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民间美术美育陶冶情操——传统民间美术在美育课堂中的融合探索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9-19
/ 1

传承民间美术美育陶冶情操——传统民间美术在美育课堂中的融合探索

郑然

重庆市渝中区马家堡小学400042

摘要:在当代美术教育中,民间美术越来越受到重视和推崇,成为美术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在日常课堂中如何将民间美术和美育教学进行有机融合,让种类繁多的民间艺术在课堂教学中多维度地拓展,需要进行长久不懈的思量和探索。

关键词:民间美术美育课堂融合探索

新时代美术教育的背景下,通过民间美术来促进美育教育是当前教育的大趋势。在教学大纲中就提出教学内容应体现民族特点,充分发扬我国民族、民间优秀的传统艺术,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在美术课程标准中更是进一步指出要积极参与文化的传承,并对文化的发展作出自己的贡献。由此可见,民间美术作为美术教学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不仅能促进小学生美育的养成,还能起到传承与发展民间美术的作用。

一、民间美术教学在小学美术中的重要性

1.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认同感。

美术课堂除了培养学生掌握美术知识与技能以外,也是实施美育最主要和最基本的途径。在《标准》基本理念中提到:培养学生对祖国优秀美术传统的热爱,对世界多元文化的宽容和尊重。为此,需引导小学生积极参与文化的传承,并对文化的发展作出自己的贡献。通过对优秀民族文化、民间美术的教学与欣赏,既可使孩子们感受到古老中国的魅力,也可引发学生对祖国、家乡的热爱之情,培养和增强他们的民族文化认同感,形成健康的个性人格。

2.培养审美趣味和创新能力。

美术学习活动分为四个领域,这就意味着我们在进行美术教学时,应以培养学生的审美趣味和审美创新能力为目标。民间美术有自己独特的艺术魅力和审美情趣,它往往包含着人们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小学生在学习民间美术的过程中,不仅了解了中国传统文化,也培养了民间美术的审美趣味。在此过程中,将逐步形成独特的民族审美意识。

3.训练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

民间美术对手工要求很高,小学生通过对民间美术的学习,可以实现心手结合、心灵手巧。民间美术教学活动多需要一些工具和材料,这就拓宽了美术教学材料的范围。在学习的过程中,心、脑、手并用,促进了思维和智慧的双重发展。在不知不觉中,动手能力得以提高,也培养了小学生的耐心、观察能力、思维意识,促使他们在模仿与创造中身心健康发展。

二、民间美术教育在美术课堂中的探索尝试

面临众多的民间美术类型,到底该如何选择并纳入小学美术教学中呢?我们应遵从教育性要求。首先,选择积极向上的优秀民间美术类型。其次,选择难易程度适宜且可实际操作的民间美术形式。结合二年级湘版美术教学,我选择其中三节课整合为一个单元,尝试将民间美术融入美育课堂,旨在引导学生学会欣赏我们的民族文化,并扩大学生视野,以此来激发学生对民间美术的深刻领悟。

1.以虎寄情,心灵手巧。

2.民间玩具,审美趣味。

3.剪纸动物,情趣盎然。

三、民间美术教学模式的探索及思考

通过几堂课的整合与探索,民间美术进课堂,除去在内容选择上以地域性、生活性、有利于儿童身心发展为指导,在教学模式的选择上也应该是灵活多变的。针对不同的民间美术类型和难易程度,选择不同的教学模式,成果展示阶段也应保持多样性。

首先以课堂教学为主,作为最传统、直接的教学模式,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显而易见的。其次,尝试课外兴趣小组模式。再者,可尝试开放式模式。教师要加强对社会资源的利用,通过实地走访、参观、查找资料、访问民间艺术家等多种渠道,了解相关知识并掌握一定的制作工艺,带学生参观民间艺人现场制作艺术作品的过程。最后可进行作品成果展示。除去在班级里进行展示以外,也可以组织民间艺术校园行,增添校园文化。还可邀请一些民间艺人与学生们一起分享学习成果,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

民间美术包罗万象,在内容选择上必须做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选择那些健康的、高雅的、纯正的、与我们现代生活相联系的民间美术。教师在美术教学上应引导学生认识到民间美术的现代生命力,使孩子们意识到民间美术不是过时的、老派的,而是继续向前发展的。它的生命力除了在课堂上,还应该延伸在生活中的点点滴滴,让民族文化的传承和民间美术的继承渗入孩子们的教育教学中。民间美术在小学美术教学上的应用虽已开展,但还不够成熟,许多问题尚待解决,对学生美术素养的培育和对民间美术的保护依旧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

[1]张坤地域文化资源在小学美术课程中的开发和利用[D].东北师范大学,2010。

[2]李世菊试论中小学美术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D].四川师范大学,2007。

[3]武丽敏著美术教育心理学.北京:中国工人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