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初中数学分层教学更为得法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11-21
/ 2

让初中数学分层教学更为得法

黄海丽

关键词:初中数学;分层教学;学生

任何一个学生,他的品格、智力与体能状态总是处于相应的层次上,所以,教法应围绕“因材施教,分层提高,让尖子冒出来,使多数生迈大步,叫后进生不落伍,达到班级整体优化”来开展教与学的活动。在初中数学施教过程中,应贯彻如下“两条原理”和“三个基本原则”,以达到教师的激励与学生的发展。

两条原理:

其一,内部动力原理。即承认学生认识机能中的主观能动性,其中某一个性因素(如数学兴趣)发生变化,将引起其他部分及整体变化(产生学习数学的主动性)。

其二,适应与转化发展原理。“适应”即教学应适应学生现有心理状态、知识水平和认知能力;“转化发展”即变学生厌学为爱学,变不会学为会学,变无所作为为积极进取,求得每个学生学习数学的最佳心理状态。

三个原则:

1.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相结合原则。

2.同步教学与异步教学相结合原则。即在教学中,对全体学生的行动,提出统一要求和目标的同时,正确估计出学生发展水平和潜在发展可能性。根据教材内容合理设置阶梯,将学生分成不同层次类型,在自学、听讲、讨论、答问与作业中提出不同的要求,使每个学生在班级集体中相对独立地得到发展。

3.学生心理认识规律与知识形成发展规律相结合原则。即遵循认识论与实践论的基本原理,将知识内容进行弹性处理,适应不同层次的学生和每个学生的不同的认识阶段,将新教材的弹性和学生的个性差异融于教法之中。

分层教学法的基本做法包括七个方面:

一、学生分层

这里的“分层”不是把学生分成好、中、后进的班级进行教学,而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实际情况将学生大致分成三个层次:(A)基础、智力较差,接受能力不强,学习积极性不高,成绩欠佳;(B)基础和智力一般,学习比较自觉,有一定的上进心,成绩中等左右;(C)基础扎实,接受能力强,学习方法正确,成绩优秀。对学生的分层应由教师掌握,不宜对学生公开,防止优生自满、差生自卑,尽量保护低层次学生的自尊心,如果向学生公布那会造成学生心理不平衡,更有甚者会认为教师歧视他们,不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对学生的分层是动态的,要随时注意学生层次的变化,鼓励低层次的学生向高层次发展。

二、分层备课

也就是确定分层目标。对不同层次的学生确立不同的培养目标,提出不同层次的要求。A层学生要求掌握课本的基础知识,学会基本方法;B层学生要求熟练掌握基础知识,并能灵活运用知识解决问题;C层学生要求在B层次的基础上,培养创新意识,有良好的数学素质。如“平行线的性质”的教学目标可分为三个层次:A层学生能说出平行线的性质,并能运用性质进行简单计算;B层学生要求能理解、掌握平行线的性质,并能熟练地加以运用;C层学生要求能理解掌握性质的推理过程,培养学生从特殊到一般的发现问题能力,培养学生逆向思维的能力,要求能灵活运用性质。备课时应根据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设计好教学内容,课堂提问,技能训练。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A、B、C各层学生的不同要求在教案中体现出来,以便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做到有的放矢,因材施教,并作恰当的安排。如以“一元一次不等式”为例,可制定以下目标:(1)会解简单的一元一次不等式,并能在数轴上表示其解集;(2)进一步熟练掌握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3)利用一元一次不等式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4)通过分析实际问题中的不等关系,培养分析和建立不等式模型的能力。这里(1)、(2)是A层目标,(1)(2)(3)是B层目标,(1)(2)(3)(4)是C层目标。这样,课堂教学目标细化到层,避免以往教师在制定目标时存在随意性、模糊性和单一性的弊端,强化了针对性、具体性,使教学目标得以具体化。

