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语文教学过程渗透生活化理念之初探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03-13
/ 2

中职语文教学过程渗透生活化理念之初探

钱珍一

浙江省象山县宁波建设工程学校315700

摘要:生活是语文的土壤,语文源于生活并服务于生活。把对生活的思考加入课堂之中,把生活化理念融入语文课堂,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完成职业高中所承担的教育使命。本文重点分析通过课前体验、情境创设、教学品味和课外延伸四个阶段,将生活化理念渗透进中职语文教学过程中,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并由此延伸到生活,让学生更加热爱生活和善于品味生活。

关键词:职业高中;语文教学;生活化理念运用

“生活处处有语文”,这是近年来许多语文教育者都愿意接受的观点。特别是中职学校,面临承担培养学生适应社会能力的使命,因此,语文教学生活化、让语文最大限度地回归生活,成为中职学校语文教学非常重要的一个目的。

一、中职语文教学过程生活化理念建立的必要性

杜威于1897年提出“教育即生活”理论,这一理论有两个基本含义:一是要求学校教育与社会生活、儿童生活相联系,关注教育对生活的影响;二是要求教育应体现生活、生长和发展的价值,构建一种美好的生活。生活是语文知识的源泉,语文知识来自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只有融入生活,用生活的概念来学语文,才能真正学好语文。从中职学生的实际出发,因人施教,因需施教,运用生活化的教学理念,在增强学生基本语文素养的同时,丰富学识,拓展眼界,引导学生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积极主动地介入自己的生命活动、心灵成熟,创造属于自己的成功未来。在语文课堂中,将生活化理念运用到各个教学环节,将课前、课中和课后充分利用起来,教师将自己对生活的理解和感悟传达给学生,将自己在生活中遇到的事情和问题介绍给学生。让学生用生活化的观念来学习语文,使学生有一个“大语文”的学习观念。

二、中职语文教学过程渗透生活化理念的具体方式

1.生活化的课前体验

中职语文教学大纲中说,“学习语文的最终目的是增强学生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适应日后学习和发展的能力”。但是,往往中职生对颇具艺术性、人文性的语文不感兴趣,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现行的中职语文课堂教学丧失了生活意义和生命价值。比如写作课,“怎样写一朵花”,此命题一出,坐在教室里闭门造车,不如身临其境来得鲜活可感。带着学生走到园子里,看花形、花色,听风吹落英,摸触感质地,感花神花韵。这一朵“花”自然非书页上的那一朵花干瘪无神,反而灵动可人,各具性格特色,而成为每一个学生的独一朵花。文学作品本来就是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将生活体验融入教学预习中,更显自然契合。

2.生活化的情境创设

古人云:“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及文章。”语文和生活之间不应该有厚厚的屏障。学习场所不应局限在课堂,学习对象也不应仅仅是一本静态的读物。语文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尤其面对我们基础较薄弱学习主动性较差的中职生,教师更应该把语文教学引入生活,做到围绕生活提取、拓展教材,把学习的内容真真切切地和生活内容联系起来,拉近语文教学和学生生活的距离,使教学贴近学生的生活,从而引导学生去观察生活,感受生活。

中职教材中选入的日本作家栗良平的《一碗清汤荞麦面》问世将近三十年了,时代、文化都与当代的学生相去甚远。如果我们在教学时仍将关注的重点放在字词句的斟酌上,那么犹如珍珠落入鱼目,不能散发出应有的光彩。所以教学时,我们可以采用“故事新编”的办法,为它注入新时代的血液,重新设定人物身份,尝试改编中式语言,添加更富故事性的动人情节,组织学生在课堂上演出。从而让学生们更好地从这个“老故事”中,挖掘出当今社会的“新意义”,面馆老板的经营之道,母子三人的勇气和努力,身处逆境时触动灵魂的人格力量和人性光辉。也让学生们更能保持主动进取和乐观向上的心态,并怀着美好的心灵去从事工作活动。

3.生活化的教学品味

在语文教材中,一篇文章不是单纯的一篇文章,它是一个一个别具特色的人,一段一段深刻烙印的时代。“知人论世”,联系作者经历,了解时代背景,才能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课文。但是世易时移,这些时代背景,有的学生能够理解,有的学生很难理解。这就要求课堂教学中,要找出作品的时代与当前的时代的契合点,让学生能更好地理解作品,理解作品的时代。

教师在教学中,可以把自己的生活经验融入其中讲解,也可以把学生的生活经历与学生的情感体验结合起来,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想像力和创造力,形成各自独特的阅读体验。教学王安石的《游褒禅山记》时,可以通过学生介绍自己游山时的经过,把个人的游山经验融入课文的教学之中,游山时的艰辛、游山时的乐趣、游山时的经验,古今同感,产生共鸣。《游褒禅山记》中告诉人们,要想实现理想,就必须有“志”“力”“外物”,这种感悟对于理解生活,解决生活中的困难,以及实现理想,都是很有帮助的。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可以把作者的这种理解,扩大到学生的生活场景中,让学生也会使用这种方法,来应对生活,来解决自己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学以致用。教学中让学生乐其所乐,苦其所苦,惑其所惑。这样,相同的体验,拉近了彼此的空间,消弭了彼此的时间,最后,认同了作者的观点。

4.生活化的课外延伸

语文学科是人文学科,它的教学目的之一,就是培养学生正确的观念和美好的情操,而这种观念和情操正是要通过生活来验证和实践的。

中职生大多十七八岁的年纪,正是世界观和价值观的形成期。他们对生活有了初步的看法,却并不深入,更多地是从书本中了解这个世界。虽然因此接受了大量的信息,但是因为缺少亲身体验,而印象不深,很容易被不同的观念所混淆,甚至被拉向歧途。所以,我们要开展生活化的教学,要以教材内容为中心,适当地向生活领域进行拓展和延伸,不断丰富学生的知识构成,强化美好的情感体验,培养出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

学生的生活世界是丰富多彩的,学校、家庭、社会,取之不尽,将其应用到语文教学中,往往会达到出人意料的效果。教师完全可以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知行合一,身体力行,使练习趣味化,使知识有机地转化为能力.结语:陶行知先生说:“教育要通过生活才能发出力量而成为真正的教育”。教师根据学生学习的需要,不断地唤起学生的生活经验,常学常新,持续不断地推动课堂的生成和变化。教材已不是教学的全部内容,而是一种生活的照应和延伸。语文课堂将不再是照本宣科、波平浪静,而将成为一种充满着温馨的生活气息的,动态的、生长性的“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