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职语文教学提升策略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10-20
/ 2

浅谈中职语文教学提升策略

张裕琴

(云南省大理州南涧县职业中学)

摘要:目前,中职语文课不被学生重视,有的学生坐着发呆,有的学生趴在桌上睡觉等,不听、不记、不读现象严重,教学效果大打折扣。针对目前中职学生学情,通过实际课堂实践,要提高中职语文课堂教学效果,以下几个方面的策略非常有效。

关键词:中职语文;教学效果;策略

引言:

中职语文在职业教育中具有重要作用,将直接影响到学生专业能力、职业素养的形成及将来就业。但是由于中职学校普遍存在对学生专业技能的重视,文化课淡出了中职教育的视线,逐渐滑落到边缘位置。中职语文作为文化基础课必须给予重视,采取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不断提高教学质量,为学生专业成长服务。为此,中职语文教师要运用恰当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语文的应用实践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修养。

一、课前幽默沟通法,让学生收心凝神

上课铃响后,学生往往还各行其是,这时,老师与学生有效沟通几句,可以起到让学生收心凝神的作用。如一上课就有学生趴在桌子上睡觉。教师可以故意高声说,“谁迷倒了这么一大片?”学生会七嘴八舌,相互推醒。如一上课就面对沉闷的课堂,可妙用鲁迅的名言:“沉默啊!沉默!不在沉默中暴发”,待学生说出“就在沉默中灭亡!”可将学生的心神拉回到课堂学习中来了。方法有许多,这需要教师根据课堂实际情况灵活采用。

二、课前三分钟领背法,让学生雅兴乐趣

集中学生的心思是教学的关键。开始上课时,时常有“人在此而心在彼”的现象。对此可采用课前三分钟领背法,学生对已学过诗文的背诵很感兴趣。可在上课起立后,依次由一名学生领背曾经学过的著名诗文。虽然只有三分钟,不但能引导学生巩固旧有知识,而且能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北宋教育家张载提出“书须成诵”,而孔子说“温故而知新”,这既增加了学生温习旧课的兴趣,积累巩固了知识,又训练了语言表达能力,起到了雅兴乐趣的作用。

三、新颖的导入法,让学生由兴而趣

“好戏看开头”。教学时好的导语能激发学生良好的学习兴趣,推动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要从悬念导入、情境导入、故事导入、新旧知识联系导入、谜语诗词导入、顺口溜导入、联想导入,歌曲导入等中推陈出新。如《故都的秋》教学开始,可用李煜词《乌夜啼》渲染一种秋的悲凉,可让学生回忆李清照的《声声慢》和柳永的《雨霖铃》等描写秋景的诗词,这样在学生脑海就构建了一幅秋景图。

四、多设诱导朗读法,让学生口动心悟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只有让学生多读,一些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意境美才会体现出来,才能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从而提高教学效果。经典的专业朗读录音、教师示范朗读和学生的示范朗读等朗读技法不能丢。采用学生分组朗读、集体朗读、分角色朗读,分男女朗读,也能激起学生的朗读兴趣。文章的朗读,要求学生做到四个“不”:不错读、不添读、不漏读、不重复读。别人朗读时,要求其余同学充当临时裁判,记下朗读者朗读失误的次数、类型,到朗读结束,就对朗读失误情况进行汇总。这样的朗读活动,可以培养并提高学生的朗读兴趣和朗读能力。

五、音乐、绘画技法,让学生乐学会意

可借助多媒体教学手段,把音乐、绘画元素运用到语文课堂教学中去。如结合教学内容,利用爱音乐、懂绘画的学生在课堂即兴歌唱或绘画,这样创造性地移用到教学中来,会变枯燥无味为生动有趣,变单一的读读、议议为既唱又读、既画又背,能让语文课“活”起来,“亮”起来。如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教学,可安排班上“百灵鸟”教同学们唱;再指导他们以联想和想像的思维方式品析、诵读;然后,请班上绘画能手用简笔画法,把上下片涉及的人与景创造性的绘出来。最后,全体学生眼观简笔画图,朗读原文。这就形成了“唱、品、读、画、背”的教学思路。

六、穿插仿写法,让学生由作而趣

在课堂教学中,适当穿插仿写训练活动,能让学生把知识运用到实践之中,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知识的兴趣。如余光中《乡愁》诗写到“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可要求学生即兴模仿一首献给母亲的诗。为了便于学生摹仿和创作,可提供了一种填空式摹仿创作的方法,在黑板上写到“小时候母爱是______\______\______\\长大后\母爱是______\______\______\\……而现在\母爱是______\______\______”。这样可有效激发学生写作热情,让学生享受创作的乐趣,学生不但学习了《乡愁》这首诗,而且也感受到写诗也并不难,从而调动了学生学习、创作的兴趣。

七、文章旁批法,让学生动笔增记忆

有不少中职学生“懒”于动笔和“懒”于翻书。上课不动笔、不翻书,自然就会滋生扰乱课堂秩序的事情来。由此,重视教法的同时,更要重视学生的学法。语文教学时常要求学生对一篇文章的字词、语句、文段作旁批注解,能让学生在课堂上紧跟老师的进度,既能养成学生们动笔做笔记的习惯,又能让学生们借助旁批注解增强了对知识点的理解与记忆。如果一篇文章学完了,学生的书本依旧崭新未作任何旁批,这样的学生往往学习效果不好,没有良好学习习惯。相反,如果我们平时重视并督促学生在文章相应处做旁批注解,久而久之,一打开学生书本,我们就会发现书中随处可见的圈、点、勾、划,页眉、页脚及周边空白处,处处留下了该生课堂专心听讲而写下的课堂笔记与旁批信息。重视并督促学生做文章旁批注解,让学生在写旁批注解笔记的过程中克服课堂上那些林林总总的乱象,是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果的重要举措。

以上课堂教学策略,我们通过实际课堂教学的运用,课堂教学效果得到有效提高。奋斗在中职语文教学第一线的教师,需要提高课堂教学应变能力,针对所教专业和班级的学生学情,灵活运用课堂教学策略和创新课堂教学策略,是提高中职语文课堂教学效果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能力构建与专业发展》编委会.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能力构建与专业发展[M].重庆:重庆出版社,2008.

[2]陈旭远,张捷.新课程实用课堂教学艺术[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