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剧教学的几个步骤——以《雷雨》为例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06-16
/ 2

戏剧教学的几个步骤——以《雷雨》为例

张丽萍

张丽萍

(河南护理职业学院,河南安阳455001)

摘要:戏剧文学在语文教学中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是培养学生文学修养的重要途径,本文以《雷雨》教学为例,探讨戏剧教学的步骤和方法。

关键词:戏剧场景;戏剧冲突;人物形象;反思

中图分类号:I23;G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6035(2013)06-0000-01

本文要探讨的戏剧指的是文学剧本,作为四大文学体裁之一,戏剧在语文教学中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是培养学生文学修养的重要一环。本文就语文戏剧教学实践的体会,谈谈戏剧教学的几个步骤。

一、戏剧常识的教学

赏析戏剧剧本之前,应该让学生对戏剧有个整体的把握。比如,戏剧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戏剧就是老百姓所理解的舞台表演的艺术形式,它需要运用音乐、舞蹈、美术、文学等多种艺术手段。狭义的戏剧指的是与散文、诗歌、小说并列的一种文学体裁,也就是广义戏剧里所运用的文学手段—剧本。语文学习的就是文学剧本。戏剧剧本包含三个要素:舞台说明、人物台词和戏剧冲突。一出戏分成若干幕,每一幕又分成几场,幕和场都是表示戏剧段落的单位。戏剧有不同的分类:悲剧、喜剧和正剧;多幕剧和独幕剧;现代剧和历史剧;话剧、歌剧、舞剧和哑剧等。对于戏剧,学生并不陌生,在教学中可以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来谈,可以采用谈话法教学,把他们对戏剧的感性的、零星的认识,归纳总结成系统的理论知识,使他们的认识上升到一个新的水平,增强学习戏剧的兴趣和信心。

二、戏剧场景的体味

戏剧教学中首先要让学生把握戏剧场景,感受戏剧台词的魅力,这一环节主要由学生阅读和体会。阅读之前,教师可以介绍一下戏剧的创作背景,节选部分前后的相关剧情,引导学生进入场景。阅读可以采用分角色朗读,提醒学生在阅读中注意人物的情绪变化和言语状态,深入角色内心。阅读后师生共同点评,把握人物情态。比如《雷雨》第二幕中,周朴园和鲁侍萍的相见是很富有戏剧性的,一个在明,一个在暗,两个人就像谈论别人的故事一样谈论着三十年前的悲剧,但两人是各怀心思:最初周朴园误会鲁侍萍是新来的下人,谈话时内心很平静,并不把眼前的老太太放在心上,鲁侍萍却心有不甘,故意找话说;鲁侍萍一个关窗的动作引起了他的好奇,两人攀谈起来,当了解到眼前的老太太三十年前在无锡呆过,周朴园想了解她是否知道当年的事,但又不敢冒然发问,于是几番试探,鲁侍萍故意引周朴园谈下去;随着谈话的深入,老太太对当年的事一清二楚,揭穿了自己的谎话,周朴园逐渐紧张;老太太不仅知道当年的事,而且知道梅侍萍后来的情况,周朴园就猜疑警觉起来,几次问你是谁,鲁侍萍都巧妙地遮掩过去了,并逼问周朴园要不要见一见、帮一帮侍萍,周朴园都拒绝了,并要打发鲁侍萍离开;鲁侍萍伤心,绝望,最后不甘心的一问,没想到却又让事情峰回路转,周朴园竟然说到了衬衣,鲁侍萍借用这一事由把周朴园逼到了现实面前—眼前的老太太就是当年的梅侍萍;两人相认后,周朴园因恐惧而严厉起来,高声质问,面对周朴园的这一态度,鲁侍萍没有畏惧,她反而情绪激动,满腔愤怒地控诉周朴园;鲁侍萍的激动愤怒使周朴园担心,他态度马上缓和下来,好言劝慰,但三十年的怨愤不是几句好话就能了结的,鲁侍萍依然激动,周朴园最后半真半假地说出了自己对侍萍的深厚感情,鲁侍萍不好意思了,停止了控诉;一看鲁侍萍平静下来,周朴园马上变得冷酷无情,摆出了谈判的姿态,清醒理智地解决了鲁侍萍可能给他带来的一切麻烦。就这样,两个性格鲜明的人物展现在了读者面前。在教学中,应引导学生进入剧情,在精彩的人物交锋中体会戏剧的魅力。

