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幼儿角色游戏中同伴合作行为分析及教育对策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10-20
/ 2

大班幼儿角色游戏中同伴合作行为分析及教育对策

王晓敏

(上海市浦东新区恒宇幼儿园,上海市200123)

摘要:同伴合作行为能有效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对于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有积极作用,在大班角色游戏中引导幼儿相互合作是十分有效的教育手段。应对当前角色游戏中的同伴合作行为进行分析,探寻有效教育策略。本文首先分析同伴合作行为对幼儿成长的影响,进而分析大班幼儿角色游戏中的同伴合作行为,最后提出改善策略,以促进幼儿合作能力的提升。

关键词:幼儿;同伴合作;角色游戏

一、同伴合作行为对幼儿成长的影响

大班幼儿正处于对合作行为产生认知的重要成长期,幼儿对合作的认识会随着年龄逐渐增长,让幼儿在角色游戏中充分与同伴进行合作,不仅能提高游戏体验效果,还能有效锻炼幼儿的社会交往能力,使幼儿具备更强的合作能力。幼儿的成长并不是孤立的,需要与身边的人进行密切交流,在幼儿园内要与教师与同伴交流,在家庭环境中也要与家人进行交流,通过参与角色游戏幼儿能体验不同角色,也会借助角色之间的关系与同伴进行合作,逐渐增强幼儿的合作意识。合作意识对于幼儿的成长有十分积极的帮助,随着素质教育理念不断推广,对幼儿的教育也越来越重视综合素质的提升,良好的合作意识与合作能力能帮助幼儿打造良好的交际圈,与同伴相处更自如,能促进幼儿的心理健康发展。

二、大班幼儿角色游戏中同伴合作行为分析

(一)对合作主题的研究

大班角色游戏中会涉及到多种游戏主题,幼儿的合作行为也是围绕各种游戏主题展开的。经过多年观察可以看出,幼儿在不同类型的合作主题中所表现出的合作深度、合作积极性各不相同。幼儿角色游戏的主题主要包含交换类、协助类、嬉戏类、获取类游戏等。幼儿活泼好动,对于能共同游戏的主题更感兴趣,也容易产生合作互动。当角色游戏中的主题活动材料种类十分丰富时,幼儿参与游戏的积极性更强,也愿意主动与同伴合作。比如在“开商场”游戏中,大班幼儿军军扮演购物者,美美扮演售货员。当军军选择购买一架玩具飞机时,美美主动询问“你是要付现金吗?”军军掏出了手中的一张卡片,说“我可以刷卡吗?”“当然可以”美美拿出了一个积木块充当POS机,完成了刷卡交易。可以看出,当幼儿们都积极参与到游戏中后,同伴之间会自然而然地进行合作,游戏体验更好[1]。

(二)对合作方式的研究

幼儿之间进行合作时会采取语言方式、行动方式以及语言加行动的方式进行合作互动,这与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行为习惯有直接的关系。幼儿参与角色游戏时,必定会进行互动交流,而合作过程中也往往是语言与行动同时存在,用语言作为交流主要工具,用行为替语言做说明。比如在开展角色游戏“小食堂”时,幼儿之间的合作交流就是语言与行动同时进行的。小明拿着自己的小饭盒找到“厨师”领餐,他一边说自己需要的饭菜一边递出去饭盒。扮演厨师的小浩接过餐盒后开始“盛菜”,然后把饭盒还给小明,嘴里还说着“你看看够不够,不够我再给你加菜哈”。在游戏过程中,幼儿们的语言交流和行动相配合,使游戏的细节更丰富、游戏过程更贴近生活。

(三)对合作情绪的研究

良好的情绪是促进幼儿同伴合作行为的基础,但是角色游戏中的情绪较为复杂,除了积极正向的情绪外,还包含中性情绪与负面情绪。幼儿的情绪主要受游戏主题的影响,在嬉戏类的游戏中,幼儿之间的合作也普遍表现出轻松、快乐的积极情绪,而在有竞争类的游戏中,则容易出现愤怒、沮丧等负面情绪。在一些交换类游戏中,幼儿的情绪变化并不明显,属于中性情绪特点。教师在角色游戏中要做好情绪引导与安抚工作,及时发现幼儿之间的消极情绪,并对幼儿的情绪问题进行正确引导,培养幼儿的积极情绪,让游戏保持良好的合作氛围。

