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启学生心灵的钥匙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9-19
/ 2

开启学生心灵的钥匙

李见清

李见清(定远西卅店学校安徽定远233200)

摘要:差生转化问题是所有学校教育都无法避免的,在这一课题的研究摸索过程中许多教育工作者都八仙过海各显神通采取不同的方式方法去进行转化,我觉得在所有方法中热爱学生尊重学生尤其是所谓的差生是解决转化问题的基础。

关键词:热爱尊重、差生转化、自信心、心灵、尊严。

中图分类号:G626.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0257-2826(2018)09-0025-02

差生是指那些思想品德和学习成绩都有比较严重的缺点,表现比较落后的学生,差生的特点主要表现为;一、自卑感强。差生由于各方面较差,受到的批评较多,父母训斥、怒骂、同学的讽刺、挖苦,再加上一些教师的‘另眼相看’,使他们感觉低人一等,进而自暴自弃。二、逆反心理强。因为深感别人对自己的轻视,差生有独特的行为,例如;认为违反纪律是‘勇敢’,向老师反映情况是‘出卖朋友’。他们在处理同学关系时重感情,讲义气。在日常道德行为上言行不能统一等。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差生教育’问题已逐渐被人们提到重要的议事日程上来,差生的转化工作也有着重大意义。表现在;一、是教师顺利完成教学工作的重要保证;虽然差生在数量上较少,但是能量却不小,往往那一两个差生能够使教师辛辛苦苦取得的各项教育成果都付诸东流,例如良好的班风无法建立或遭到破坏,成绩优秀的同学受到干扰,课堂秩序遭到破坏等。二、是学生最终成才的重要保证,如果不重视差生的转化工作,或者漠视仇视差生,那差生只会’破罐破摔’在歧路上越走越远,从而给学校或社会带来更大破坏,也无法实现其人生价值,一辈子碌碌无为,甚至成为社会负担。三、是深化素质教育改革的重要保证;不重视差生转化工作也不利于素质教育的进一步深入,是违背教育精神和教师道德的,差生转化工作是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如果没有了它,教育也就会变得残缺不全了,所以只要有差生存在,差生的转化工作就有着重要的意义。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要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做好差生的转化工作,在现实中确实有些教师认为对那些屡教不改的‘痞子’式的学生,教师是无能为力的,因为教育不是万能的,可我觉得每一个差生的转化都是有可能的。因为差生的形成,固然与家庭、社会和学生等因素有关,但与教师的教育思想、教育态度和方法更有直接的关系。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教育才能的基础在于深信有可能成功地教育每个儿童,我不相信有不可救药的儿童、少年或男女青年。’事实上,差生也有其长处和闪光点,教师应该也能够做好每一个差生的转化工作。如何转化差生,教育界的有识之士提出了多种多样的方法,而每种方法所起的作用也不尽相同,可我认为;热爱和尊重学生,是促使差生转化的根本性前提。

一、热爱和尊重能培养差生的自尊心,使其找回人格尊严。

中学生由于心身的迅速发展带来自我认识上的强化,对于如何评价自己比较敏感。自尊心的建立于一个人的优点和荣誉有关,也就是说与其优越的感觉有关,一个差生做了点好事,如果能得到关注和尊重,是他在集体中的地位得到恢复,他就会激起自尊心,变得自重、自爱、从而就能严格的要求自己。爱学生,转化差生,首先就要尊重学生,差生由于思想和学习上表现的都比较差,常犯错误,受到批评,遭到冷眼,得不到家长、老师同学的尊重、理解。这样就产生了要求尊重而得不到尊重的矛盾,这种矛盾是他们内心深处产生了很深的痛苦,使他们在得不到应有的尊重时会产生一种自暴自弃的心理状态,自尊心受到严重伤害,丧失了学习的信心,自卑感严重,‘破罐子破摔’。为了使差生从这种阴影中走出来,在心理上战胜在我,在人格上找回自尊,这就需要教育者尊重他们,理解他们,用‘爱’代替‘嫌’,用‘心药’治‘心病’。真诚的关爱他们,了解他们的实际困难和要求,分析各自不同的心理的特点,有针对的研究出与其相适应的教育方法,对症下药鼓励他们抬头做人,是他们认识到自己的缺点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克服的,自己同样可以步入优秀者行列。