三、戏剧冲突的理解

鉴赏完第二幕的第一场戏后,接着要总结这场戏的戏剧冲突,同学们都明白这次戏就是周朴园和鲁侍萍的矛盾,但具体怎么表述,怎么理解这一戏剧冲突却有困难。这就需要老师来点拨:他们的矛盾属于感情纠葛,这一矛盾冲突解决了吗?很多同学都想当然认为没有。那接着问,他们有怎样的感情纠葛?这个同学们都能说出来,周朴园愧疚,鲁侍萍怨恨。再问,这次见面周朴园还会生活在愧疚中吗,鲁侍萍还会心底深深地怨恨吗?这一问,同学都明白了,戏剧冲突解决了。最后一问,怎么解决的呢?双方面对面,一方表达了愧疚,一方发泄了心中的怨愤。这样学生就理解把握了这场戏的戏剧冲突,同时也明白了,感情的纠葛其实还得靠感情来解决,真正内心平静不是用金钱就能换来的。

四、人物形象的把握

在体味戏剧场景和理解了戏剧冲突后,理解鲁侍萍这一人物形象并不困难,她坚强、善良、刚烈。但《雷雨》这部经典话剧中周朴园这一人物形象是很复杂的,要深刻理解并不容易,在第二幕第一场戏里,他虚伪,自私,冷酷无情,他的虚伪学生很容易理解,他在两人相认前后的态度变化就能看出来,但要理解他的自私却并不容易,在教学中依然采用质疑讨论法。要理解周朴园,得先理解他的行为。他有哪些怀念梅侍萍的行为呢?旧衬衣、家具、照片、生日,关窗的习惯,不准下人进入房间的规矩,这些都表明周朴园对侍萍一往情深。可是他为什么见到鲁侍萍后却十分厌烦,厉声呵斥呢?怎么理解他一系列怀念侍萍的行为呢?他对侍萍的怀念也是虚假的吗?那我们先来探究这样一个问题,周朴园在家里有个这样的房间,房间里摆在一个女人的照片,家具是这个女人喜欢的,这个房间因为这个女人的原因必须关窗,这个房间下人不准随便进来,周朴园怎么跟自己的妻子、儿子、及下人解释自己的行为呢?这个女人是谁,她什么身份地位?唯一的最恰当的解释就是,这个女人是长子周萍的母亲,她是梅家的小姐,很贤惠,正如他对“陌生”的鲁侍萍表述的那样。这样同学们恍然大悟,周朴园三十年来的怀念实际上惨了许多非感情的东西,除了怀念过去的美好,自我安慰,心有愧疚外,其实更多的是出于维护家庭尊严和个人良好形象的需要,他做到了,他成为儿子心目中的好父亲。与鲁侍萍相认后,他并不是真正弥补过去的罪过,善待鲁侍萍,而是惧怕鲁侍萍的出现毁掉自己三十年的苦心经营,所以对她厌烦,呵斥。这就是周朴园,当年的感情在他心里已荡然无存,他更看重的是自己的利益。这就是周朴园,一个自私、虚伪、冷酷的人。

五、社会生活的反思

欣赏戏剧,不仅要欣赏它精彩的剧情,理解生动的人物形象,更应该思考戏剧背后的社会内容和思想意义。《雷雨》是一出大悲剧,悲剧的酿成,除了人物自身人性弱点外,命运的作弄,时代的大背景才是酿成悲剧的客观的不可抗拒的因素。《雷雨》让我们思考人性,思考社会,思考命运。

参考文献:

[1]邱楚龙.高中语文戏剧教学法初探.成功,2011,11.

[2]朱华.中学语文戏剧教学与研究性学习.教育探索.2006,04.

[3]牛晓霞.戏剧教学的延伸与魅力的开掘——关于现当代文学戏剧教学的方法探讨.社科纵横.2006,09.

[4]霍慧玲《雷雨》主人公面面观山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6-11

[5]许春卉.高中语文戏剧教学方法的研究.文教资料.2012,12.