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柱凝胶法筛查不规则抗体临床效果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4-12-22
/ 2

微柱凝胶法筛查不规则抗体临床效果观察

王辉

王辉

(南阳南石医院输血科河南南阳473000)

【摘要】目的探讨和分析微柱凝胶法在输血前不规则抗体筛查中的临床应用及效果。方法对于本院自2011年3月至2014年2月住院输血患者共6340例,全部运用微柱凝胶进行不规则抗体筛检,并和在2008年10月-2010年9月未作常规进行抗体的筛查试验的输血患者的输血反应进行对比。结果在全部6340例患者血中,共筛查出抗体42例,其中,非特异性抗体10例,阳性率为0.16%,特异性抗体32例,阳性率为0.50%。在2008年10月-2010年9月未作常规进行抗体的筛查试验的输血患者5075例中,发生输血反应共6例,发生率为0.12%;而2011年2月-2014年2月,全部输血患者发生输血反应1例,发生率为0.02%,该两组患者的输血反应发生率对比,具有明显的差异(x2=9.023,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运用微柱凝胶法对于患者输血前进行不规则抗体的筛查,可以确保临床安全输血,有效降低不良输血反应的发生风险。

【关键词】不规则抗体微柱凝胶法抗体筛查

【中图分类号】R4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4)17-0271-02

对于诸如有肿瘤、肝病、新生儿以及有妊娠史、输血史特殊病种的患者,在交叉配血前进行抗体的筛查及抗体性质的鉴定,可以为确保临床输血安全以及新生儿溶血病的预防提供有力的保障,能够有效降低输血反应发生的风险[1]。因此筛查临床有意义的不规则抗体,可以减少输血反应的发生,提高输血疗效,对临床安全输血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本院自2011年3月至2014年2月对于进行不规则抗体筛查和鉴定患者的结果进行汇总和分析,取得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本院自2011年3月-2014年2月期间,我院得住院输血患者共6340人次,其中男性3125例,女性3215例,本研究另选取在2008年10月-2010年9月期间,未作常规进行抗体的筛查试验的输血患者5075例临床资料进行对照。

1.2主要试剂与仪器抗筛细胞由上海血液中心提供Ⅰ、Ⅱ、Ⅲ号抗体筛查细胞。仪器为戴安娜卡式配血系统,由孵育器、离心机、判读仪组成。微柱凝胶卡由戴安娜公司提供。检测试剂均在有效期内,并且严格按照试剂及仪器说明书操作使用。

1.3方法输血前采集患者静脉血2ml,EDTA抗凝,在室温下以1900g离心,收集血浆。采用微柱凝胶法,在微柱孔中各加入受血者血浆50ul,分别加入1号、2号和3号0.8%的抗体筛查细胞各50ul,将卡放入37℃孵育箱中孵育15min后,经80-100g离心10min后判断结果。阳性者进一步用谱细胞与患者血浆标本在凝胶卡上做抗体鉴定。

1.4结果判定红细胞挡在柱子的上端,表示红细胞与相应的抗体发生凝集,试验结果为阳性;红细胞通过凝胶的缝隙到达柱子的底部,表示红细胞未与相应的抗体发生凝集,试验结果为阴性。

1.5统计方法运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各组之间率的比较采用卡方检验,若P<0.05,则表明存在明显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在全部6340例患者血中,共筛查出抗体42例,其中,非特异性抗体10例,阳性率为0.16%,特异性抗体32例,阳性率为0.50%。在2008年10月-2010年9月未作常规进行抗体的筛查试验的输血患者5075例中,发生输血反应共6例,发生率为0.12%;而2011年2月-2014年2月,全部输血患者发生输血反应1例,发生率为0.02%,该两组患者的输血反应发生率对比,具有明显的差异(x2=9.023,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

3.讨论

不规则抗体绝大多数是IgG性质,有些抗体较弱,交叉配血时可能漏检,从而引起严重的溶血性输血反应,给患者生命安全带来威威胁。据有关文献报道,通过常规的不规则抗体筛选,不完全抗体的发现率约为0.7-0.8%[2]。本研究中的不规则抗体检出率为0.50%,和该研究结果基本一致。不规则抗体筛查阳性时,必须进一步作抗体鉴定,确定其特异性后,再输入无相应抗原的红细胞,才能达到安全输血的目的。

自身免疫性疾病可引起多凝集现象,抗体筛查阳性、Coombs试验阳性、造成配血困难者尽量不采用输血治疗,待抗体效价降低或消失后再输血[3]。抗体筛查中,发现部分非特异性凝集,应进一步排查确定为非特异性干扰因素[4]。如果由于患者用药或疾病引起的抗体筛查阳性,证明为非血型抗体干扰,无临床意义。本项研究自2011年3月-2014年2月,对有输血史、妊娠史及需要反复输血治疗的患者进行抗体筛查后,结果发现由不规则抗体引起的溶血性输血反应发生率,与2009年10月-2005年9月未作抗体筛查的输血反应发生率对比,有明显的下降,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这说明不规则抗体筛查能够明显地降低不良输血反应。

综上所述,在交叉配血试验前或输血前,进行抗体筛选和鉴定检测,使交叉配血更具有目的性,可发现具有临床意义的不规则抗体。一方面可以提醒临床医生需提前备血,以防紧急用血时找不到相容的献血者,而延误患者的救治,第二可以缩短反复交叉配血所耗费的时间,快速获得相容的献血者血液,同时,还可以通过抗体筛选或者鉴定试验,从而提高不相容性得检出率,如果是常规进行抗体筛选或者鉴定和交叉配血,则可有效地避兔漏检。所以在临床中值得引起足够的重视。

参考文献

[1]苗伶俐,马晓云.输血前进行不规则抗体筛查的必要性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半月刊).2009,11(08):194.

[2]杨世明,崔颖,张勇萍.微柱凝胶法在抗体筛查中的应用及其影响因素探讨[J].现代检验医学杂志.2006,15(04):69.

[3]曹荣,刘凤华,于洪敏.微柱凝胶法检测不规则抗体的临床应用[J].临床输血与检验.2010,18(02):216.

[4]王桂萍,罗小华.4680例患者不规则抗体筛查结果分析[J].川北医学院学报.2010,22(06):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