二、热爱和尊重能帮助差生树立自信心

自信心也叫自信,是指导自己相信自己的一种情绪体验,是对在我力量充分肯定的心理上的在我暗示和认同。自信有极大的力量,多少年来,成功的人认识到自信的力量,他们唤醒这种力量,并用这种力量促使他们去创造、发明、习作或做其他事情。在人生的道路上,每个人都渴望成功,而成功的秘诀之一就是自信心。差生由于对自己的认识不足,不能正确评价在我,再加上自卑的心理在作祟,致使他们认为事事不如人,对前途充满失望,缺乏自信心。而我们怎样用尊重和热爱去唤醒差生的自信心呢?我认为首先老师对差生多一点期望。教育是师生互动的过程,教师对学生无论抱有何种性质的期望,都会有意无意的以相应的态度和行为方式对学生施加影响,并在学生身上产生不同的教育效果,这就是教育过程中的‘期望效应’。在教育活动中,教师基于对每个学生的认识会形成一定的态度,例如;教师若对一个学习努力而成绩优异的学生形成积极肯定的态度,他就把对学生的信任、喜爱和关心流露于言谈举止,或眼神表情之中,增加对学生的指导和帮助,引导学生按照自己的方式进行学习,而学生也会从老师对自己的态度中理解教师的意图,知道自己所应充当的角色,感到自己的努力是有希望的,从而对自己的发展充满了信心,并做出各种努力,积极和教师进行交流,甚至会在教育活动中与教师达成一种默契,暗下决心对教师的关心做回报。若教师以对优等生的态度去对待差生,对差生的发展充满信心,并报以积极的希望,就会把这种信心传递给学生,建立自信心。成为转化差生的内部动力,教师对差生的希望不能操之过急,要有耐心,爱心。在教育过程中,教师要善于把自己对学生的希望转化成一个个可以实现的具有层次性和阶段性的教育目标和要求,使学生即了解教师的期望,又知道自己如何去实现这一目标,并使学生看到实现目标的可能性。对差生应注意将目标分成一个个的小目标,这样做有很多优点;一、是小目标容易实现,便于差生看到实现目标的可能性---产生自信心;二、是对小目标可以通过信息反馈实行有效的定向控制---强化自信心;三、是每个小目标实现以后都会使差生获得成功的体验;从而增强向更高目标进取得信心----巩固自信心。在教师施以热爱和尊重的过程中,教师的积极期望会使差生感到从没有过的激励,为了不辜负教师的期望,这些差生会更加努力的去追求进步,一步一步的改正自身存在的缺点,对自己更加充满信心。其次是在热爱和尊重的基础上对差生多一点鼓励,在教育过程中,教师比较容易发现优等生身上的优点,而对差生身上的优点往往容易忽视。教师看到的是这些差生的不足,有时甚至将这一个不足加以夸大,认为不可救药,究其原因,是因为缺乏给差生足够的热爱和尊重。也就是说,只有不断的发现差生的优点和长处,并以此作为必要的情感基础、教师才能对这些学生进行有效的鼓励,珍视和保护这‘发光点’帮助学生冷静的清醒认识到自己的优缺点,作出客观的评价,进而将其转化为不断进取的内部动力。教育中常常发现有些学生明明是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取进步,而他们却不能体验成功,把学生的进步归同于偶然、不稳定、不可靠的外部因素,否认自己的进步和努力。如果教师对差生的点滴进步加以鼓励和表扬,他们就会改变自我贬低的倾向,形成积极地自我评价,并以不懈的努力来维护良好的自我形象,通过教师的鼓励评价,不仅可以增强差生的自信心,使其认识到自己的能力,且使差生将他人的鼓励转化为为自我激励,最终确立自信心。

三、热爱和尊重能开启学生的心灵

高尔基曾经说过;‘谁爱孩子,孩子就爱她;只有爱孩子的人才能教育孩子。’由此可见,国家、社会和人民群众心中的老师,既要有高尚的师德,优良的自身素质,又要有一颗赤诚的爱生之心及无私奉献精神,对于一个老师而言,能否用‘爱’去开启学生尤其是差生的心灵是衡量其称职与否的重要标准。对于那些行为习惯、学习均差的差生老师不能对之冷谈或唾弃、而可以‘因材施爱’十个指头各有长短,对于差生转化工作则需要付出大量的爱心和耐心,既要真正的关心他们的冷暖温饱,喜怒哀乐,又要本着尊重的态度去和他们沟通,并时时注意他们的进步,及时进行鼓励和表扬,且静待其转变。只要适时的给予指点,不懈的坚持,终有‘守得云开见月明’的一天。当每一个老师都能用尊重和热爱去叩开学生的心扉尤其是与差生心灵的交流,那么他的人格魅力就成为他们心中‘任何东西都无法替代的最有用的阳光’(教育家乌申斯基语)这足以令每个教师感到欣慰了。