三、促进幼儿同伴合作的教育对策

(一)培养幼儿的同伴合作意识

教师应该在日常活动中培养幼儿与同伴之间的合作意识,让幼儿意识到团结协作的重要性,从而促进幼儿的社会性发展,锻炼幼儿交往能力。当角色游戏中幼儿表现出有寻求合作的愿望时,教师应该及时鼓励幼儿,并告诉幼儿如何与同伴沟通。比如小明想和伙伴交换玩具时,教师可以鼓励小明提出自己的想法,并告诉小明正确表达的方式“我们能交换一下玩具吗?给你玩我的娃娃,让我玩一会儿你的小汽车?”幼儿能主动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意愿对于促进合作有非常积极的作用,也能强化幼儿脑海中对合作的意识。当幼儿之间的合作产生纠纷时,教师也应该及时介入,了解情况并对幼儿之间的矛盾进行合理化解。让幼儿端正与同伴合作的态度,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能有效促进合作能力的提升,是改善班级内幼儿整体合作行为的有效手段。

(二)强化幼儿的合作能力

在幼儿角色游戏中随时可能出现各种争执或矛盾,这十分考验幼儿的合作能力,部分幼儿因为参与游戏被其他伙伴拒绝,因此产生消极情绪,针对这类问题教师要着重帮助幼儿强化合作技能,让幼儿学会有技巧的与同伴交流、协商,促进合作的发展。比如当幼儿提出想加入某个群体的游戏却遭到拒绝时,教师不应直接要求其他幼儿接纳同伴,而是应该指导提出要求的幼儿通过交换、做贡献的方式尝试融入群体。当幼儿在角色游戏中产生纠纷时,教师也应该及时了解情况,并建议幼儿们协商解决,可以提出几个方案让幼儿自己选择,这样一来也能培养幼儿的问题解决能力,再遇到这类问题时幼儿就会想到教师的建议,会自发提出解决方案,能有效化解合作中的矛盾。良好的沟通技巧和解决方案是促进幼儿合作的有效手段,教师也应该引导幼儿用和善、亲近的语气与同伴交流,避免用命令、强制性、霸道的语气要求别人,只有这样才能强化幼儿的交往能力,促进幼儿合作。

(三)培养幼儿的分享意识

受到家庭环境的影响,很多幼儿养成了以自我为中心的思想,不愿意与其他伙伴分享,在角色游戏中也经常因为争抢玩具或角色而产生争执。教师应该认识到,幼儿之间的争抢既是幼儿保护自身利益的天性同时也是幼儿自私心态的表现,要促进幼儿之间的合作就应该培养幼儿的分享意识,使游戏氛围更轻松温馨,促进角色游戏的开展。教师要在日常给幼儿灌输分享使自己更快乐的概念,让幼儿认识到将快乐分享后能收获到更多的快乐和友谊,培养幼儿博爱、宽容的心态。此外,教师也应该及时做好材料补充,确保游戏中材料的多样性、新鲜度,减少幼儿之间的争执,打造和谐的游戏氛围。对于角色争执问题,教师可以引导幼儿进行公平协商,可以用轮流扮演的方式化解纠纷,要让幼儿认识到自己并非游戏的中心,每个人都享有同样的机会。

(四)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

教师专业的引导和管理能有效促进角色游戏中的秩序性、公平性,可以促进幼儿之间的合作行为。幼儿都把教师视为自己的学习对象,因此教师的专业水平对幼儿行为习惯的影响非常明显,教师应在教学管理中做到公平合理,给幼儿树立正确的学习榜样。对幼儿游戏过程中的引导和约束能有效反应教师的专业水平,教师要不断提高对自己的专业要求,做到合理适宜地介入,给幼儿自我发挥的空间,锻炼幼儿的合作能力,从而强化幼儿之间的合作行为发展。当游戏中部分幼儿表现出过激的言语和行为时,教师也应该对幼儿进行及时的规劝,给其他幼儿灌输公平公正的概念,确保幼儿之间合作的公平性。

四、结束语

同伴合作行为的推进需要教师的正确引导,教师要在游戏前做好物质准备与思想教育,培养幼儿的分享意识与合作意识,促进合作行为的公平有序。为促进幼儿的合作能力提升,教师也应不断鼓励幼儿,使幼儿获得正确的合作与沟通技巧,逐渐提升幼儿交往能力,促进其综合能力发展。

参考文献

[1]周平,李思思.大班幼儿同伴合作行为的现状和培养研究[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9,15(03):151-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