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声乐与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现状浅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03-13
/ 2

黑龙江声乐与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现状浅析

孙英爱

东北石油大学艺术学院黑龙江大庆163000

摘要:文章介绍了黑龙江声乐教育的历史成果,进一步总结出我国高等声乐教育存在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解决对策。

关键词:黑龙江声乐教育现状,我国声乐教育现状,问题,对策

一、黑龙江历史上早期音乐、艺术特点与成果

(一)20世纪上半叶是俄罗斯音乐对中国音乐影响

1898年中东铁路通车后,沙俄大批移民来到中国东北,致使东北的重要城市,聚居大量的俄罗斯人,俄侨十分喜爱文艺。为了满足精神上的需求,他们不但建立了各种俱乐部,而且创办了许多音乐学校。这不仅为中国增添了异国风情,而且推动了西洋音乐在当地的传播,客观上为中国的音乐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同时,俄侨音乐学校也为中国培养了一些音乐人才。

(二)黑龙江声乐艺术的地域特点

黑龙江省是一个多民族散居的边疆省份,全省共有53个少数民族人口200万,占全省总人口的5.657,其中人口较多的有满族、朝鲜族、回族、蒙古族、达斡尔族、锡伯族、鄂伦春族、赫哲族、鄂温克族、柯尔克入族等10个少数民族,其中比较知名的赫哲族歌曲在《乌苏里船歌》、达斡尔族歌曲《欢乐的达斡尔》、朝鲜族歌曲《金色的秋天》、蒙古族歌曲《马头琴之歌》、满族歌曲《喜庆》等等,由于如此众多的民族特征促使了黑龙江这片沃圭孕育了无穷的声乐文化资源,人们可以感受多姿多彩的音乐文化魅力。

基于上述两种原因,现代的声乐教育必需根据黑龙江的实际情况出发,不能照搬西方的音乐教法,可喜可贺。

(三)黑龙江的声乐教育硕果累累

黑龙江的声乐,水是声乐的水,土是声乐的土,龙江人默默无闻地培育并输出了众多的声乐人才及声乐教育人才。

(1)创新声乐教育的方法

黑龙江声乐人不断创新声乐教育方法,为培养更多的声乐人才提供科学路径,如生长于哈尔滨的著名声乐教育家金铁霖,从声音条件、情感表达、吐字咬字、音乐感受、表演能力,艺术文化修养、舞台形象等多方面入手,总结出以“声、情、字、味、表、养、象”为重点的适合民族唱法的“金式唱法”教学方法。

(2)造就声乐教育专家

由于黑龙江历来重视声乐教育,成就了大批声乐人才。如于哈尔滨俄侨音乐传习所学习声乐毕业后一直在哈执教育音乐、其“声乐发声法”在教学中得到广泛推广的刘忠;又如男高音歌唱家、声乐教育家、曾任哈尔滨师范大学艺术学院声乐系教研室主任、教授的中国音乐家协会、黑龙江省音乐家协会会员李兰宗。

二、高校声乐教学中的现状与问题

(一)“声乐”与“歌唱”概念常混淆

在传统观念上,人们往往会混淆“声乐”与“歌唱”的概念,或者人们在二者的概念使用根本没作区分。这样,声乐与歌唱的概念们们长期以来没有区分,认识清楚,这就给声乐艺术的科学性上带来了负面的影响。

声乐与歌唱二者的概念是截然不同的,声乐其中包括了人声演唱的一切音乐形态。它除了有歌唱的内容,还包括戏曲唱腔、曲艺说唱,甚至是佛教的“楚呗”、基督教的“圣咏”合理,道教的“道曲”等。然而,歌唱的内容比较狭窄。它只是声乐的一个主要的组成部分,两者再也不能混为一谈了。

(二)教学模式较为陈旧

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进一步深入,我国高校的发展也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高校的专业课程增多,与此同时,招生人数也在不断增加,在当前的高校声乐教学中,仍然采用的是一对一的陈旧的教学模式,学生所接受的知识大都是从教师得来的,因此获取知识的途径比较单一,而学生一般不敢轻易拜师求艺,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声乐的有效教学。这与当今的教育发展步伐不相符合。声乐教学长期以来一直靠的是用耳朵去分辨学生的声音,然后从中找出其不足之外。教师要通过自己的理论给不同阶段的学生传授知识,这就给教学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因此,采取有效的教学模式势在必行。