四、热爱和尊重能培养差生的集体荣誉感,有利于建立良好的班风和优秀的班集体

建立良好的班风和班集体,需要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这一目标的实现,当然离不开所谓的‘差生’且有时他们发挥的作用还相当的大。每个班级都不同程度的存在有一定数量的差生,教师若不给这些差生以热爱和尊重将会是差生产生严重的心理障碍,从而导致师生关系的疏远、僵化,将会非常不利于良好班风的形成和优秀班集体的建立。这就要求教师必须以同样的眼光看待差生,喜爱能消除师生之间的隔阂。一般人眼里优等生一好百好差生一无是处其实也不尽然,这就要教师善于发现利用差生身上的优点,让他的长处发挥作用。让差生看到自己在班级中的存在价值、确立自信心理,主动和教师配合,自愿为班级出一份力。实践证明;有的差生成绩不行,但其他方面能力非常强,教师若能很好的加以利用,将会给班级带来无限的生机和活力,收到意想不到的好效果,如若不然,让班级中的差生结成小团体,形成小气候,将会给班级工作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所以一个教师要有一颗爱心、一颗真心,爱护学生,关心学生,尊重差生,促使他们向好的方向转化,这样良好的班风才会形成,而良好的班风反过来又会成为促进差生进一步转化的重要条件。

五、热爱和尊重能激起差生学习和进步的动力

俗话说的好;‘人非草木,孰能无情’,作为教师如果能经常不断的关心,爱护差生,尊重差生,给差生以诚心、耐心、爱心,相信再差的学生终有一天会唤醒他的良知,使学生产生如果我再不好好学习和进步就对不起老师的沉重的负罪感,从而产生努力的初步动力。但作为差生,他们基础比较薄弱,这就要求教师在发现差生这一想法后及时的加以引导,从差生的强项入手,帮助他们制定切实可行的学习计划并配以必要的辅导措施,鼓励差生一步一个脚印地走,且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反复抓抓反复,久而久之,随着差生一点一滴的进步,他们就会被感化,并把这一感化转化为学习的动力。在自尊、自信和这一感化的共同作用下,差生会给自己提出更高的要求,以回报老师对他们的期望。然而作为差生,长期稳定的保持进步,绝非容易之事,光靠差生自身的内部动力是不够的。必须建立必要的外部压力机制。如可以利用班级中积极的小团体和各任课教师、差生家长对其增加压力。班级中积极的小团体如班委会、学习兴趣小组等,当差生有了进步产生初步学习的动力后,应让这些小团体中的每个人对其施加压力,让他们经常鼓励差生,把他看做自己的预备成员,给予希望,使差生欲退不能。要任课教师从课堂提问的难易程度,作业的认真程度等方面给差生施压。家长可以以不断的提醒鞭策和鼓励自己的孩子,增加不断进步的压力。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消除戒备心理,增强差生分辨是非的能力,提高他们的道德觉悟和上进心。必须以尊重和热爱为前提,坚持正面诱导,以理服人,切忌简单粗暴,以势压人,持之以恒,反复教育,这更需要教师以热爱为基础。差生的转化一般要经历醒悟、转变、反复、稳定四个阶段。因此,在转化过程中,差生故态复萌,出现多次反复,这是一种正常现象。对这项十分艰苦的工作,教师一定要满腔热情,遵循教育规律,‘反复抓,抓反复’,才能取得最后的胜利。当然,在理论上在可能性上,任何一个差生都是可以转化的,但在实践上,在现实性上,确实存在着一些差生虽经百般努力却未能转化的例子。这是由于受到各种现实条件的限制,如教师的教育艺术和水平,个职工教育因素的内调整合程度等等,‘教育不是万能的’正是在这一意义上说的。我们不能因为存在着屡教不改的例子就否定转化的可能性。更不能因此推卸教师做转化工作的责任。教育是科学,教育是艺术,只有拥有一片爱心,才能感化差生。对差生的转化教育不仅使他们经历了一个不断发现。塑造完善自我和超越自我的过程,同时。置身其中的我们也因为倍感农人春天播种时的期待和金秋收获般的喜悦而越发体味到‘教育着,是幸福的’这句话的真正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