书馆倾向于使用高频RFID标签,高校图书馆较多的使用超高频RFID标签。由于使用的RFID标签并不统一,各图书馆的自助借还系统不能互相识别,使馆际通借通还服务无法开展,给读者造成极大的不便。

3.2个性化服务程度较低

我国“211工程”高校图书馆中,仅有六成图书馆提供了个性化推荐服务,且多数个性化推荐服务并未分析用户行为、考虑用户需求,仅基于作者、类目等与书籍相关的信息进行初级推荐。这就造成个性化推荐服务缺乏对用户偏好的了解、个性化程度低,推荐内容难以满足用户需求等问题。

3.3馆员工作素养、知识储备有待提高

随着图书馆智慧服务的发展,馆员主动服务意识薄弱的弊端日益显著。过去,馆员只需负责对用户的问题进行被动式服务,按部就班就可完成日常工作;现如今,智慧服务更多的要求馆员进行主动式服务,主动了解用户需求,主动发现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等。同时,高科技设备的应用、学科服务的开展,使图书馆工作具有了知识密集性和技术复杂性的特点,这无疑对馆员的工作素养和知识储备是一个严峻的考验。

4智慧服务对策

4.1建立区域内图书馆数据联盟

要想实时获取用户行为信息,离不开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智能化技术的运用和智能化设备的投入,这不仅要求图书馆有大量的经费支持,同时,图书馆对技术的开发也需要人力物力的投资。对于中小型图书馆来说,每年的财政投入有限,没有足够的经费用来实现用户行为数据的监测及智能化设备的采购。对此可以借鉴图书馆区域采购联盟的模式,建立区域图书馆数据联盟,由省级中心图书馆向市级图书馆辐射,再由市级图书馆向区县级图书馆辐射,确定出资比例,形成区域内的数据联盟。

4.2建立健全智慧馆员制度

智慧馆员提供的是智慧服务,其服务时间和空间不固定,且其劳动成果也无法用时间和金钱来衡量,因此建立切实可行的智慧馆员制度很有必要。可以借鉴现阶段对文化事业单位的绩效工资制度,建立集考核、评价、激励、监督为一体的智慧馆员考核管理制度体系。如采取弹性工作制、注重用户反馈、给予课题津贴、进行服务质量用户满意度考核等。这样一方面可以鼓励馆员积极投入到智慧服务中去,另一方面可以借助他律机制防止馆员消极懈怠。

4.3加强信息安全建设,提高信息安全防范意识

智慧服务模式的信息安全隐患主要包含2个方面:一是用户隐私数据的安全性;二是图书馆网络及阅读终端设备的安全性。关于用户隐私数据,图书馆

应采取有效的防范技术保护用户隐私数据的安全,防止图书馆对用户行为隐私数据的绝对垄断。而对于网络及阅读终端设备的安全,图书馆一方面应通过对阅读终端设备“可信度”的实时评判与优化,提高阅读终端使用者隐私保护的有效性,另一方面还应举办相关的信息安全素养课程,提升用户和馆员的信息安全防范意识。

4.4统一数字资源加工标准

图书馆海量数字资源包括音视频、图形图像、电子书、文档等,这些数字资源格式不一,而用户需求的数字资源也是多方面的。如何将这些形式不一的资源整合到统一的资源检索平台中,使用户只要通过一次检索就可以获得所有类型的目标资源?对此,图书馆应统一数字资源的加工标准。具体地说,就是要建立统一的元数据和对象数据加工标准,形成区域甚至与国家数字资源加工标准相吻合的标准规范,为未来全国范围内的数字资源共享作准备。

4.5加快智慧馆员培养

互联网以及智能移动终端的发展使得图书馆的参考咨询服务正经历着由知识服务向“智慧服务”的嬗变。智慧服务将对馆员素质提出更高要求,馆员不仅需要精通图书馆学、外语、计算机等专业知识,还需要精通大数据管理技术、数据挖掘技术,以实现知识发现、获取、重组,对信息进行分析提炼,对知识进行增值性开发,转“知”为“智”,进而为用户提供知识精品、智慧产品。

5结束语

物联网、云计算、移动阅读终端设备和社交网络等技术的发展,促使图书馆的服务模式正经历着由“知识服务”向“智慧服务”的转变。然而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图书馆服务由“知”转“智”的过程除了需要技术上的支撑以外,还需要观念和思维上的转变。一方面,图书馆需要大力培养智慧型馆员,为智慧服务提供人才准备;另一方面也需要对技术设备以及建筑空间进行智慧化改造,为图书馆开展智慧服务奠定物质基础。此外,图书馆在智慧服务过程中的信息安全、统一数据标准等是今后图书馆智慧服务值得研究的重要方向。

参考文献:

[1]潘雪,陈雅.泛在网络环境下我国公共图书馆智慧服务模式探究[J].情报科学,2018,36(05):30-34.

[2]曾子明,金鹏.智慧图书馆个性化推荐服务体系及模式研究[J].图书馆杂志,2015,34(12):16-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