三、分层授课

分层授课是课堂教学中最难操作的部分,也是教师最富创造性的部分。因此,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应采用:低起点,缓坡度,多层次立体化的弹性教学。为了能鼓励全体学生都能参与课堂活动,使课堂充满生机,教师应将有思维难度的问题让C层的学生回答,简单的问题优待A层的学生,适中的问题回答的机会让给B层学生,这样,每个层次的学生均等参与课堂活动,便于激活课堂。学生回答问题有困难时,教师再给他们以适当的引导。对A、B层的学生要深入了解他们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帮助他们解答疑难问题,激发他们主动学习的精神,让他们始终保持强烈的求知欲。对于C层的学生,在教学中注意启发学生思考探索,领悟基础知识、基本方法,并归纳出一般的规律与结论,再引导学生变更问题,帮助学生进行变式探求。对C层学生以“放”为主,“放”中有“扶”。突出教师的导,贵在指导,重在转化,妙在开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自学能力进而向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发展。例如:讲“函数”一节时,笔者设计了如下一组问题:(1)什么叫函数?(2)为什么说:“自变量x有一定取值范围?”(3)为什么说:“函数y有确定的范围与之对应?”(4)x、y的取值范围可分别构成集合吗?它们有何特点与关系?然后让A层学生回答①题,B层学生回答②题,C层学生回答③④题。通过提问分析,充分暴露出概念的形成过程,又可调动各个层次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全体学生基本上搞清函数的概念,从而在“成功的体验”中不知不觉中突破这一难点。同时,对新知识的理解、应用和拓展等,都要照顾各层次学生的思维能力。一些能力拓展问题,课堂上可以不讲,留给同学探索。同时,对新知识的理解、应用和拓展等,都要照顾各层次学生的思维能力。

四、分层训练

学生作业分课内、课外两类。课内作业全班统一标准,统一要求。这是根据课标、教材的基本要求设计的,面向中等学生,学困生经过努力也能完成。课外作业则分层设计。一是拔尖提高题,即是根据优生学习水平和教材内容设计的要求较高、难度较大的题目;二是巩固练习题,即是根据中等生设计的,一般指教材后的习题;三是放缓坡度题,也就是根据差生的学习水平和教材内容,将难度较大的课后习题分解成几个小题或给予具体提示。这样,既缓和了学困生学数学难的状况,切实减轻了学困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又增强了他们求知的积极性。

五、分层辅导、培优补差

辅导实行分类型、多形式的辅导。一方面侧重于完成现阶段学习任务,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这类辅导以不增加课时,不搞全班性补课为原则,进行多形式、多层次的辅导。另一方面侧重于发展学生的个性,激发兴趣、爱好,培养其优良品德和创造才能。对中、学困生主要让他们参加动眼、动口、动手学生训练时,要做好课堂巡视,及时反馈信息,加强对A、B层次学生的辅导。对A层次的学生课后尽可能进行面对面的辅导,积极组织C层次的学生开展第二课堂活动,通过开展竞赛知识讲座,开拓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数学知识。

六、分层考查、查漏补缺

考试原来是全班统一一个标准,A层学生的平均分始终在45分左右,在测验、考试中A层学生大多数学生不得不将时间消耗在超越他们能力的试题方面,这种测验、考试严重伤害学生的自尊心,不少学生因此产生了气馁或厌学情绪。所以分三大类来考查。基本题是面向全体学生设计的,提高题是供A生选做,B生和C生必做的;深化题是供B生选做,C生必做的。三类题的比例是基本题占85%,提高题占10%,深化题占5%。分类考查后,根据数学考查的不同结果,采用不同的矫正措施。

七、分层评价、形式多样

考查之后,要给学生适当的评价。不同层次学生的作业、考卷、回答问题,采用不同的评价方法。“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对不同层次的学生的评价有所区别,对于A层次的学生的点滴进步应采用激励和评价,要多给予表扬评价,尽可能寻找其闪光点,及时肯定他们的点滴进步,使他们看到希望,逐渐消除自卑,鼓励他们努力向高一层次发展;对成绩一般的学生,采用激励评价,既指出不足,又指明努力方向,促使他们不甘落后,积极向上;对成绩好、自信心强的学生,采用竞争评价,坚持高标准严要求,促使他们更加严谨、谦虚,更加努力拼搏。这样做不但可以帮助学生及时调整适应自身发展的教学起点,而且有利于学生看到自身的进步和不足,保证人人得到发展。

总之,分层教学是在学生分层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进行分层备课、分层授课、分层训练和分类指导,做到课堂教学有的放矢,最大限度地调动各层次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每个学生的潜能得到尊重和开发。正如数学家华罗庚所说:“一步一个脚印”,“不能踏空一步”,“踏空一步我们就要马上设法给学生补上”,“若有一步没走稳,就不要轻易的跨出下一步”,遵循认识规律,按照学生的不同差异,实实在在地教给学生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作者单位:广西大新县实验中学

邮政编码:532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