(三)课程教材内容设置不科学

声乐教学过程中,教材作为重要的载全,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整体的声乐教学水平。从当前的高校声乐教材应用情况来看,很多内容的设置存在一定的不科学性,教材应用也存在片面性,这也是需到学生感到困难重重的主要原因。作为声乐课程开始的基础,声乐教材要满足一定的层次性。

(四)在目前的高校声乐教学中,还存在着教学方法刻板的现状,单一地教师教授、学生学习以及琴房练习的教学方法已经不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

(五)在声乐教学的过程中,我们会发现,这种师生配置的方式存在许多不足之处,例如对于高校声乐的长期发展没有帮助;不利于形成一个竞争的工作环境,忽略了学生与师生之间的个体差异。

(六)声乐教学的对象素质偏低

在我国,成体系的声乐教学课程包括大专、本科以及极其少量的研究生、博士等。从课程体系本身来讲,在其教学体系中缺少了中小学的声乐教学,这就导致了虽然声乐教学对象是以本科、专科的身分在大学里进行学习的。

由于中小学时代声乐基础教育的缺失,导致提高学生素质教育难度的增加。

(七)黑龙江声乐教育存在的不足

黑龙江声乐教育存在的不足总体上与我国声乐教育存在的问题相似。与声乐对应的另外一个领域,乐器的创新与研究进展缓慢。现代教学中,仅靠一部钢琴已无法满足实际教学的需要等等特点。

三、存在问题的解决对策

(一)更新教学观念

在高校声乐教学中,教师要树立新时代的高校声乐教学观,采取循序渐进的方法,使学生的声乐技能不断得到提高。首先,在高校声乐教学中,教师要了解高校声乐教学的特点和实际情况,为学生制定合理的学习目标,有效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步骤,让学生形成整体的歌唱技术观念,为声乐教学的顺利实施打好基础。其次,教师,教师要合理引导学生转变学习观念,要让学生明白声乐教学的目的,应该达到的目标,发声的正确方式等问题,当学生形成正确的声音概念后,教师在教学中就很容易引导学生进行学习。

(二)现有的创新教学声乐模式

高校声乐教学在过去通常是采取单一的“一对一”的声乐教学模式,现在随着教育事业的发展,教学模式也不再单一,比如可以采用“一对多”的声乐教学模式,通过学生共同的讨论,学生和老师一起歌唱,然后进行分析点评,从而促进声乐的学习效果。采用“个别课”的教学模式。

(三)创新声乐教学手段与方法

经实践发展表明,传统的教学方式和手段已逐渐不能适应新时期声乐教学的发展要求。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高校声乐教学应该充分发挥现代化教学手段的作用,一方面能大大提高教学效率,另一方面能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声乐综合水平。

借助现代教学设备,学生可以更为直观地看见声音的波形及五线谱,并能在教师的指导下对自身歌唱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有效的调整。

(四)优化声乐课程和教材设置

高校声乐教学教材设置不科学,内容缺乏针对性,也必然不利于实现专业化的发展。为此,高校声乐教师应基于学生现有的声乐水平和能力。积极优化课程相关的教材设置,打造适合学生发展的专业化课程体系,这样不仅有助于学生专业技能的发展,对以后的就业也有重要的促进意义。作为高校声乐教师,还应该充分认识到课程设置与专业发展方向的关系,并基于此进行相关课程的合理设置,保证教学计划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五)声东提高教师的综合能力与素质

教师与学生是教与学的关系。学生是通过教师的引导和范唱来掌握技巧的。因此,教师就要掌握扎实的基本功,不断更新教学观念,并且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来提高学生的声乐水平。同时,声乐教师需要具备丰富的音乐知识与文化知识,只有具备了扎实的文化功底,才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作品。而教师的实践能力,比如演唱实力,这就声乐教学的保证,又如钢琴演奏也是必备的教学能力之一。再配上中国民族乐器组合就更好了。

(六)师生配置实行双向选择。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愿望自主选择教师,教师也可以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选择学生,这种配置方式在第二学年开始之前实行最佳。经过实践证明,一些高校采用之后,反映不错,不但调动了教师工作激情,而且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信心,从而进一步堤高教师的教学质量。

结束语

我们只有认真细致的抓住本土音乐文化的特点,将黑龙江范围内的流行声乐与地域特点相融合,才能创造出最现代的本土声乐文化价值,这样才能使黑龙江声乐教育的发展更具时代感和创新精神,黑龙江的声乐事业才能长足发展。

参考文献

[1]南利华,浅谈普通高校声乐教育中的几个问题,重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年4月

[2]鞠荣丽,当前高校声乐教学的主要问题和对策研究,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第26卷第4期,2014年1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