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丰富数学课堂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09-19
/ 1

如何丰富数学课堂

孟燕

——教学感想

孟燕山东省栖霞市实验中学265300

从教十余年,我渐渐地发现有越来越多的学生厌倦了数学学习。尤其是初中阶段,四年的学习生活,随着难度的加大,知识量的增多,每一年都有学生步入数学瘸腿的行列,令人惋惜。

如何改变这一局面,让数学课堂也和其他学科一样,充满趣味性和吸引力?在这一方面,我也曾经苦恼过、思索过、尝试过。下面谈一下我的拙见。

我认为首先要充分挖掘数学的趣味、奥妙及应用,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帮助其在战胜困难的实践中感受成功的喜悦。让不同层次的学生每一节课都有成就感。其次数学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教师必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发现和挖掘生活中的一些具有数学趣味的问题,展开最基本的、丰富多彩的数学教学,使他们有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体会数学源于生活,并服务于生活。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解决实际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感受数学的趣味和作用,体验数学的魅力。

一、重视导课,创设问题情境,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例如:我在教学《平行线与相交线》一章时,创设了问题情境:生活中处处可见道路、房屋、山川、桥梁,在大自然的杰作和人类的创造物中,蕴含着无数的相交线和平行线。在这一章里,我们将发现相交线和平行线的一些特征,并探索两条直线平行的条件.我们还将利用圆规和没有刻度的直尺,尝试着作一些美丽的图案。这样的导语既让学生了解了本章的学习任务,又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只有学好数学,才能更好地服务于生活。

二、开展生动的数学活动,用生活中的语言教学,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

“学生并不是不喜欢数学知识,而是讨厌你给予他知识的这种方式”。所以,我在教学过程中善于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经常将生活中常见的事件搬到课堂上,例如:在教学《解一元一次方程》,了解到学生在去分母时,经常会丢三落四,等式两边同乘以最小公倍数时,整数项往往漏乘,我便用生活中平均分东西的生活情境,让学生去分母时,先做到平均分,在去分母,效果非常好。也可以开展丰富多彩的数学活动。又如在学习“立体图形与它们的表面展开图的关系”时,既要由立体图形想象出它的表面展开图,又要根据表面展开图判断可折成哪种立体图形,内容抽象,学生难掌握。因此,在上课时,结合了折纸游戏,通过剪一剪、折一折来引导学生探索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关系。学生在折纸的游戏中学会了本节课的知识。很大程度上提高了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苏霍姆林斯基也说过:“应该让我们的学生在每一节课上,享受到热爱的,沸腾的,多姿多彩的精神生活”。我们数学教师在新课程的教学中也应争取做到这一点。

三、关注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让学生在不断成功中感受快乐

例如,在作业的处理上,并不是所有的学生都做同样的作业,常常是布置一些基础题,一些提高题,学生可以选做一个,也可以选做两个。但切记不能把学生分类:基础差的就做基础题,成绩好的就做提高题,这样很容易打击潜能生。让他们自己去选择,他们会量力而行的。当学生能够真正感到解决问题的主人是自己的时候,由此产生的成就感是不言而喻的。对于学困生,让他们自己给自己布置作业,原则是学会本节课的基础知识,这种自由选择的方式极大地提高了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成就感和自信心。

四、从学生的思维特点出发,创设学生感兴趣的动手操作情境

数学知识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具有抽象性,低年级学生的思维处于以形象思维为主的阶段,要使学生理解数学概念,单凭教师的语言阐述,那是达不到要求的。因此教学中教师要尽量为学生创造条件,让学生去动手操作,去感受,从而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

如,进行关于截面的教学时,让学生利用自带的萝卜、黄瓜、土豆进行实际的削切,在操作中具体地观察、感受、思考长方体、正方体等地不同的截面,认真填写观察记录。操作完成了,关于截面的知识也在不知不觉中学会了。这样的教学,学生自始至终兴趣十分浓厚。

五、生动诙谐的教学语言,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丰富课堂

教学语言既非书面用语,又非口头用语,要通俗明白,使学生听得有滋有味,喜闻乐见,教师应该尽可能地接近生活,使抽象的概念形象化、具体化,使深奥的知识明朗化。用自己深厚的文化底蕴教给学生丰富的数学素养,通过驱动学生的数学想象,来达到培养学生数学能力的目的。

如:在教学《直线和线段》时,针对要求学生理解直线是无限长的这个难点,我在设计上除了应用多媒体进行演示外,还进行了形象、生动的语言描述。然后说:这条直线可调皮了,它的两边延长至屏幕边,还不停下来呢,左边穿过黑板,穿过教室的门,穿过围墙,穿过大黄山公园,穿过……右边也穿过黑板,穿过窗户,穿过……随着悠扬的音乐,大家闭上眼睛想象,使得理解直线是无限长的这一难点迎刃而解。

六、借助学科之间的知识联系,用形象记忆法教学

学习是为了应用,可我们的学生缺乏运用知识去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