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赛与表演在文言文课堂的运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10-20
/ 1

竞赛与表演在文言文课堂的运用

王少杰郭文晶

王少杰郭文晶

(吉林省靖宇县第三中学,吉林靖宇1352000)

摘要:为增强文言文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和时效性,使学生乐学、爱学文言文,所以在文言文课堂中引入竞赛法和表演法。文言文课堂竞赛法的运用:朗读比赛赛译课文。文言文课堂的情境表演:演绎旅游场景、亲身体验揣摩、课本剧表演。

关键词:文言文学习;竞赛;表演

中图分类号:G6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6035(2013)10-0000-01

正文:阅读文言文能够提高学生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丰富学生的文学素养,在语文教学中尤为重要。而学生对文言文普遍有畏难情绪。文言文课堂教学引入竞赛与表演,可以减少学生抵触情绪,增强文言文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和时效性,使学生乐学、爱学文言文。

一、文言文课堂竞赛法的运用

1.朗读比赛。

文言文比较拗口难懂,但是有句话说得好“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教学文言文时,在解决生字的前提下,采用朗读比赛的方式,激起学生的好胜心,可以使学生充分朗读的基础上理解文意。

可以采用师生朗读擂台赛、小组竞赛朗读、男女生接龙赛读、分角色赛读等多种方式朗读课文。最开始的要求可以放低,准确断句,不读错别字,达到要求后提出要读出感情。这样逐步提高要求,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可以照顾到,每个学生都可以在老师设定的目标中找到自己的位置,比较容易获得成功的愉悦感。读到可以流利背诵的程度,课文的意思就理解了大半。这样学生在反复训练中很快掌握了朗读的技巧,做到了正确、流利并富有节奏感,从而为下一步学习打下基础。

2.赛译课文。

《语文新课程标准》提出“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以往那种一句一句的翻译的方式费时费力,效率极低,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所以对于翻译课文可以直接放手,让学生借助注释和文言词典,独立翻译课文。翻译时可以直译、可以用口语,可以用优美的书面语,可以用身体做辅助动作。

翻译句子男女生比赛,采取抽签的形式翻译某一句,可以是文中难于理解的句子,也可以是文中的重点句。把学生的名字写在纸条上,抽签检验翻译课文的熟练程度。翻译对的加分,翻译错的不扣分,对手再翻译。一节课上完统计分,赢的一方可以让输的一方买吃的,也可以表演节目。这样做大大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全员参与,避免了溜号和偷懒,提高课堂时效性。

可以设计比赛的内容还有很多,教师根据教学的需要随时安排。二、文言文课堂的情境表演

教学文言文,可以根据内容的不同,设计不同的表演环节,增强教学的趣味性。

演绎旅游场景。初中古文写景游记类居多,如今旅游热门,可以选几个学生做不同场景的导游,其他学生成为游客,把课上成“旅游课”,使学生“走出”课堂,进入大自然中。同时在授课的过程中介绍一些课外相关知识,这样既能让学生增长见识又有效的提高了效率,兴趣来了,热情也就高了。比如教学《小石潭记》、《醉翁亭记》等游记性散文,可以分段招聘导游,学生根据课文内容编写导游词,配以相应的风景幻灯片进行介绍。这样直观有趣的课文解说,可以省去翻译课文的枯燥乏味,还可以调动学习的积极性。

亲身体验揣摩。像《送东阳马生序》这样的文章,可以依据环节因势利导。比如在第一段讲解过程中,设置了一个情境,让学生分别扮演先生和宋濂,表演宋濂虚心求教和先生严厉叱咄的情景,学生自己设计台词和动作。可以选几组表演。在学生余兴未尽时,再把两个宋濂都请到讲台上,让他们谈谈被训斥的感受,联系自己的实际情况谈出一些启示和看法,这样就使语文教学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对勉励马生勤奋学习这一主题有了更深刻的认识,解决了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分析第二段内容时,让学生演宋濂在穷冬烈风中跋涉的情景,抓住“负箧曳屣”中的“曳”字,由学生表演“曳”,直观真切地体会跋涉的艰难,自然引出宋濂生活的艰苦,从而加深了对精神的富足可以战胜物质的贫困的认识。

课本剧表演。对故事性强的文言文进行改编,进行课本剧表演。比如《唐雎不辱使命》,在表演后,由演员分析所演的人物性格,就会更准确,更形象,最后共同品评学生表演的得失既完成了教学任务,又提高学生表演能力。

比赛和表演只是手段,不能为了比赛而比赛,为了表演而表演。这一切的手段背后都是让文言文的课堂更具时效,更具吸引力。

一堂好的文言文课,像一首古韵盎然的曲子,竞赛和表演是其中跳跃的音符,使曲子更有活力。所以要寓教于乐才会使学生对文言文不会产生畏难情绪,文言文教学才会更加多姿多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