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概念教学反思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4-08-18
/ 1

高中历史概念教学反思

单伯海

单伯海山东寿光现代中学262700

历史概念是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和历史人物本质属性的反映。它具有概括性和层次性的特点。所谓概括性,即指它反映的内容是概括的、抽象的;所谓层次性,是指它不仅包括时间、空间、人物、特征等要素,而且它的内涵随着历史的发展而变化,各种历史概念上下左右交织在一起,构成一个网络。这些特点决定了学生掌握历史概念通常需要经历一个由模糊到准确,由片面到全面,由浅入深的过程。

在教育部制订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历史教学大纲》中对历史概念有明确要求:“普通高中的历史教学,要在初中教学的基础上,使学生进一步掌握重要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现象,理解重要的历史概念,了解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及其不同历史时期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初步认识历史发展的基本规律。”《历史科考试说明》考试能力要求也有这样的文字叙述:“再认、再现重要的历史事实、历史概念和历史结论。”由此看来,对于历史概念的阐释应贯穿于平时历史教学过程之中,有利于增强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理解与把握。

当教学中遇到学生难懂的概念时,很多教师通常仅用直接下定义的方式一带而过,或仅从一个方面解释了事。这种做法使得历史概念成了只需教师灌输学生就能掌握的东西,成了一种固定不变的、单面意义的僵化知识。历史学科中有许多理论概念是很抽象的,无论学习方式多么热闹,如果学生难以真正同化概念,历史思维能力就无法发展。所以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帮助学生形成历史概念,无论是对提高学生考试能力,还是加深学生理解和认识历史都具有重要意义。

第一形成历史概念是历史认识、理解历史的中心环节,因为历史概念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第二形成历史概念是学生掌握历史知识结构的重要关键。因为历史知识结构是由许多相互联系的历史概念及其史学原理构成的,每一个历史概念是历史知识结构的基本单位。

第三形成历史概念是全面完成历史教学任务的基本保证,因为历史概念形成过程是学生逐渐从历史现象提高到本质的认识过程,也是认识历史发展规律的过程。

历史概念,既具有一般概念的共性,又有它自身的特殊性。它是人们对历史事物从现象到本质的全面认识的概括性反映。历史概念,是人们对历史事物全面、概括认识的反映;历史事物是区分为不同种类的,因此,历史概念也相应地划分为不同种类。

那么,如何进行有效的历史概念教学?

一、教会学生理解完整的历史概念(内涵、外延)才是有效的

一个完整的历史概念包括历史概念的内涵和历史概念的外延。一个历史概念的内涵,就是它所概括的历史事物的本质含义和内容。而一个历史概念的外延,包括它所概括的历史事物的发生背景、结果、影响、评价等要素。

所以在平时教学中,对于历史概念,我们必须教会学生理解完整的历史概念(内涵、外延)才是有效的。比如在学习“明治维新”这个历史概念时候,必须让学生明白它的内涵和外延。

1.内涵。

时间、性质:1868年、日本推翻幕府后,明治政府实行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2.内容。

政治方面。废藩置县,加强中央集权;经济方面,允许土地自由买卖,置产兴业,发展近代工业;社会生活方面,提倡文明开化,即向欧美学习,努力发展教育。

3.外延。

背景:日本闭关锁国、内忧外患;幕府统治危机;西方列强入侵,沦为半殖民地。

4.结果。

改革成功。日本摆脱沦为半殖民地的命运,走上资本主义强国道路

5.影响。

是日本历史上的转折。从落后的闭关锁国的封建国家转变为资本主义强国。但改革保留大量封建残余,特别是军国主义;日本强大起来以后很快走上对外侵略扩张的道路,对于其他亚洲国家来说是一种灾难。

二、教会学生理解精确的历史概念才是有效的

一个精确的历史概念所界定的时间、空间、人物、事件等都是确定的。在人们现在认识能力达到的历史长河里都有一个固定的坐标。虽然逝者如斯,但“故垒仍在”。如在学习中国古代的中枢权力机构时,就要让学生明确三公九卿制、中外朝制度、三省六部制、二府三司制、内阁、军机处等这些概念,只有理解了这些概念才能从整体上把握中国古代中枢权力机构的演进过程。

三、教会学生在知识体系里理解历史概念才是有效的

所谓历史概念的结构关系就是指概念自身随时间变化而演变的时序性结构以及概念与其他概念相关联而形成的逻辑性结构。其中逻辑性结构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知识体系。如在学习苏俄的社会主义建设时,让学生理解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斯大林模式。如果理解了这三个概念,学生也就能理解苏俄建设的过程,也就提高了历史学习的效率。

以上仅是在教学中的一些粗浅的认识,而形成历史概念的方法当不止以上几种,但我们要懂得在形成历史概念的过程中,我们的着眼点不能只固守在课堂讲述一个方面,还要训练学生,使学生独立地完成历史概念的完整内涵。这对他们形成正确的历史概念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