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教学结构提高学习兴趣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11-21
/ 2

优化教学结构提高学习兴趣

董秋

关键词:优化;课堂教学;兴趣

高中生物学科,因其学科特点,每个学生基本站在同一条起跑线上,每个学生都具有学好该学科的潜力。因此,如何发挥学生潜力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就成了高中生物教师面临的一大挑战。兴趣是学习动机中最活跃、最积极的成分,也是学习活动中最基本的内驱力因素。如何优化课堂结构,激发维持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感到生物课的学习乐在其中,这是生物课教学成功的关键之所在。

一、讲究教学艺术,维持学习兴趣

1.优化教学语言,活化学习思维

无论采取哪种形式的课堂教学,都离不开教师的讲课,教师把枯燥抽象的内容生动形象地表达出来,既取决于教师对内容的把握和理解,又取决于对语言的优化。教师语言的优化,应做到:(1)把握科学性。表达的思路要非常清晰,语言简洁明了,逻辑性强,听起来顺理成章,且一环扣一环,层层深入。(2)语言要生动、形象。可运用形象的比喻将难以理解的问题变得通俗易懂,生动的教学语言,能使学生的学习活动化难为易,变枯燥为有趣。例如,为了帮助学生理解“基因的转录和翻译”的过程,可将整个细胞比喻为一个大工厂,则细胞核相当于这个工厂的指挥总部,基因就存在于这个总部(细胞核中的DNA)中,核糖体相当于生产车间,蛋白质就在这个“车间”里合成。这个过程中必须要有通讯员(mRNA)将“总部”的指令准确无误地传达到“生产车间”,“搬运工”(tRNA)则把细胞中各种“原材料”(游离的氨基酸)运输到“生产车间”根据暗号(密码子)并连接起来。(3)语言有节奏。讲解课堂内容时要快慢适度,注意语气、语调,并有适当停顿。凡是重点、难点知识的讲授,速度一定要放慢些,语气要加重些,语调要放低些。(4)语言富有感染力。生物教师以自己对生物科学的热爱、对生物科学家的崇拜、为生物科学成就所激励而产生的激情去感染学生,鼓励学生努力学习,并立志于生物科学的研究。

教学表明,生动的讲解既能有效地帮助学生理解知识,又能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兴趣盎然,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师不仅要将自己的教学语言作为清楚、准确地传授知识的工具,而且应该达到生动形象、化难为易、化无形似有物、增强吸引力和感染力。

2.适用教学用具,制造直观体验

使用教具是课堂常用的方法,除了学校提供的教学模型以外,教师可以自己根据情况制作教具。比如一根吊灯用的链条拿到课堂上就成了一条多肽链,将链条折叠成球状就是一个球蛋白。甚至人的肢体都可以成为教具的一种,比如学到减数分裂内容时,用双手十指代表某生物体内染色体,双手并拢表示联会现象,分开表示同源染色体分离,每一只手代表该生物生殖细胞内染色体数目。生物教学用具能提供具体、形象的感官刺激帮助知识理解从而激发学习兴趣,提升课堂学习气氛。

3.讲究探究激问,注重表扬鼓励

现代教学中提倡探究式教学,而探究教学要以问题为中心,不断提出、感知、解决问题。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创设诱发性问题,激发学生强烈的问题意识和求解欲望。设置问题要选择好角度,把握好难度,设置好梯度,控制好速度。如在讲到核酸时比较枯燥乏味,换个角度问:你们有谁听说过案件侦破中的DNA指纹法?这样发问,激起千层浪,课堂气氛立即活跃,自然掌握了核酸的结构和功能。而设置梯度则注重环环相扣,由浅入深。如讲到“细胞呼吸”时可以设计:什么叫细胞呼吸?细胞呼吸与ATP形成有什么关系?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过程是怎样的?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各有什么特点?细胞呼吸原理在生产和生活中有哪些应用?这样环环相扣,由易到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课堂提问过程中还要实行鼓励性教学根据问题层次选择学生回答,当回答正确时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在教学形式上开展课堂抢答、分组比赛、学生讲课等多种形式的活动,使学生在学习中有光荣感、成就感,使他们获得学习的乐趣。同时教师应加强自身的修养,因为教师本身的优良品质容易唤起学生的共鸣,使他们“亲其师而信其道”,能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有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提高和学习目标的实现,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二、精心设计结尾,巩固学习兴趣

常言道:“善始善终”才算一堂优质课。良好的开头虽然是成功的一半,但完善精要的结尾,犹如“画龙点睛”,会使课堂教学再起波澜,从而使教学活动画上一个完美的句号。

1.构建知识网络,体现学习成果

生物课堂教学,应使首尾衔接自然,前后呼应有序,从而可使授课主题得到升华,结课可以将本节课的中心内容加以“点睛”。新授内容结束后,教师将课堂教学内容有条理地、简明扼要地归纳出来。这样既能理清学生纷乱的思绪,构建知识网络,又能点明教学内容的重难点,使学生的学习有所侧重。此法一般可由教师来做,若引导学生来做或师生共同归纳则更能体现学生学习成果,增强自我认知。

2.善于质疑设问,激发求知欲望

作为一名现代的教师只会“解惑”是很不够的,更重要的是会“布惑”,并以此激发学生探讨问题的兴趣,使由难变易的教学过程再起波澜。课堂教学时间是有限的。结课时结合教材内容提出一些有争议的问题和一些技能训练,让学生课后观察思考探讨,既可以扩大知识视野,又发展了他们的自学能力、思维能力、想象力和观察力。好的悬念设置能诱发学生的求知兴趣,能激发学生思维想象的浪花,能使学生产生急于知道下文的迫切心理。为此,教师要仔细分析上下两节课间的联系,在某些课之结尾,设计好富有启发性的问题,造成悬念,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通过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从而优化课堂教学,远非上述几点,它涉及到方方面面,既有教师自身的因素,也有学生方面的影响,还有各种教学环境的制约。作为一个教师,应当注重教法整合,不断地学习和反思,不断地探索和改进,一步一步地提高自己的教学技能,一步一步地优化自己的课堂教学能力。

参考文献:

[1]尚海.在生物教学中以探究激发兴趣引起注意保持记忆.[J]云南教育,2006(12).

[2]张青.如何培养学生生物课的学习兴趣[J].职教论坛,2007(2).

[3]陈玉华.维持学习兴趣,提高生物课堂效率.[J].科学教育,2006(5).

(作者单位:浙江省泰顺县城关中学325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